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皆撇?,張勇,王瀟,白潔,張焱
顱內非典型性畸胎樣/橫紋肌樣腫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是一種罕見的中樞神經系統高度惡性胚胎性腫瘤,好發于3 歲以下幼兒,占兒童所有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2%[1]。2021 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將SMARCB1 基因和(或) SMARCA4 基因改變作為AT/RT 的特異性分子表現[2]。Ki-67 是一種核DNA 結合蛋白,是一種增殖相關抗原,用于腫瘤鑒別、分級和判斷預后[3]。Ki-67標記指數越高,說明腫瘤增殖程度越高、惡性程度越高、死亡率越高[4]。AT/RT 為罕見病且無典型的影像表現,故首診誤診率較高[5]。以往有相關的影像表現及病理分析研究,但尚未研究過影像表現與Ki-67 標記指數的相關性。本研究收集了我院2013 年11 月至2021 年5 月經組織病理及免疫組化染色確診的顱內AT/RT 11 例病例,回顧性分析該疾病的MRI 表現,并探討MRI 表現與Ki-67 標記指數的相關性,以期通過無創的MR 檢查預測Ki-67 標記指數,從而提高對顱內AT/RT 的診斷及判斷預后的能力。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3年11月至2021年5月11例經組織病理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確診為顱內AT/RT且完成磁共振掃描的患者病例,男6例,女5例,年齡3~72個月,中位年齡18個月,臨床表現多為頭痛、嘔吐,其中1例表現為走路不穩,1例表現為雙眼下翻。本研究經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文號:2019-KY-231),免除受試者知情同意。
所有患者檢查前均口服10%水合氯醛鎮靜劑(中國特豐制藥),劑量為0.5 mL/kg,待完全安靜入睡后行檢查。采用西門子3.0 T (Skyra,Verio)磁共振掃描儀和頭頸聯合線圈。11 例患者均行MRI平掃檢查,1例患者因鎮靜失效未完成增強掃描,其余10例患者均完成MRI常規增強掃描。平掃序列包括橫斷位T1WI、T2WI 及擴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掃描參數如下:T1WI序列TR=220 ms,TE=2.46 ms;T2WI序列TR=5000 ms,TE=117 ms;DWI序列TR=4600 ms,TE=80 ms,b=0、1000 s/mm2,掃描后自動重建表觀擴散系數(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圖;各層厚均為5 mm,層間距均為1.5 mm。MRI常規增強掃描采用Gd-DTPA (釓噴酸葡胺注射液,中國廣州康臣藥業)為對比劑,以0.1 mmol/kg的劑量手推靜脈注射,團注后立即采集橫斷位、冠狀位及矢狀位T1WI圖像。
所有掃描圖像均由2 名經驗豐富的中樞神經影像學診斷醫師進行分析。如有分歧,則與另一位主任醫師共同協商達成一致意見。腫瘤最大徑是指腫瘤最大層面的最大直徑。腫瘤平掃信號強度以腦灰質信號為參考,依次分為低信號、等信號及高信號;腫瘤強化程度以脈絡叢強化度為參考,依次分為:無強化、輕度強化、中度強化和明顯強化。采用水腫指數(edema index,EI)對瘤周水腫進行分級,依據EI 值的大小依次分為無水腫、輕度水腫、中度水腫和重度水腫。EI=(水腫的體積+腫瘤的體積)/腫瘤的體積[6],當EI=1 時,無水腫;若1<EI≤1.5,則為輕度水腫;若1.5<EI≤3,則為中度水腫;EI>3為重度水腫。選取強化病灶的最大軸位和冠位面,測量病灶的最大前后徑(L)、左右徑(W)和上下徑(H),并按以下公式計算病變體積(V)[7]:
