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雅玲
2020年初,各高校圖書館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暴發及迅速蔓延面臨著嚴峻考驗。時值寒假,各高校圖書館的各業務系統已經放緩,并且關于寒假期間圖書館服務值班計劃也已經開始實施,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原有的各項服務安排,圖書館只能選擇暫停線下服務,實施無限期的閉館直至疫情被控制住。但是,圖書館線下服務的停滯并不代表館內服務的終止。各高校圖書館迅速做出了有效的響應,積極組織館內各館員開展針對師生的線上服務,同時從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門戶網站,各數據庫等渠道為師生提供圖書館各項服務,以滿足師生讀者的圖書館資源需求。
新學期如期而至,但疫情并未結束,為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高校教師線上教學、學生線上上課和科研的影響,確保師生“疫情當下不停教、不停學”,各高校圖書館進一步強化數字資源推廣、在線咨詢等線上服務,給師生讀者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務,之后圖書館也一直處于疫情防控狀態。然而,從2021年12月9日開始,西安暴發了自2020年初之后最為嚴重的一次疫情,這次的疫情發生于期末來臨之際,高校圖書館作為全校文獻資源中心、公共服務中心及校內師生聚集人數最多的場所,借鑒上一次疫情突發情況的處理方式,針對疫情防控快速制定了一系列疫情時期的有效措施。
本文針對此次疫情時期各高校圖書館的應對措施進行了調研,并對現階段圖書館的線上保障服務方式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究,為下一階段圖書館的各項服務提供借鑒,為打贏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擊戰以及將來未知的圖書館類公共衛生風險做好合理的預判和進一步更為完善的準備。
筆者共計調研了西安市16所高校(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西安工業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工程大學、西安石油大學、西安財經大學),主要探究各高校對師生讀者疫情防控期間服務保障的方式方法,并對調研結果進行分析,旨在為高校圖書館應對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提供借鑒。
因處于疫情時期,不便去各高校進行實地走訪調研,所以在調研中筆者主要采取圖書館門戶網站與微信公眾號瀏覽、檢索和電話調研相結合的方式對這16所高校圖書館疫情時期服務展開調研。在這16所被調研的高校中,有2所985高校,4所211高校和10所地方性高校,調研時間為12月9日出現首發疫情至完稿,具體調研內容如下:

表1 16所高校圖書館疫情時期服務統計分類
根據對上文提到的16所高校的調查結果分析得知,在疫情發生后,圖書館作為文獻資源信息中心部門依舊在學校防疫工作中發光發熱,以求為師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根據已有資料整理,各高校主要采取的服務內容總結如下:(1)疫情相關新聞通知;(2)多種訪問方式公布;(3)資源相關分類推送;(4)信息技術能力科普;(5)各數據庫競賽直播;(6)原有服務業務保持。
在西安發現疫情外溢,最終于12月23日進行封城。各高校因考慮到學生考研時間,在考研之后為減少因人群聚集導致的師生傳染風險,相繼決定暫停圖書館開放,停止所有線下服務,緊急關閉館舍。此后及時展開封閉館舍的相關工作:一是通過圖書館微信群,及時傳達省、市和學校的疫情相關工作部署;二是立即加強衛生管理,做好全館病毒消殺工作;三是針對閉館后讀者電腦等貴重物品沒有帶離圖書館的情況,值班人員逐樓層收集,隨后考慮到聚集風險安排值班并制定統一領取程序,確保讀者學習和科研不被耽誤;四是針對讀者使用館內書籍逐層收集,并進行統一還書處理,保證借閱服務正常運行。
為響應西安市封控要求,各高校圖書館也相繼實施閉館,因閉館較為緊急,各高校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項工作對已有服務進行保障執行:一是已借閱書籍的超期問題,各高校均通過圖書借閱系統對已借閱書籍進行了延期;二是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疫情防控期間資源相關通知,及時公布各資源的續訂階段,及時聯絡各數據庫廠商,確保各資源網絡暢通;三是通過移動圖書館給師生提供手機端續借、電子資源閱覽等線上服務。
