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蓉 ,宋興菊 ,段琳 ,李倩 ,陳旭
(1)昆明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2)神經外科,云南 昆明 650201)
臨床中,腦梗死主要是指受多種原因的影響致使腦組織供血不足,進而導致其出現缺氧、缺血性壞死,并伴隨神經功能損傷的情況[1]。在世界范圍內,急性腦梗死屬于一種較為普遍的腦血管類疾病,經調查顯示,該疾病發病率在近年來呈遞增趨勢,約為腦血管疾病的70%[2]。在我國,急性腦梗死發病率也相對較高,且該疾病致死率約為13%,致殘率高達50%,且極易復發,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3?4]。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主要是以避免血栓進展、縮減梗死范圍及并發癥預防等措施為主,其中主要是以營養神經、抗血小板聚集及穩定斑塊類的藥物為主[5]。但經臨床實踐顯示,上述方案治療時單純采用的效果并不理想,且患者不良反應情況較多,導致其存在一定局限[6]。丁苯酞則能夠對腦梗死患者腦缺血區灌注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從而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有關其具體應用報道則較少[7?8]。因此,本研究對2020 年3 月至2021年4 月昆明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療的效果進行探討,具體如下。
選取昆明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2020 年3月至2021 年4 月醫院接收的66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數字隨機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納入標準[9]:(1)符合急性腦梗死臨床診斷,且符合以下條件:經頭部CT 或MRI 檢查證實;發病時間≤48 h;均為單側發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10?11](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在5~20 之間;(2)在入院治療前,從未接受過抗凝及溶栓治療;(3)家屬與患者知情且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2]:(1)伴有嚴重感染性及免疫性疾病;(2)存在惡性腫瘤;(3)顱內伴嚴重病變,且NIHSS≥23 分;(4)依從性較差及精神類疾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許可下進行。對2 組性別、年齡、病程及梗死部位進行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 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1 2 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對照組采取常規基礎治療,具體為:依達拉奉(生產廠家:華潤雙鶴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51)30 mg/次,2 次/d,靜脈滴注;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廠家:青海制藥廠,國藥準字H63020201)100 mg/(次·d);阿托伐他汀鈣(生產廠家:天方藥業,國藥準字 H20051984)20 mg/(次·d),上述2 種藥物均為口服給藥,同時,依據患者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抗感染、護胃及脫水治療,總治療時間14 d。
研究組在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丁苯酞進行治療,(生產廠家: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治療,用藥劑量25 mg/次,2 次/d,靜脈滴注給藥,治療時間與對照組相同。
(1)記錄2 組顯效、好轉、無效例數,匯總后計算總有效率,療效評估利用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13](NIHSS)進行判定,若該量表評分減低90%以上則為顯效,評分減低50%~89%為好轉,評分減低50%以內,甚至病情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2)記錄2 組NHISS 評分與Barthel 評分[14?15],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及日常生活能力,前者借助NHISS 量表進行判定,總分42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更加嚴重;后者借助日常生活功能Barthel 指數對患者的穿衣、上下樓梯及步行等11 項內容進行評估,總分100 分,分值與日常生活功能呈正比;(3)記錄2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治療前、后的血液流變學,分別抽取2 組3 mL 空腹靜脈血,借助全自動血液流變快速檢測儀對患者的全血比黏度、血漿比黏度、紅細胞壓積與血小板聚集率4 項進行檢測;記錄2 組不良反應,包含惡心、嘔吐及皮疹,匯總數據后計算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惡心例數+嘔吐例數+皮疹例數)/總例數×100%]。
應用SPSS21.0 軟件對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對比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對比應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 組患者療效對比[n(%)]Tab.2 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治療后,研究組NHISS 評分低于對照組,Barthel 指數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 組的NHISS 評分與Barthel 指數對比[( )分]Tab.3 Comparison of NHISS score and barthel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scores]

表3 2 組的NHISS 評分與Barthel 指數對比[( )分]Tab.3 Comparison of NHISS score and barthel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scores]
*P <0.05。
