尹杰媛
(昆明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云南 昆明 651701)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加速推進,我國人口政策發生了變化,從2011年11月,中國各地全面實施雙獨二孩政策到2021年6月1日全面實施三孩政策,學前兒童新增入園需求持續快速增長,對公平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云南地處西南邊陲,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為一身,學前教育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目前仍是全省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為加強學前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云南省大力發展公辦學前教育事業,積極引導和扶持民辦學前教育事業,重視師資隊伍的專業發展,強調落實培訓工作,樹立教師終身學習的良好意識。為此,本文在對云南省公辦、民辦幼兒園教師培訓現狀進行比較研究過程中,對教師基本情況、近三年培訓工作及存在困難等問題進行分析,以期不斷提升云南學前教育教師培訓工作的效能。
本文隨機抽取云南省昆明、玉溪、臨滄、楚雄、大理、文山六個州市近40 所公辦與民辦幼兒園進行問卷調研。本次研究發放問卷585 份,收回有效問卷579 份,有效率為98.97%。此外,還通過個別訪談與集體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選取教體局培訓工作負責人、幼兒園園長、一線教師共24 位代表進行訪談,以深入了解其觀點與態度。
本文收集整理了2010—2020年云南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通過梳理發現,2010—2013年公報并未對公民辦幼兒園師資進行區分,2014年起對公民辦幼兒園師資隊伍分別給出了具體數據,公報中對公民辦幼兒園師資隊伍表述略有不同,公辦幼兒園為園長和教師;民辦幼兒園為教職工,其雖然表達不同,但是統計口徑基本一致,為了研究的嚴謹,在此也特做說明。根據數據分析,公民辦幼兒園師資隊伍在2014—2020年間得到了迅猛增長,2020年公辦幼兒園園長和教師數是2014年的1.74 倍,增加了3.77 萬人,2020年民辦幼兒園教職工數是2014年的1.73 倍,增加了3.86 萬人(見表1)。橫向對比來看,7年間云南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增速較快、增量較大。縱向對比來看,民辦學前教育教師占據了云南學前教育教師隊伍的“半壁江山”,其專業能力的重要作用和巨大影響力不容小覷。

表1 2014—2020年公辦、民辦幼兒園師資數量
1.學前教育教師基本情況。從學歷看,公辦幼兒園教師中,本科學歷占比最高為73.03%,民辦幼兒園大專學歷占比最高,達到65.02%;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教師資格條例》和《幼兒園工作規程》要求,本研究樣本表明,云南省公辦幼兒園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6.65%,民辦幼兒園達標率為85.18%。從專業背景看,公辦幼兒園專業背景教師占比79.45%,小學教師轉崗情況特別明顯,有的幼兒園占比達到40%;民辦幼兒園專業背景教師占比78.6%,比例基本持平。從最高學歷攻讀方式來看,公辦幼兒園教師全日制學歷占比38.34%,民辦幼兒園占比53.91%。以教齡看,公辦幼兒園教師教齡各項占比基本均衡,20年以上教齡教師占比最多,為37.73%,教師隊伍穩定性較好;民辦幼兒園教師教齡3—10年占比最多為40.74%,其次是3年以下,占比為36.01%,教師隊伍流動性較大,教齡偏短,年輕教師居多(見表2)。結合訪談發現,公辦幼兒園教師隊伍比較穩定,即使入園時存在學歷較低或者專業不對口情況,也會通過后期育訓結合的方式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技能。云南民辦幼兒園近十年迅猛發展,招聘方式的自主性較強,因此在入園時要求大多為全日制??茖哟危贻p教師居多,且穩定性較差,骨干教師培養迫在眉睫。

表2 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基本情況(公辦=331,民辦=248)
2.學前教育教師近三年培訓情況。從平均每年培訓次數來看,民辦幼兒園教師培訓次數基本集中在4次以上,占比74.9%,公辦幼兒園教師4 次以下和4 次以上各占一半,民辦幼兒園培訓次數多于公辦幼兒園。從培訓級別來看,公辦幼兒園教師參加省級國家級培訓占比為33.44%,民辦幼兒園教師參加省級國家級培訓占比為13.17%,民辦幼兒園教師參加高級別培訓機會較少。從參加培訓的主要原因來看,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交流經驗擴寬視野選項中,民辦幼兒園占比分別比公辦幼兒園多2.54%—16.89%,而“參加培訓僅僅是為完成工作任務”選項中,公辦幼兒園占比23.62%,民辦幼兒園占比20.58%,公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培訓態度正向選擇占絕對比例,培訓目的端正,但比較來看民辦幼兒園略勝一籌(見表3)。從培訓存在問題來看,培訓機會少名列榜首,成為公民辦幼兒園教師的首選,比較來看公辦幼兒園教師對培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訓形式單一、缺少培訓交流、培訓內容不精準等選項比例均高于民辦幼兒園。

