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繼紅
國網棗陽市供電公司,湖北 襄陽 441200
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電力是非常重要的能源支撐。在社會需電量不斷增加的背景下,配電線路的用電負荷急劇增加,工作強度也日益增強。帶電作業作為目前常用的檢修手段,提升帶電作業的安全性成為電力企業重點關注的內容。基于此,在10 kV配電線路運行期間,需要精準識別潛在危險點,擬定相應預控措施,這對于促進電力企業經濟的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1)維持電力供給過程的持續性、穩定性。現階段,社會對于電力的依賴不斷增強,如果依舊使用傳統的停電檢修方法,勢必會給企業發展帶來影響。推行、普及帶電作業可以確保供電過程的穩定性,降低供電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1]。
(2)提高檢修過程的計劃性。需求側用電量的增加提高了10 kV配電線路的工作強度,為了確保線路運行期間的安全性,需要擬定可靠的檢修計劃,細化檢修內容。相較于停電檢修作業,帶電檢修過程的要求更高,需要擬定更加細致的檢修計劃,從而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2]。
從實際作業情況來看,10 kV配電線路帶電作業面臨的首要風險是線路帶電風險[3]。在工作過程中,檢修人員處于交流電場環境,而人體本身是導體,在靠近10 kV配電線路時,線路產生的靜電感應會讓定量電荷匯集在導體表面,此時人體會產生相應的感應電壓。在此狀態下,人的手臂、腿部、肩膀等部位觸碰到接地體后,之前聚集在人體上的電荷便會產生放電效應。如果放電電流超過1 mA,檢修人員會產生刺痛感;若產生的電流持續增大,在達到臨界值之后,會威脅檢修人員的生命安全。
即便檢修人員按要求開展帶電作業,也會面臨過電壓風險。基于以往的作業經驗,檢修人員作業時產生的內部過電壓主要分為操作過電壓與暫時性過電壓[4]。前者主要是指線路運行過程中產生的開斷電感負載過電壓、間歇性電弧接地過電壓、電容性負載過電壓、合閘空載過電壓、系統運行過電壓等,這些過電壓是判定電網安全距離的重要參考;后者是指線路工作時產生的超出常規值的工頻電壓、超過安全值的線路諧振電壓。根據統計資料,線路過電壓數值達到常規電壓數值的3~3.5倍時,檢修人員靠近線路時很容易受到過電壓影響,產生呼吸痙攣、心室纖維性顫動等問題,這會威脅檢修人員的生命安全。
10 kV配電線路的運行環境集中在戶外,在對其實施帶電作業時,操作的復雜度較高,同時很容易受外界不良環境的負面影響,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檢修工作的開展,會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常見的特殊氣候及風險如下。
(1)雷電天氣。線路和人體均為導體,雷電攜帶電量巨大,線路表面攜帶的感應電荷更容易吸引雷電,從而威脅檢修人員的生命安全。
(2)大風天氣。10 kV配電線路離地高度較大,在其上空產生較大風力時,會帶動線路出現較大晃動,使檢修人員無法控制安全距離。
(3)雨、雪、霧、霜、冰雹等天氣。雨、雪、霧、霜、冰雹等作為導體很容易將線路電荷傳遞給檢修人員,引起設備、人員的安全事故。
為了確保檢修人員的生命安全,進行10 kV配電線路帶電作業時,會使用許多作業工器具,如絕緣斗臂車、絕緣引流線、導線遮蔽罩等,這些絕緣工器具的安全性回直接影響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作業工器具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運輸磨損。絕緣工器具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磨損問題,不同類型的磨損帶來的影響不同,但是都會影響絕緣工器具的性能,甚至會導致絕緣工器具失效,威脅檢修人員的生命安全。
(2)存放不當。部分絕緣工器具完成使用后未按要求存放,同時未對工器具進行預防性試驗,使一些達到報廢標準的絕緣工器具仍在繼續使用,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3)使用磨損。在絕緣工器具使用過程中,如果未遵循相關使用要求,會加快絕緣工器具的磨損速度,增加潛在風險。
在運行過程中,10 kV配電線路會和地面間產生電容,此時對其進行拆除或搭接作業時,會受到電容電流影響,若電容電流超出安全上限值,會影響檢修人員的生命安全。常規狀態下,需要預測帶電體的電容電流數值,根據預測數值匹配相應的消弧措施,確保帶電作業的安全性。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刀閘、開關、開斷線路負荷之間的距離較近,空載電流數值較大,會威脅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
帶電作業面臨著操作距離風險,這也是帶電作業人員在工作時很容易忽視的問題。進行10 kV配電線路帶電作業時,需要按要求將作業區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絕緣遮蔽范圍內,以降低感應電流、感應電壓帶來的安全威脅。但是從實際操作情況來看,作業人員為了加快檢修速度,往往會縮減和線路之間的操作距離以及絕緣遮蔽的范圍,如果作業超出了作業安全范圍,將增加帶電作業風險,提高觸電事故的發生概率。