治療后,研究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比黏度、血漿比黏度、紅細胞壓積、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 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Tab.4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y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4 2 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Tab.4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y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組內比較,*P <0.05;組間比較,#P <0.05。
治療后,研究組不良反應率(皮疹、嘔吐、惡心)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 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Tab.5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急性腦梗死主要是指機體存在的腦循環功能異常情況,受局部供血障礙情況的影響導致部分腦組織出現缺氧、缺血,進而導致其軟化或壞死,該情況的存在會對機體的神經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同時又被稱為缺血性卒中[16]。近年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該疾病發病率呈明顯遞增,其特點具有發病比較急、病情發展迅速及預后比較差,已經嚴重威脅到患者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7]。急性腦梗死病發原因較為復雜,部分學者認為該疾病的發生與血管壁血液流變學、血清細胞因子等多種因素有關[18?19]。臨床中針對該疾病若不能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案,伴隨疾病進展,甚至會誘發患者昏迷及癱瘓情況出現,且其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高[20]。因此,選取一種合理、有效且安全性較高的治療方案,是目前臨床工作者關注的重點內容[21]。
目前,針對急性腦梗死患者主要是以及時進行腦室窗內的溶栓治療為主,但該項治療對時間窗具有嚴格限制,進而極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22?23]。針對上述患者,則主要是以清除自由基、作用營養神經、抗凝等等常規治療為主,其中依達拉奉是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藥物,該藥物能夠使得機體氧化酶活性降低,加速前列環素生成[24]。但是,上述方案的應用雖具備一定效果,但總體藥物起效較慢,且極易導致疾病遷延,進而引發多種后遺癥,如肢體與意識障礙,從而使得在臨床應用中存在較多限制[25]。就急性腦梗死患者來說,伴隨其腦部缺氧時間的不斷延長極易致使其神經細胞發生氧化,導致神經細胞內外環境失衡,進而加重機體神經功能的損傷,而丁苯酞作為臨床中的常用藥物,能夠對大腦缺血、腦血栓形成以及血小板凝聚等疾病的出現進行有效預防[26?27]。與此同時,丁苯酞的應用還能夠對人體神經細胞凋亡情況進行有效抑制,使得神經細胞氧化情況得到有效阻止,從而使得因腦梗死對腦組織所導致的損傷情況減輕[28]。將丁苯酞應用于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中,能夠加速大腦微循環重構,使得機體腦水腫情況減輕,同時腦梗死面積減小,進而使得機體腦部組織缺氧缺血的情況得到明顯改善,最終加速神經功能改善效果[29]。經本研究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與對照組治療后比研究組NHISS 評分較低,而Barthel 指數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療,其效果較好,有助于改善機體神經功能損傷,且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促進其遠期預后[30]。分析該情況可能與化學成分有關,該藥物主要是經由芹菜籽中所提取,使得其左旋芹菜甲素的含量相對較高[31?32]。左旋芹菜甲素能夠使得腦部缺血區域的代謝功能得到明顯提高,缺血區供血血管數量增加,進而對線體發揮其較好的保護功能,并能夠對血小板聚集進行抑制,最終達到抑制炎性因子產生、縮減腦梗死面積的目的[33?34]。另外,急性腦梗死的發生還與血糖、血壓及血脂等均密切相關,因上述指標異常升高,致使血液流變學出現異常變化,血液黏度升高,導致血液流動性變差,從而誘發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及動脈粥樣硬化,最終引發腦梗死[35?36]。丁苯酞的應用能夠對花生四烯酸與其他代謝產物所介導的病理過程進行有效抑制,微血管痙攣得到解除,抑制血栓與血小板聚集形成,從而使得機體內的腦血管灌注量得到提高,提升機體穩定性,使得缺血腦組織區域內的供血狀態維持在較為穩定的狀態[37]。經本研究顯示:研究組各血液流變學指標均較對照組治療后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將丁苯酞應用于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中,能夠使得機體血液流變學得到明顯改善,加速患者預后。最后,本研究發現:2 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將丁苯酞應用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中,不良反應逐步降低,用藥安全。因此,在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中,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采取與丁苯酞相結合的方案,該方案應用不僅能夠達到較好治療效果,還能夠使得機體神經功能得到改善,日常生活能力逐步提高,可不斷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且安全性較高,突顯臨床價值[38]。此外,本研究是通過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療,以此探討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在研究設計和方案制定方面均具備一定的創新性。但是,由于本研究病例數較少以及隨訪時間較短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在結果判定中仍處在一定局限,后期還需通過增加病例數及長期隨訪等形式,對研究結果加以完善與充實。
綜上所述,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療,效果明顯,患者神經功能缺損以及血液流變學指標明顯得到改善,且安全性較高,值得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