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嵐,曲 伍,李英林,周可磊,徐文福
(1.四川省涼山州畜牧草業與水產技術推廣中心,四川 涼山 615000;2.四川省涼山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涼山 615000)
目前,大多數基層防疫組織存在著“線斷、網破、人散”的現狀,如何穩定并不斷強化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建設,是鞏固涼山州當前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的基礎和關鍵,也是涼山州恢復生豬產能、促進養殖產業健康發展、保障畜禽肉產品供應和質量安全的必要前提。
1.1 涼山州畜牧業發展現狀 據統計,目前涼山州牛存欄116.05 萬頭,出欄38.75 萬頭;豬存欄301.09 萬頭,出欄416.19 萬頭;羊存欄509.03 萬只,出欄449.66 萬只;禽存欄1 575.22 萬只,出欄2 069.17 萬只;肉類總產量43.96 萬噸;牧業產值275.3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9.41%。
1.2 機構與編制情況 涼山州共設置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18 個,人員編制173 個,全州只有會理1 市設置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全州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中畜牧獸醫人員編制881 人;村級動物防疫員2 852人。
2.1 動物防疫機構不完善,職能職責不明晰
2.1.1 州、縣(市)層面事業單位改革不到位,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缺失、職能缺位。根據州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方案,原州縣(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整合組建州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機構,全州除會理市保留了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州級和其他縣市都撤銷了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工作暫時由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部門承擔,造成執法部門工作職能增加,工作任務重,人員不足,無法落實專職人員從事動物衛生監督工作。州縣大多數地方人員分散、隊伍不穩,職能職責分工不清,動物衛生相關防控措施無法及時有效落實到位,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傳入和傳播的風險很大,畜產品質量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2.1.2 鄉鎮機構改革致畜牧獸醫力量削弱、工作落實困難。鄉鎮機構改革后,原屬于縣(市)派出機構的鄉鎮畜牧獸醫站轉隸劃歸鄉鎮政府管理,職能統一劃歸到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無專職畜牧獸醫人員,工作職責不清,職能日漸弱化。鄉鎮工作任務繁雜,因編制和人員不足等原因,許多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都被抽調至森林草原防火、新冠疫情防控等其他行政性、事務性崗位,還有的被抽調至上級部門,“在編不在崗”“跨崗”“兼職”現象嚴重。嚴重影響了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措施的落地生根,基層動物防疫體系“職能淡化、力量弱化、支持虛化”等問題突出,“人病獸防、關口前移”尚是一句空話。
2.1.3 村級防疫員隊伍結構不合理,隊伍不穩定。村級防疫員是全州動物防疫工作的一線力量,大都是年事已高的民間獸醫。由于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雖經過不同層次和不同程度的專業技術培訓,但專業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仍較低,無法適應當前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動物衛生新技術的要求。同時,縣鄉機構改革后,全州村級防疫人員數量銳減,減少率為25.79%,而防疫服務面積未變。村防員工作強度、工作量、服務范圍是內地的數倍,且待遇普遍偏低,村級防疫隊伍極不穩定。防疫一線正面臨技術力量薄弱、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局面。
2.2 州、縣、鄉動物防疫機構編制逐年減少 近年來,農業系統歷經多次機構改革,每次機改都伴隨著精簡機構、職能增加、編制縮減,工作任務不斷增加與編制不斷減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2.3 專業人才結構分布失衡,專業水平較低

2.3.1 年齡老化現象普遍。人員斷檔,沒有“新兵”接手動物防疫工作。尤其是鄉鎮畜牧獸醫站,35歲以下人員僅占9.45%,很難適應動物疫病防控的工作要求。
2.3.2 專業素質有待提升。目前,全州大部分基層動物防疫人員的初始學歷都是中專及以下,在職學歷能勉強達到大專,鄉鎮專業技術人員本科以上學歷僅占1.36%,業務水平不能滿足工作要求。
2.3.3 技術力量有待優化。動物防疫工作是項技術需求高、專業特點突出、對實踐經驗和知識更新都要求較高的技術工作,但基層隊伍在人員配置、職稱結構、培訓保障等方面都明顯不足,助理及以下職稱占83.88%,素質普遍不高,經驗不足,知識老化,工作基礎設施簡陋,防疫技術手段落后,而且技術操作不規范,導致全州動物防疫技術力量十分薄弱。
2.4 激勵保障機制不健全 基層動物防疫工作任務重、條件艱苦、生活待遇低。近幾年,高層次、高素質的院校畢業生多數不愿意到基層從事動物防疫工作,即使“進得來”,也很難“留得住”。