采用西門子后處理工作站對DWI 掃描數據進行分析。結合T1WI、T2WI序列和增強圖像,由2名經驗豐富的影像科醫師在ADC 圖病灶最大層面手工繪制感興趣區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大小約0.3 cm2,ROI 選擇低信號均勻區測量,避開明顯壞死、出血及囊性變區,重復測量3次后取平均值。
由2名病理科醫師觀察術后標本的常規HE染色及免疫組化染色涂片。采用鼠抗人Ki-67抗原免疫組化單克隆抗體測定組織內Ki-67標記指數,即核染色的腫瘤細胞總數的百分比[8]。有研究報道,Ki-67>40%時,AT/RT患者生存率明顯下降[9],故將本組病例分為低表達組(Ki-67≤40%)和高表達組(Ki-67>40%)。
應用SPSS 26.0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檢驗或ICC分析數據的一致性。定量資料正態性檢驗采用Shapiro-WilkW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上下四分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定性資料以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Fisher精確檢驗。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計量資料采用Spearman 秩相關進行相關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1例患者均為單發病灶,幕下9例,幕上2例,其中第四腦室4 例、第四腦室及小腦蚓部4 例、右側小腦延髓前外側間隙及橋小腦角區1 例、右側額葉1 例、雙側側腦室1 例。11 例患者的腫瘤最大直徑為(37.08±2.57) mm。8例病灶內出現斑片狀囊變,T1WI上6例病灶呈不均勻低信號,2例病灶呈高低混雜信號,T2WI上3例病灶呈不均勻高信號,4例病灶呈高等混雜信號,1例病灶呈高低混雜信號。6 例病灶內可見出血,T1WI 上4 例病灶呈混雜高低信號、2 例病灶呈不均勻低信號,T2WI 上3例病灶呈混雜高低信號、2例病灶呈不均勻高信號、1例病灶呈混雜高等信號。3 例病灶可見輕度瘤周水腫,T2WI 顯示腫瘤周圍高信號。DWI (b=1000 s/mm2)上11 例病灶可見擴散受限高或稍高信號。1 例患者因鎮靜失效未完成增強掃描,10 例患者增強后,7 例呈明顯不均勻強化,3 例呈輕度不均勻強化?;颊呋拘畔⒓坝跋癖憩F見表1、圖1。
表1 患者基本信息及影像表現
圖1 女,1 歲,第四腦室及小腦蚓部顱內非典型性畸胎樣/橫紋肌樣腫瘤。1A:T1WI示第四腦室及小腦蚓部團塊狀不均勻低信號;1B:T2WI示第四腦室及小腦蚓部團塊狀混雜稍高信號;1C:T1WI增強示病灶明顯不均勻強化;1D:DWI(b=1000 s/mm2)示病灶不均勻擴散受限;1E:ADC圖示病灶不均勻低信號;1F:ADC圖的感興趣區(0.3 cm2);1G:HE染色(×400)病理圖片,腫瘤細胞呈多形性,有梭形細胞、小圓細胞及中等大小多邊形或圓形細胞;1H:免疫組化圖(×200)示腫瘤細胞增殖活性高,Ki-67約為50%。
根據免疫組化評分標準,本組患者高表達組6 例,ADC 值為(0.58±0.06)×10-3mm2/s,低表達組5 例,ADC 值為(0.83±0.01)×10-3mm2/s,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114,P=0.008)。腫瘤位置、腫瘤最大徑、瘤內出血、瘤內囊變、瘤周水腫、增強程度在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ADC 值與Ki-67標記指數呈負相關(r=-0.866,P<0.001)。
表2 AT/RT的MRI特征與Ki-67標記指數的統計學分析
2 名影像科醫師測量ADC 值的ICC 為0.892,2 名病理科醫師判斷的Ki-67標記指數的ICC為0.903,一致性均較好。
