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萌
(菏澤市牡丹區中醫醫院護理部,山東 菏澤,274000)
重癥監護病房收治的患者較為特殊,其病情復雜且多變,這使得在有限的空間內集中了各種各樣的護理風險,為這類患者進行護理時,全程均存在風險,護理人員需引起警惕,例如在搶救處理以及日常操作等各環節,稍有疏忽就可能使患者出現風險事件,造成嚴重后果。風險管理是指將一個風險環境中的風險因素盡可能降低至最低程度的一項管理辦法,多被應用于企事業單位。近年來,為優化臨床護理質量,醫院積極提倡在護理管理工作中應用風險管理,在重癥監護病房護理工作中實施風險管理措施,可以識別風險類型、衡量風險高低、分析和制定對策,最大程度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減輕醫療事故給患者帶來的傷害。為此,本文選取菏澤市牡丹區中醫醫院2019年1月~12月重癥監護病房收治的200例患者,對采取常規護理與護理風險管理后的效果進行了研究評價,現報道如下。
抽選2019年1月~12月菏澤市牡丹區中醫醫院收治的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擲硬幣法分為對照組100例(常規護理)與研究組100例(護理風險管理)。對照組中男63例、女37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26.89±3.87)歲;病情種類:心血管系統危重癥50例、消化系統危重癥20例、呼吸系統危重癥30例。研究組中男64例、女36例;年齡19~75歲,平均年齡(26.95±3.92)歲;病情種類:心血管系統危重癥50例、消化系統危重癥23例、呼吸系統危重癥2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得到入選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研究同意書,同時本次研究得到菏澤市牡丹區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入住重癥監護病房;年齡18~80歲;病歷資料齊全。
排除標準:妊娠期、哺乳期;交流溝通障礙,或者是精神性疾病;研究不配合或中斷研究;研究期間死亡;持續處于昏迷狀態,或者是永久無意識狀態;癌癥晚期或明確腦死亡等危重急性不可逆疾病;病情低危,無需監護。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護理人員根據醫囑為患者規范用藥,監測生命體征,掌握患者病情變化;為患者營造溫濕度適宜、無菌的重癥加強護理病房環境;做好管道的清潔和固定,為患者按摩或變換體位,以預防壓瘡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定期清潔氣道,預防墜積性肺炎或誤吸的發生。
研究組采取護理風險管理,詳細內容如下:
1.3.1 組建重癥監護病房風險管控隊伍,注重學習及培訓
護士長擔任重癥監護病房風險管控隊伍組長,對護師和護士等人員定期進行培訓,使其掌握相關藥物、設備、其他操作的要點,并進行考核。
1.3.2 注重人文關懷護理理念
在積極做好患者病情護理的同時,注重情緒疏導,提高配合度,減少護患矛盾。及時與家屬進行溝通交流,獲得家屬支持、信任及配合,以便于其自覺遵守重癥監護病房相關護理管理規則。給患者、患者家屬講解重癥監護病房的特殊陪護制度,告知其病情一切可能出現的進展,避免其對預后有過高的期望值。若患者探視時有疑問,及時給予解答。
1.3.3 預見性風險防控
①密切關注患者瞳孔、脈搏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實時掌握其病情,隨時準備好急救藥品進行急救。加強對情緒煩躁與不配合患者的監護,加強對非計劃拔管患者的巡視。加強環境管理,除了保證病房的溫濕度適宜和干凈整潔,還需要對地面進行消毒,對空氣進行紫外線消毒,利用儀器監測室內感染狀況,嚴格控制室內空氣狀況。必須嚴格約束患者家屬的探視,并且醫護人員的出入也需要嚴格管理,以免發生交叉感染。②注意病房內設備的維護及檢查,確保其可有效反映患者心率及血壓等情況,對重癥監護病房所有儀器設備及藥物等進行標準化管理,由專人每日檢查這些物品,若發現有隱患,應及時處理。
1.3.4 明確護理職責及任務
明確護理人員職責,科學排班,注重晝夜查房,完善巡視制度,避免風險遺漏。依據護理人員工作情況制定獎罰措施,提高工作積極性及工作態度。合理調整高峰時間段,交接班時需明確記錄及交代在崗時患者情況,確保無縫隙對接,查房時注意細節化,提高查房效率。
1.3.5 持續性風險管理質量改進
每月召開1次安全會議,從設備、制度、人員等各個方面探討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制定改進措施,盡最大可能降低護理風險。同時鼓勵重癥監護病房護理人員發表自身護理心得體會,應用有效的護理操作經驗技術,不斷提升護理質量。
對比風險事件發生率、患者心理狀態、患者滿意度、護理質量、護患矛盾事件發生率。①風險事件發生率:包括墜床跌倒、各系統感染、壓瘡,總發生率 =(墜床跌倒+各系統感染+壓瘡)例數/總例數×100%。②患者心理狀態:以癥狀自評量表SCL90觀察患者心理狀態,包括人際敏感、強迫癥、偏執、焦慮、抑郁5項心理狀態指標,每個指標均為5分,總分25分,分值高,心理狀態差。③患者滿意度:使用菏澤市牡丹區中醫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價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該調查表總分為100分,將分值以90~100分、75~89分、<75分分別分為十分滿意、較為滿意以及不滿意3項等級,總滿意率 =(較為滿意+十分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④護理質量:由重癥監護病房護士長以菏澤市牡丹區中醫醫院自制護理質量評價表從護理技術、人文關懷、護理態度、病房管理、護理文書、風險防范5項維度指標出發進行該科室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價,各維度均為20分,共100分,分值高,說明護理質量好。