3.1 科學合理設置機構,理順管理機制 嚴格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加強基層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等文件要求,健全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按照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防控指導、檢疫監管、疫情應急處置四大工作防控體系職能職責,設置的州、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不變,依法恢復設立州、縣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和鄉鎮畜牧獸醫工作部門,明確職責。理順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與鄉鎮之間動物動物防疫權責關系,制定權責清單和鄉鎮屬地責任清單,鄉鎮畜牧獸醫部門接受縣級農業農村部門的業務指導。村級防疫員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按照“村聘村用”和工作量大小的原則,配備相應的村級防疫人員。
3.2 科學核定合理編制,配齊配強防疫人員 面對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這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任務,打好這場持久戰和攻堅戰,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按照轄區內飼養量大小測算核定符合工作量的編制數,設置與職責任務相匹配的動物防疫專業崗位,足額配齊配強防疫人員。在重大疫病防控的特殊時期,允許各級動物防疫機構滿編運行,以解決現有人員不足、超負荷運轉的問題。同時,盡快建立完善應急人才引進等相關制度。
3.3 加強人才培養與儲備,確保防疫隊伍穩定 按照專業工作專業人干和崗位人員要具備畜牧獸醫專業技能的原則,采取招考、定向培養、委托培養等方式做好人才儲備。從畜牧獸醫院校畢業生和社會上的畜牧獸醫技術員中通過考核,擇優錄取熱愛本行業的人員充實到基層動物防疫工作中去,更新防疫隊伍知識水平和人員總體素質。優化州、縣(市)、鄉三級高、中、初職稱比例,將職務職級晉升和職稱評定、表彰獎勵向業績突出、考核優秀的基層動物防疫人員傾斜,讓在編在崗人員能夠安心工作,讓人才主動流入,主動留下,創造一個和諧穩定的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環境。針對基層專業防疫人員力量薄弱的問題,結合各地隊伍建設實際情況,將人員回歸主責主業作為加強基層防疫隊伍建設的重要保障,確保基層防疫人員專崗專責、專責專能,切實解決基層防疫人員擔負其他工作過多的問題。由于全州村級防疫員服務面廣、任務重、工作環境艱苦、而收入與目前的動物疫病預防和疫情觀察繁重任務存在嚴重差異,建議國家將村級防疫員依法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探索提高村級防疫人員待遇的辦法措施,徹底解決其后顧之憂,確保隊伍穩定。
3.4 加強技術培訓,提升基層防疫人員整體素質 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制定培訓計劃,定期積極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知識更新培訓,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通過學歷培訓、繼續教育培訓和專項業務培訓等方式,使各級業務人員了解疫病防控及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最新發展動態,掌握動物疫病的檢測方法、法律法規和檢疫監督技術等業務知識,同時有計劃地逐步推進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工作。鑒于少數民族地區基層防疫人員文化、業務素質差的問題,國家要制定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基層動防人員培訓計劃,在經費上給予補助,提升基層專業技術水平,從而滿足動物防疫工作之需要。
3.5 提升動物防疫能力,完善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實施動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建設規劃,著力完善動物防疫監測預警體系、動物防疫預防控制體系、動物防疫監督體系和動物防疫物資保障體系。補齊動物防疫設施設備短板,加快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所、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動物檢疫申報點、活畜禽運輸指定通道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畜牧大縣(市)建設生豬運輸車輛洗消中心。加強部門信息系統共享,對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各環節實行“互聯網+”監管,用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等手段提高監管效率和水平。進一步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加快構建畜牧獸醫科研創新平臺。
3.6 強化資金保障,落實防疫人員待遇 落實基層防疫隊伍核編增人后的人頭經費、村級防疫員工資福利待遇等經費保障,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切實落實防疫物資儲備、免疫應急反應處置及補償、有獎舉報、無主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等經費,保障監測、流調、預防、控制、凈化、消滅,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和病死動物的無害化處理,以及監督管理等動物防疫工作經費和專項業務經費。對從事動物疫病預防、檢疫、監督檢查、現場處理疫情以及在工作中接觸動物疫病病原體的防疫、檢疫人員,采取有效的衛生防護、醫療保健措施,落實畜牧獸醫醫療衛生津貼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