表3 近三年培訓情況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教師培訓的基本情況(公辦=331,民辦=248)
1.社會競爭壓力大,民辦幼兒園重視教師培訓,但培訓經費來源不同,公民辦幼兒園培訓方式差異較大。發展學前教育,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民辦教育在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的復蘇,是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的教育變革,20世紀70年代起,民辦教育在國內萌芽,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民辦教育得到了迅猛發展,當前云南省民辦幼兒園撐起了學前教育的“半壁江山”。由于幼兒家長文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對學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民辦幼兒園想在學前教育行列中立足并長遠發展下去,教師隊伍素質至關重要。云南省大部分民辦幼兒園都是租賃辦園,自負盈虧,缺少地方政府的資金投入,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資金緊張情況特別普遍,教師培訓經費更是根據幼兒園的盈利情況進行安排,這與公辦幼兒園培訓經費單獨列支、外出培訓教師差旅費全報相比,相距甚遠。
2.公民辦幼兒園教師職業定位不同,民辦幼兒園教師隊伍存在年輕化、流動性大的特點,導致培訓需求差異較大。公辦幼兒園教師因為編制穩定,社會認同感較高,很多教師將幼兒教育定位為自己的終身職業,教師隊伍年齡梯度合理。民辦幼兒園教師因工作壓力大,經濟待遇不如意等,不能把職業立足點放在民辦幼兒教育事業上,他們有的準備報考公辦幼兒園在編教師,有的準備繼續提升學歷,將民辦幼兒園工作列為暫時跳板,教師流失現象十分嚴重,因此每年都要招聘大批新教師補充師資隊伍,這就造成了教師年紀輕、教齡短的普遍現象。例如公民辦幼兒園兩位新晉園長,公辦幼兒園園長有14年教齡;民辦幼兒園園長僅有5年教齡。因此公辦幼兒園教師在長期教學經歷和培訓經驗的基礎上對培訓工作能提出較高訴求。民辦幼兒園教師更多的是懷有“空杯心態”,格外珍惜培訓的機會,都持有參與培訓就會有收獲的心態,但因為年齡小、教齡短等原因,培訓訴求還停留在家園溝通、教師禮儀、環境創設等方面,實踐技能型,淺層次培訓需求居多。
3.公民辦幼兒園教師參與高水平培訓機會差距較大。2010年教育部開始全面實施“國培計劃”,其中之一就“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幼師國培”)。很多公辦幼兒園教師表示在培訓經歷中評價最高的是幼師國培,例如河南鄭州國培項目,培訓前做了相應要求,學員提前準備研修課題案例、討論主題;培訓過程中記錄學時,每天都有線上研修反思和作業,進行課程評價?!皣嘤媱潯敝荚谑痉兑I、雪中送炭和促進改革,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提高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示范帶動各地教師全員培訓工作的開展,大幅度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1.公辦幼兒園教師學歷達標率略高于民辦幼兒園,公民辦幼兒園教師專業背景所占比率基本持平,公辦幼兒園教師隊伍穩定,學歷提升愿望明顯,民辦幼兒園教師年輕化,教齡短現象尤為突出。2.公辦幼兒園教師接受高質量、高級別培訓的機會更多,培訓更為系統,針對性更強。民辦幼兒園以“高性價比”的園本培訓為主,參與高水平培訓、“幼師國培”項目鳳毛麟角。培訓成本成為民辦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的攔路虎。3.公民辦幼兒園教師對培訓持有積極態度,但原因卻不盡相同。公辦幼兒園教師為職業發展、職稱晉升等原因積極參與培訓,民辦幼兒園教師為在社會立足、謀求生活,提升專業能力,培訓愿望更為迫切。4.公辦幼兒園教師穩定性高,年齡、教齡梯度合理,培訓需求對應新教師、骨干教師、園長,層次清晰,內容精準。民辦幼兒園教師穩定性差,年輕教師居多,培訓需求層次不明顯,大多還停留在技能型的淺層專業能力。
1.各級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應高度重視云南學前教育教師的培訓工作,將民辦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納入當地教師培訓計劃,對培訓經費給予單獨劃撥,加強培訓經費運用的監管力度,成為培訓管理部門工作評價標準的一項指標。加強普惠型民辦幼兒園的建設,提高民辦教師的職業地位,保障民辦教師的福利待遇,并在技術職稱評審上,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綜合提升民辦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和歸屬感,努力建設一支終身從事學前教育事業的民辦教師隊伍。
2.積極運用本土優勢資源,以教育部門為主導,深度整合各示范幼兒園、師范院校的培訓資源。鼓勵高等師范學校和職業院校發揮專業優勢,組建高水平專業團隊,創設優質培訓課程,建立學前教育培訓基地,擴容增量高質量的國培、省培項目。發揮優質幼兒園,幼兒名師工作室的示范帶動作用,整合區域內優質幼兒培訓資源,建設地區級的培訓項目,將培訓工作納入優質幼兒園、名師工作室的評價指標體系。搭建云南地區國培、省培、鄉鎮一級的精品培訓項目和培訓基地,對接民辦幼兒園,推進“個體”“孤立”幼兒園向“共同體”“伙伴協作”的教師培訓發展范式轉變。
3.建設全省學前教育教師培訓管理信息系統,融合線上線下培訓工作。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借助互聯網信息平臺交互與共享的特點,開創線上和線下相融合的培訓模式,一是在“成人質變學習”理論的指導下,搭建互動平臺,提供豐富、高質的信息資源,在混合培訓的模式中達到理論實踐結合、反復學習的可能,不斷提升學習效能。二是有效降低培訓時間、培訓空間、培訓經費的成本問題。三是提高培訓信息化管理水平,對培訓項目、培訓對象、培訓講師進行檔案管理,深化培訓學分應用,構建優質培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