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丁榮 ,張呂玲 ,王若花 ,趙曉玲 ,馬娜
(1)云南省腫瘤醫院輸血科;2)介入科,云南 昆明 650118)
結直腸癌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2012 年全球統計數據顯示,結直腸癌發病率占全部惡性腫瘤疾病第3 位,且在消化道腫瘤疾病中發病率占第1 位[1]。因此病病發部位特殊,早期特異性癥狀不太明顯,一旦確診,大多數患者的疾病階段早已經發展至中晚期,錯失手術治療時機,針對此類患者臨床多給予化療治療,但單純化療效果不佳,因此如何選取有效干預方案,已成為臨床治療重點及難點[2?3]。相關研究指出對癌癥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可有效改善預后,同時由于結直腸癌患者的失血性貧血、慢性消耗等原因,手術前后會不可避免給予輸血治療[4]。本研究對2018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云南省腫瘤醫院收治的結直腸癌患者68 例予以輸血治療聯合放化療干預,并將其療效及對腫瘤標志物和T 淋巴細胞水平的影響進行以下相關性研究。
回顧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至云南省腫瘤醫院接受治療的68 例結直腸癌患者。納入標準[5]:(1)患者接受治療前彩超檢查完全、腸鏡以及病理活檢檢查,確診為結直腸癌;(2)鄰近組織器官無受累;(3)30 d 內未接受過相關化療者;(3)患者預估生存期可完成本次研究化療療程;(4)所有入選患者或其家屬均對本研究悉知,并簽署同意書;(5)血紅蛋(Hb)60~80 g/L。排除標準:(1)對化療時所使用藥物禁忌患者;(2)合并患有其他惡性腫瘤患者;(3)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肝、腎功能不全者;(5)血液循環系統功能障礙患者。結合患者病情,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均分為2 組。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會批準。2 組在性別,年齡、病理分化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 組臨床資料比較 [n(%)]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1.2.1 對照組常規化療治療采用替吉奧(維康達)(國藥準字H20080802,山東新時代藥業有限公司,藥品規格:20 mg)聯合伊立替康(鹽酸伊立替康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43126,海南錦瑞制藥有限公司,藥品規格為5 mL∶100 mg)化療干預。
替吉奧給藥物用量應以患者體表為面積選擇:當患者體表面積 <1.25 m2時,藥物劑量為80 mg/d;當患者體表面積為1.25 m2~1.5 m2時,藥物劑量為100 mg/d;當體表面積超過1.5 m2時,劑量改為120 mg/d,在餐后分2 次口服。連用14 d,每21 d 為1 個療程(后7 d 停藥),治療4 個療程[6]。伊立替康靜脈注射給藥,劑量150 mg/m2,與250 mL 生理鹽混合靜脈滴注90min。連用14 d,1 個療程21 d 為(后7 d 停藥),持續用藥4 個療程[7]。
1.2.2 研究組輸血治療聯合放化療治療放化療方法同對照組。輸血治療:血紅蛋白(Hb)60~80 g/L 給予紅細胞輸注,目標Hb 80 g/L,持續8個療程后進行相關指標測評[8?9]。
(1)觀察臨床療效,完成化療療程后運用CT、MRI 手段對患者病灶進行檢測。療效評價依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10],完全緩解(complete relief,CR):腫瘤以及病灶目標完全消失,影像學結果無腫瘤,淋巴結短直徑縮小10 mm 以上,狀態能持續1 個月以上,不存在便秘、腹瀉、腹痛癥狀;部分緩解(partial relief,PR):沒有新的病灶,便秘、腹瀉等癥狀基本消失,且病灶的直徑體積縮小50%以上;無變化(no change,NC):臨床病情癥狀無顯著變化,便秘、腹瀉等癥狀改善,目標病灶2 個最大直徑之積縮小在25%~49%范圍;無進展(disease progression,PD):出現新腫瘤病灶,腫瘤的2 個最大直徑乘積增大不少于25%,便秘、腹瀉等癥狀相對無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部分緩解率+完全緩解率。(2)觀察T 淋巴細胞亞群因子水平,評價指標CD4+、CD8+、CD4+/CD8+、CD3+,患者在治療前以及治療療程結束后分別采取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分離方式提取血清,通過流式細胞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型號:EPICSXL 型)測定,貝克曼-庫爾特公司提供試劑盒。(3)觀察腫瘤標志物水平,指標包括胸腺激酶1(thymus kinase 1,TK1)、糖類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測定相關水平在治療前及療程后進行。早晨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提取血清,采用化學發光免疫法進行檢測,儀器由重慶科斯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型號:SMART 3000 的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試劑盒。
