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安 韓雪云
小規模學校已成為我國農村地區重要的辦學形態。2017年統計數據顯示,全國農村(鎮區和鄉村)共有小學和教學點24.1萬所,其中小規模學校10.7萬所,占農村小學和教學點總數的44.4%。基于小規模學校在農村所占比例較高的現實,辦好農村小規模學校對提升農村教育整體辦學水平意義重大。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這標志著加強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已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小規模學校因自身特質的原因,其發展面臨著諸多困境,改造和提升非常困難。俄羅斯作為與我國有著眾多相似之處的大國類型,同樣存在著大量的小規模學校。借鑒俄羅斯發展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成功經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01-2010年,俄羅斯進行了長達10年的學校結構調整,在調整過程中因撤并農村小規模學校出現了學生上學遠、上學難等一系列的問題。俄羅斯認識到發展農村教育不能單單僅從效率、資源等經濟角度出發,還需要兼顧教育公平。
2.農村小規模學校對學生及村民有教育作用。
3.農村小規模學校對村落的存留有重要作用。
4.農村小規模學校為學生提供就近學習的機會。
我國海域兩大盆地的原油剩余可采儲量及所占比例均有所增長。與上世紀后期珠江口盆地領先相反,本世紀初渤海的增儲上產明顯超過珠江口并使原油剩余可采儲量在全國的排名中居第三位,略低于鄂爾多斯、松遼,而略高于相鄰的渤海灣陸上。
1.提高教師待遇。
2.組織教師培訓。
為了加強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俄羅斯培訓機構要求教師進行職后教育補充培訓,培訓形式包括面授和函授。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俄羅斯教師培訓與教師評價考核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俄羅斯組織教師在進修學院進行不同層次的培訓,每個層次的培訓內容都有區別,各有側重,培訓結果需要通過考核鑒定。中小學教師培訓主要是在高校的教師進修所、各個地區的教師進修學院、區計算機中心進行。
3.重視教師職業評定。
4.舉辦教師競賽。
1.利用社會資源促進小規模學校發展。
2.利用自然資源促進小規模學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