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
(日照市人民醫院口腔科,山東 日照,276800)
部分青少年在成長發育過程中會出現錯頜畸形,這與后天成長環境及父母遺傳等因素相關。如果青少年發育期間未能接受正確的口腔衛生指導,極易出現不良的衛生習慣,長此以往,便會產生牙周病或頜骨大小、形態、位置異常等問題。現階段,青少年出現錯頜畸形的概率呈線性增長,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長和發育,因此錯頜畸形的青少年應盡早接受正畸治療。正畸治療是一種牙齒矯正方法,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其治療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患者的口腔骨骼學現狀,其療效與支抗的使用程度密切相關。傳統的支抗加強在療效上并不明顯。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自20世紀末以來,材料學推動了正畸學科的發展,使正畸治療在既有修復學成果的基礎上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即產生了微型種植體支抗系統。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同傳統正畸種植支抗系統的主要區別在于微型種植體不再依賴與骨骼的結合來進行固定,種植體與骨組織之間的機械鉚合力成為固定的關鍵,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正畸的很多不足。為進一步明確微型種植體支抗在治療口腔正畸中的實際有效性及相關安全性,本文選擇2018年7月~2020年7月日照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20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7月~2020年7月日照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20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齡7~15歲,平均年齡(11.23±3.83)歲;開唇露齒29例,牙弓前突31例。試驗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8~16歲,平均年齡(10.71±3.67)歲;開唇露齒32例,牙弓前突2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充分了解研究相關內容后,自愿簽署同意書。本研究已獲得日照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均具臨床指征,符合研究的治療原則;②無惡性腫瘤、血液疾病、感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疾病;③無精神疾病史,且就診資料保存完整;④年齡均≥7歲;⑤未合并其它影響治療觀察的基礎性疾病。
排除標準:①治療依從性較差;②存在精神、認知等異常情況或其它功能障礙;③具有正畸矯正病史,參與過類似的研究;④存在視聽障礙、語言障礙或肢體活動障礙。
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正畸治療措施,具體治療方法如下:護理人員需要使用0.9%的氯化鈉溶液對患者口腔進行整體或局部的清潔,在直絲弓的基礎上聯合使用聯腭桿來矯正、固定,術后根據患者情況指導患者服用一定時間的抗生素,以防止術后感染,而且護理人員還要提醒患者定期復查。
試驗組患者則通過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進行口腔正畸治療,先對患者的口腔進行清洗,在清洗工作結束后檢查患者的口腔,通過影像學資料觀察患者的牙根位置及形態,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確定合適的種植位置。為患者植入合適的微型種植體,并將其置于牙根的2~3 mm處,同時其傾斜度應與骨面保持15~24,于接近根尖的位置,切開牙槽處的黏膜,以免在植入過程中卷入軟組織。如果種植體存在受力不足或者脫落等狀況,可以使用橡皮圈加力。手術結束后,通過攝片來進一步觀察其牙根與微型種植體的相對位置,指導患者服用常規抗生素,避免術后出現意外感染等問題。患者術后應每月進行口腔檢查,定期更換橡皮圈,直到患者治療結束。
①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各項臨床指標,包括上中切牙傾角度、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磨牙移位等各項參數指標。②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患者上下弓牙形態恢復正常,牙齒排列整齊,前后有覆蓋且無異常則表示顯效;患者的上切牙和中切牙角度、凸距差距、磨牙移位狀況等指標有明顯好轉則表示臨床治療措施有效;患者的相關指標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甚至出現加重情況則表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③詳細觀察并記錄患者治療后是否出現不良反應,主要包括口腔炎癥、口腔軟組織水腫及固定帶來的不適感等,然后統計各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④使用日照市人民醫院針對口腔正畸患者專門制訂的滿意度調查問卷來評估患者對治療過程的滿意情況。該調查問卷共包含20個項目,每個項目按照0~5分的五級評分法進行評定,綜合評分 >90分表示非常滿意;綜合評分80~90分表示滿意;綜合評分59~79分表示基本滿意;綜合評分≤60分表示不滿意,根據患者的調查問卷統計各維度患者的人數,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結果顯示在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傾角以及上中切牙凸距差方面,試驗組的整體改善效果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后,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8.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近年來,青少年錯頜畸形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多因口腔衛生習慣不良,不注意牙齦保護,造成面部畸形、牙齒排列不齊、上下牙弓牙合關系異常等問題。隨著人們審美的不斷提高,對于牙齒及臉部整體的美觀有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臨床治療中主要有兩種治療方式,一種是傳統正畸治療,另一種是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由于傳統的支抗存在穩定性差等弊端,安全性不高,治療后易出現不良反應,使得微型種植體得以在臨床中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具有創傷小、操作簡便等優勢,在正畸治療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相關文獻證實,傳統正畸治療在臨床實踐中很容易出現變形等狀況,由于治療時間過長,還會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較低,同時患者在術后治療期間,容易出現并發癥或各種不良反應,使正畸治療效果無法得到保障,給患者的術后康健帶來一定影響。隨著現代化醫學技術的發展,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相對而言操作簡便、安全、穩定性高,且患者在術后恢復期不良反應少,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因而該技術在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成為錯頜畸形的常用治療方法。微型種植體支抗在技術上較傳統正畸有很大進步,在材料上也有了明顯改進,其在應用時多采用暫時性裝置,該材料裝置在治療后還需要全部取出,既提升了療效,還保證了牙齒及面部的美觀度,有效保障青少年的口腔健康,該治療技術將患者的頜骨作為支抗,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非矯正牙齒的位移,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牙齒健康及面部美觀還會增加青少年的自信心,對提升其生活質量具有關鍵意義。因此微型種植治療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
此外,傳統正畸和微型種植治療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差異。首先,傳統正畸治療方法在支抗的設置中,如果采用強支抗,需要將其設置成口外弓或者Nance,此時患者的不適感較強,同時支抗牙的移動是受到限制的,不利于患者牙齒的整齊排列;傳統正畸治療方法在具體操作流程中,不僅操作步驟冗雜,而且整體工程量較大,整體的體驗感不佳。而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方法不僅操作更加簡便,給患者帶來的創傷小,同時患者的整體治愈時間要短于傳統正畸治療,手術的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體驗感和舒適度。經過研究發現,對于微型種植體治療的患者,其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磨牙移位等反面的改善效果優于實行傳統正畸治療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該治療方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癥狀。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微型種植體在治療青少年口腔正畸中提高了治療效果,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率,該方法安全性高,起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這對于青少年的口腔健康是一種重要保障。此外,試驗組患者對治療過程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證實微型種植體支抗獲得了更多患者的支持與肯定。盡管微型種植體技術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但是治療后還需要青少年多注重自身的口腔健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降低口腔疾病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能有效解決青少年口腔畸形等問題,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安全性高等優勢,不僅有利于提高其臨床療效,還有效避免了諸多不良反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