使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包對數據實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有效率方面,研究組治療有效率(70.6%)高于對照組(41.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 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T 淋巴細胞水平方面,干預前,2 組T 淋巴細胞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CD8+水平低于對照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 組T 淋巴細胞水平比較( )Tab.3 Comparison of T lymphocyt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3 2 組T 淋巴細胞水平比較( )Tab.3 Comparison of T lymphocyt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與干預前比較,*P <0.05。
治療干預治療前,2 組腫瘤標志物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完成后,研究組CA19-9、TK1、CEA、AF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 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n=34]Tab.4 Comparison of tumor mark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n=34]

表4 2 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n=34]Tab.4 Comparison of tumor mark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n=34]
與干預前比較,*P <0.05。
結直腸癌主要是指結腸或直腸黏膜上皮出現的惡性腫瘤,相關調查顯示致死率僅在肺癌與肝癌之下,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11]。當前對于結直腸癌治療其關鍵在于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化療方案是當前臨床治療結直腸癌的重要方式,包括5-氟尿嘧啶、替吉奧、伊立替康等。其中替吉奧、伊立替康作為抗癌藥物,其可通過阻斷腫瘤DNA 形成,抑制RNA 轉錄及DNA 復制,來促使腫瘤細胞凋亡[12]。5-氟尿嘧啶是一種抗代謝化療藥物,能夠抑制胸腺嘧啶酸合成酶的活性,從而進一步抑制腫瘤DNA 的合成,并抑制RNA 的合成,實現滅殺腫瘤的效果[13]。但單純化療治療水客獲取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毒副作用明顯,導致患者機體免疫功能降低。
多數狀況下惡性腫瘤患者會存在廣泛臟器浸潤或惡性腫瘤增殖現象,放化療或手術切除可控制癌灶轉移擴散。此外,輸血也是輔助放化療治療的有效措施。相關研究指出,輸血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對放化療治療的耐受性。
CEA 屬于臨床較為常用的腫瘤標志物,對內胚葉上皮形成的食道、結直腸器官腫瘤敏感,因為CEA 最先提取在結腸腺癌組織當中,所以臨床將其作為結直腸癌的特異性標志物,其在腫瘤的轉移侵襲具有重要作用。相關研究[14]顯示,結直腸癌患者血清CEA 水平要高于健康者。CA199 屬于神經甙脂蛋白,以黏蛋白形式存在于血清當中,CA199 可作為結直腸癌轉移者的預后獨立因子,可聯合監測CEA 與CA199 水平的改變,對患者預后極具意義。本研究中,治療干預前2 組患者的CA19-9、TK1、CEA、AF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研究組CA19-9、TK1、CEA、AF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臨床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輸血治療可使腫瘤因子得到抑制,改善患者病情[15]。
T 淋巴細胞是重要的免疫系統組成部分,作為細胞免疫的效應細胞,其在腫瘤免疫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T 淋巴細胞進行免疫功能分類,可分作輔助性T 細胞(Th)、調節/抑制T 細胞(Tr/Ts)及細胞毒性T 細胞(Tc)三類。存在于Th 表面的抗原接受器能辨別抗原片段,調控其它淋巴細胞進行功能發揮,以維持正常的機體免疫功能,CD4+是輔助T 細胞的主要標志[16]。Ts 細胞能對Th 活性進行抑制,B 細胞的分化以及TC 的殺傷功能下降,T 細胞亞群可在調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中發揮負向調節作用。并能夠維持自身耐受,避免過度免疫損傷機體。Th/Ts 比值降低表現患者免疫水平受到抑制,Th/Ts 比值嚴重倒置被認為預后不良[17]。本研究中,經治療2 組T淋巴因子水平均改善,研究組CD8+水平低于對照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輸血治療可有效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對于其調節機制尚需進一步探究。
綜上所述,結直腸癌患者施以輸血治療聯合放化療干預,可促進療效提升,改善腫瘤標志物水平,機體免疫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