⑤護患矛盾事件發生率:統計兩組護理模式下護患矛盾事件發生率,護患矛盾事件發生率 =組內實際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研究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護理前兩組五項心理狀態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5項心理狀態指標均降低,但研究組5項心理狀態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研究組的患者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研究組護理技術、人文關懷、護理態度、病房管理、護理文書、風險防范五項護理質量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研究組:護患矛盾事件有3例,發生率為3.00%;對照組:護患矛盾事件有10例,發生率為10.00%。研究組的護患矛盾事件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031,P=0.044)。
常規護理能減輕患者的病痛,對護理風險的防范效果卻極為有限。護理風險管理對于重癥監護患者而言有明顯的優勢,該護理模式遵循品管圈管理及循證醫學等護理原則,且彰顯人性化護理水準,通過進行專業的護理風險識別、評估、分析及改進等環節來有效減少護理不良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十分有利于促進患者病情康復。
本次研究結果中研究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5項心理狀態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5項心理狀態指標均降低,但研究組5項心理狀態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患者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技術、人文關懷、護理態度、病房管理、護理文書、風險防范5項護理質量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護患矛盾事件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結果很好地證明了對比常規護理,在重癥監護病房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有顯著效果。護理風險是指患者就診護理期間存在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包括人身風險事件、經濟風險事件以及法律風險事件等,此類不良事件具有難以預測性、后果嚴重性、護理行為伴隨性特點,為保障患者護理安全,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十分有必要,該護理模式是指通過識別及評估對患者及探視者可能存在的傷害,而采取正確護理行動的一種現代化新型護理管理模式。在重癥監護病房護理管理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以識別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首先小組化的護理團隊可以使護理管理工作更加有序,護士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可以大大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能力和意識;其次,重癥監護病房制度宣講、病情講解可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避免因預后未達到期望目標而與醫護人員產生糾紛,同時會注重患者、家屬的心理疏導,體現人文關懷護理理念,提高配合度,減少護患矛盾;此外,生命體征監測和環境護理等措施可以促進患者的康復,避免并發癥的發生,且會加強對重癥監護病房治療儀器設備及藥品的管理,使其時刻處于備用狀態;最后,通過合理排班,明確崗位職責,確保責任追究到人,定期召開研討會議可以不斷優化風險管理措施。程愛梅在其文獻研究中對50例重癥監護病房危重癥患者采取了常規護理,對50例重癥監護病房危重癥患者采取了護理風險管理,其研究結果顯示:護理風險管理下患者護理滿意度更高為96%,風險事件發生幾率為4%,以上兩者指標與本次研究結果中研究組患者滿意度及風險事件發生幾率相似,證實本次研究有一定的科學性及合理性。需引起注意的是,入住于重癥監護病房內患者病情種類較多且嚴重,為更好地服務患者,可在采取護理風險管理措施中依據患者病種的不同采取個性化護理措施。護理人員專業素養在確保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實施效果方面意義重大,為此,應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學習及培訓,以不斷提升其護理理論素養及護理技能,以便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措施。
綜上所述,相較于常規護理,在重癥監護病房護理管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可以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護理風險事件及護患矛盾事件發生,改善心理狀態,優化護理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應積極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