做好現場勘查工作可以提高帶電作業方案的合理性,從根源上降低觸電風險的發生概率。從實際作業情況來看,現場勘查工作需注意以下內容。
(1)采集基礎資料。采集的基礎資料包括線路周圍環境(是否有樹木、居民樓等物體遮擋)、區域自然條件、區域作業條件等。
(2)整理基礎資料。需要整理、分類基礎資料,從中篩選出有價值的資料展開進一步分析,并以此為基礎預估現場存在的危險源,利用綜合評估體系確定危險源對應的危害等級,進而確定后續工作開始時的優先級。
(3)做好全面審查工作。在作業實施過程中需要做好全面審查工作,做好深入分析和研究工作,定期進行內容整理,總結作業期間可能發生的危險,匹配相應的防范措施,以更好地確保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
(1)絕緣斗臂車。在帶電作業過程中,會用到絕緣斗臂車來輔助作業活動。以XHZ5072JGKY5型絕緣斗臂車(見圖1)為例,該車輛在應用時具備以下特點。①在使用中,采用車橋穩定系統輔助支腿作業,其在高空作業時會依托車輛支撐提供穩定力。②車輛的總長度為6.3 m,而寬度只有2.2 m,具備非常強的機動靈活性。③使用“折疊+伸縮”工作臂,可以更加便利地找到空中工作位置,靈活性較強,提升了工作效率。④在金屬伸縮尾端設置了絕緣段,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作業環境的安全性。

圖1 絕緣斗臂車作業圖
(2)絕緣引流線。在實際工作中,需要使用絕緣引流線(見圖2)來進一步提升作業的安全性。絕緣引流線可以用于旁路項目,作用是將主電流并列分流,然后退出原來的運行線路,以便工作的順利進行。常用的絕緣引流線主要使用多股細銅線以絞制的形式纏在一起,形成引流線的線芯。線芯外部包裹ERR低溫絕緣材料,此類絕緣材料具備較強的耐磨性、耐油性和抗熱性。常用的絕緣引流線的耐受電壓不低于10 kV,最大持續電流超過200 Amps,應用長度超過2.5 m,具備良好的應用性能。

圖2 絕緣引流線作業示意圖
做好人體電流防護能夠最大限度確保檢修人員的生命安全,降低作業環境的安全威脅。作業人員在帶電環境下開展作業時,會面臨線路微電流的威脅,多數情況下微電流數值在安全電流范圍內,不會威脅檢修人員的身體健康。但是隨著配電線路使用年限的增加,絕緣層會逐漸老化,使線路外部感應電流逐漸增大,從而威脅作業人員的操作安全。在實際作業過程中,檢修人員需要按要求佩戴全部防護用具,所有個人防護用具需要在作業前進行再次檢測,確定作業人員的防護用具符合安全要求后,才允許其進入絕緣斗臂車的絕緣斗。同時,工作開始前需提前布置現場,裝設圍欄,避免作業時工具、材料掉落傷人。
嚴禁惡劣天氣作業可以減少天氣帶來的負面影響,確保作業環境的安全性。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需注意以下內容。
(1)細化工作計劃。提前一周公布計劃工作時間,這有利于工作的展開,規避不利天氣帶來的負面影響。
(2)篩選合適的日期。在上報帶電作業工作計劃之前,需要了解未來一周地區的天氣情況,篩選合適的日期開展工作,確保作業的安全性。
(3)計劃延期。如果持續出現惡劣天氣,計劃性工作需要延期,以確保配電線路運行過程的穩定性。
做好絕緣工器具管理能夠為作業人員開展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礎保障,營造更加安全的帶電作業環境。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應注意以下內容。
(1)運輸。在運輸絕緣工器具時,需要固定好絕緣工器具,減少運輸過程中的磨損,確保絕緣工器具性能的穩定性。
(2)存放。絕緣工器具使用后要合理存放,金屬器具和非金屬器具需要分開存放;對于貼身的絕緣防護用具,需要做好汗漬清洗、晾干等工作,避免工器具被腐蝕,影響工具性能。
(3)使用。在使用工器具之前,作業人員需要對其進行再次檢測。
控制電氣安全距離可以營造安全的帶電作業環境,更好地防范作業風險,具體應注意以下內容。
(1)計算安全距離值。針對10 kV的配電線路,需要計算出合理的安全距離值,在確保安全距離的基礎上開展帶電作業。
(2)增加絕緣防護范圍。在帶電作業過程中,如果環境不滿足安全距離要求,需要增加絕緣防護范圍,加大對作業人員的保護,從而提高帶電作業環境的安全性。
(3)操作人員能力培訓。企業需要做好操作人員的能力培訓,使其在工作中可以規范個人作業行為,降低人為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做好現場勘查工作,可以提高帶電作業方案的合規性;做好人體電流防護,能夠最大限度地確保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嚴禁惡劣天氣作業,可以減少天氣帶來的負面影響;做好絕緣工器具管理,能夠為作業人員開展帶電作業項目提供基礎保障;控制電氣安全距離,可以營造安全的帶電作業環境。基于10 kV配電線路帶電作業過程中的風險,制訂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對于提高配電線路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