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AT/RT 患者的MRI 表現及其與Ki-67標記指數的相關性,發現AT/RT常見于幕下,易囊變出血,明顯擴散受限,增強常呈明顯強化,ADC值與Ki-67標記指數呈負相關。AT/RT雖無特異性的影像學表現,但一些影像征象對術前診斷及鑒別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目前國內外關于AT/RT MRI參數與病理組織學檢測結果的相關性的研究較少,本研究發現ADC值與Ki-67增殖指數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ADC值有望代替Ki-67標記指數成為預測AT/RT預后的無創指標。
本研究將從腫瘤位置、腫瘤最大徑、ADC值、瘤內囊變、瘤內出血、瘤周水腫及強化程度進行闡述分析。AT/RT可發生在顱內和脊髓[10],甚至于脊髓圓錐[11],但大多數研究顯示顱內幕下更常見[12-13]。該組病例72.7%發生于幕下與之前研究一致[13]。本組病例易囊變出血,與戴望春等[14-16]的研究一致,考慮與腫瘤生長迅速有關。病灶周圍可有不同程度水腫,本組病例中3 例可見輕度瘤周水腫。病灶DWI 常呈高或稍高信號,ADC 圖呈低信號,腫瘤明顯擴散受限,考慮與腫瘤細胞密度大、核漿比高、細胞外間隙小有關[16]。AT/RT增強掃描多呈不均勻中度至明顯強化,本研究中除1 例未行增強掃描外,其余7 例呈明顯不均勻強化、3例呈輕度不均勻強化。有研究表明囊性或壞死區周圍的帶狀強化帶為AT/RT 的特異強化模式[12,17-18],然而,該強化模式在本研究中并不典型,可能與本組病例數較少有關,有待更大樣本量研究證實。
AT/RT 好發于幕下,需與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MB)及毛細胞星形細胞瘤等鑒別。(1) MB:為兒童后顱窩最常見的腫瘤,好發于5~7歲兒童的小腦蚓,并向第四腦室內生長,相比AT/RT,MB出血、壞死及囊變少見[19],擴散明顯受限,ADC值較后顱窩其他腫瘤低[20],增強呈明顯較均勻強化;(2)毛細胞星形細胞瘤:常見于兒童和青少年,好發于小腦和鞍區,幕下瘤體囊變多見,腫瘤擴散不受限[5],增強掃描實性部分呈顯著強化,惡性程度較AT/RT明顯減弱。
細胞核中大量的細胞周期分析報告顯示,Ki-67存在于細胞周期的G1、S和G2期[21],在G0期或靜止細胞中只能檢測到極低水平的Ki-67 水平,而在衰老細胞中,不存在Ki-67,這提示Ki-67 具有作為細胞增殖標志物的作用。研究顯示Ki-67 指數越高,腫瘤惡性程度越高及死亡率越高[4]。Liu 等[22]研究顯示AT/RT具有高度侵襲性,Ki-67標記指數范圍為7%~85%,中位數為35%,本組病例的Ki-67 標記指數范圍為30%~80%,這與之前的研究一致。在軟組織肉瘤、淋巴瘤、乳腺癌等疾病研究中發現Ki-67 標記指數與ADC 值有關[21,24-25],可以通過ADC值評估Ki-67 標記指數,進而判斷病變的增殖情況。本研究也發現AT/RT 的ADC 值與Ki-67 標記指數呈負相關,因此也可通過AT/RT 的ADC 值評估Ki-67 標記指數,了解病變的增殖程度。Broggi 等[9]發現AT/RT 的Ki-67 標記指數超過40%時,生存率明顯下降,因此AT/RT患者可以通過進行無創的MR檢查,獲取ADC 值,了解Ki-67 標記指數,從而進一步評估患者的生存情況。顱內AT/RT 惡性程度極高,預后極差,2 年存活率不超過17%[26],而早期輔助放療和高劑量化療可以改善3 歲以下AT/RT 患者的療效[27-28],故借助影像學檢查早期診斷并預測腫瘤增殖及生存情況尤為重要。
首先,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并且樣本量少,存在一定的偏倚;其次,ROI 為手動勾畫,且未包含整個腫瘤;另外,勾畫的ROI 與病理活檢切取的組織可能無法完全對應。未來需要更大樣本量的研究進一步研究AT/RT 的影像表現及其與Ki-67標記指數等相關病理指標的關系。
綜上所述,AT/RT 為高度侵襲性的罕見病,其MRI 表現在診斷及鑒別診斷中具有重要臨床價值,且ADC值與Ki-67標記指數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ADC值可能替代Ki-67標記指數成為預測AT/RT生存狀況的無創標志物。
作者利益沖突聲明:全體作者均聲明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