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慧姝,朱 慶,四郎巴姆,張俊杰,陳和強,楊懷珍,澤仁擁忠
(1.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康定 626000;2.四川省得榮縣太陽谷鎮綜合服務站,四川 得榮 627950)
本研究對2017 年以來甘孜州開展牦牛包蟲病防治的效果進行再次評估與分析,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參考。
1.1 試驗動物 選擇四川甘孜州三個縣共1 244頭健康成年牦牛作為疫苗免疫及血清采集的對象。其中,德格縣509 頭,色達縣532 頭,道孚縣203頭。
1.2 試劑及疫苗 牛棘球蚴(Eg95)ELISA 抗體檢測試劑盒(批號:20210804),由重慶澳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羊棘球蚴(包蟲)病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Eg95(批號:2021002-2),由甘孜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
1.3 疫苗免疫注射 用羊棘球蚴(包蟲)病基因亞工程亞單位疫苗免疫牦牛時,按照每只羊劑量的5倍量進行注射。免疫程序為第一針疫苗注射后28 d再次注射同等劑量,加強免疫。頸部皮下注射5頭份,其中含Eg95蛋白250 μg。
1.4 免疫抗體檢測 所有牦牛在首免后間隔28 d 二免,二免后15 d 統一采血并在現場用離心機及時分離血清,使用冷藏箱存儲,并運送至縣上,冰箱冷凍存儲,次日由專人專車運送至甘孜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應用牛包蟲病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按說明書檢測Eg95 特異性免疫抗體,統計全部樣品免疫抗體總數及陽性數,計算群體抗體陽性率。
1.5 免疫安全性觀察 仔細觀察并記錄試驗牦牛在免疫后有無免疫應激情況。
2.1 三個縣牦牛免疫抗體的比較 由甘孜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人員和重慶澳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實驗室人員同時對試驗牦牛血清進行檢測。兩組實驗室人員均按照規范操作,試驗結果均成立、無誤,檢測結果見表1,兩者無顯著差異(P>0.05)。從表1可見,德格縣的陽性率均高于其他兩個縣。

表1 三個縣的檢測結果比較
2.2 與2017 年甘孜州同種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較 就28 d陽性率而言,2021年高于2017年。

表2 2017年與2021年包蟲病疫苗免疫效果比較
2.3 免疫應激情況 接種疫苗后,只有極少數牦牛出現精神沉郁,數日后即消失;注射部位出現局部腫脹,面積局限,數日后即消失。
免疫操作過程中,實驗人員、設備、環境等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影響非常小,只要是經過相關實驗操作訓練的人員均可完成,對總體結果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甘孜州地處偏遠,實驗條件非常有限,全部縣級單位均沒有獨立、可正常運行的實驗室,縣級單位沒有專職的實驗室操作人員,設備缺失嚴重等,這些都是甘孜州以后面臨的實際問題。有研究者等[1-2]用基因工程方法克隆并表達了羊源六鉤蚴Eg95抗原基因,用其表達產物制成的疫苗免疫羊,其保護率達96%~100%。重組Eg95蛋白可誘導中間宿主(羊)產生較強的保護力,是最具發展前途的棘球蚴病候選疫苗,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3]。
本次試驗使用羊棘球蚴(包蟲)病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按照每只羊劑量的5倍量進行免疫,對比2017年免疫試驗結果,評估得出包蟲病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Eg95的免疫效果相對穩定,免疫效果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