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高校師生教學、科研的影響,確保“疫情當下不停教、不停學”,各高校圖書館進一步強化數字資源推廣、在線咨詢等線上服務,及時保障師生疫情防控期間電子資源服務:一是為方便師生對數字資源的利用,制定數字資源線上服務方案,分類推送館藏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學位論文、多媒體等各類資源并整理公示多種訪問方式,此外,還安排館員與數字資源業務員雙向24小時在線服務,保證數字資源服務渠道暢通;二是通過微信公眾號推出各類數字資源專題、舉辦知識競賽、線上直播等,開展疫情防控期間針對性、個性化服務,各高校圖書館在疫情發生時期都充分發揮了微信公眾號在傳播知識、鼓舞士氣等方面的宣傳作用。如西安外國語大學圖書館通過微信公眾號向讀者推送電子圖書資源,并開展主題為“同心戰疫,守望春歸”的線上閱讀活動;向廣大居家抗疫讀者推薦抗疫圖書和心理咨詢圖書等,幫助讀者了解病毒和防控知識,增強讀者心理抗壓能力,助力讀者平穩度過疫期;聯合北京暢想之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共同舉辦“暢想暢讀·陪你在家”積分打卡領禮品活動,使讀者居家閱讀更具趣味性;三是積極聯系數字資源公司,搜集免費資源,拓寬資源渠道,如多所高校圖書館與中國知網達成中國知網數據庫疫情防控期間使用的服務協議,開通圖書館未訂購數據庫產品等,滿足廣大師生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工作、學習、科研相關資料查閱等方面的需求。
各高校在相繼緊急閉館之后,針對校外師生公布了校外訪問資源方式,以iReader-pc、VPN、CARSI網站為基礎訪問方式,成功連接訪問校內外資源網站,以滿足校外師生工作學習的需求,同時也解決了跨網絡訪問資源的技術性問題。具體有效方案如下∶
1.iReader-pc訪問方案:登錄遠程訪問地址(用戶通過瀏覽器登錄各高校iReader-pc的訪問地址)—點擊“PC客戶端下載”并保存(為方便使用,最好保存在桌面)—運行下載保存的PC客戶端軟件“iReader-pc”—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點擊“連接”—登錄成功。此方式應注意:訪問完畢后及時關閉,以保障其他網頁的正常檢索。另iReaderpc目前僅支持windows系統,蘋果系統暫時無法訪問。
2.VPN訪問方案:登錄遠程訪問地址(用戶通過瀏覽器登錄各高校VPN的訪問地址)—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登錄成功。此方式應注意:訪問完畢后及時關閉,以保證后續賬戶的正常使用。
3.CARSI網站訪問方案:CARSI是基于中國教育科研網統一認證與資源共享基礎設施的校園資源共享機制(CERNET Authentica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Infrastructure),簡稱CARSI服務,提供全球學術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師生在使用的時候:登錄CARSI訪問地址—師生在列表中選擇自己所在高校-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登錄成功。
從技術角度來說,前兩種方式都是通過IP的轉換,將校外IP地址虛擬成校內IP地址。各高校師生除了VPN、iReader-pc外,還可以通過CARSI隨時隨地訪問校內已購數字資源,實現資源的有效訪問。此外,有高校還同步安排信息技術部24小時不間斷值班處理師生訪問電子資源時出現的技術問題,包括遠程訪問時的軟件安裝、下載及軟件訪問異常等問題。
通過對調研結果及筆者實時參與到我校圖書館疫情防控期間的服務反饋的分析,筆者為完善高校圖書館疫情時期服務有以下幾點思考:
通過圖書館內所設閘機的人臉識別門禁系統、一卡通刷卡系統或攝像頭后臺系統能提供進出館人數的信息,對在館人數進行精準把控,嚴格執行前疫情時期和后疫情時期館內人數要求的比率,并對進館師生進行每人次健康掃碼及測溫。同時,通過座位預約系統控制座位分布,實現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如果疫情處于不可控階段,為最大程度減少師生聚集帶來的風險,應立刻采取果斷措施實施即時閉館政策。
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給高校圖書館帶來一個重要啟示——在疫情防控階段,應盡量準備充分,給師生提供多渠道的訪問資源的方式方法,這樣有利于每一位師生開展自己的工作和科研,也有利于圖書館同仁更好地開展自己疫情時期的服務工作,更好地體現圖書館在學校職能部門中的重要價值。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對師生的工作、教育、學習、科研都帶來了很大的益處,并進一步促進了師生開展工作、學習的效率。高校工作者更要抓住信息時代的機遇及信息化教育教學的潮流,積極轉變傳統教育教學的觀念,充分學習并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進一步提升自我工作學習效率。例如,高校文獻調研方法與路徑是高校圖書館技術部與校內師生最直接的聯系橋梁,當展開電子資源等線上服務時,應首先考慮到師生是否能自己實現線上調研方法與路徑,這就要求我們應當適時的開展師生圖書館相關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教育工作,更好地在師生最需要的時候提供最優幫助。
當我們處于疫情防范時期,各高校圖書館應居安思危,進一步思考有利于圖書館服務支持的多項有效措施,而所有的這些措施都應緊靠信息技術,實現圖書館業務與信息技術相融合,這樣才能進一步給師生提供更好的線上服務。一是用信息技術實現資源的多樣化訪問,助力師生工作、學習和科研;二是用信息技術實現圖書館業務如館藏圖書的線上轉借和續借等,保障借閱系統的正常使用;三是用信息技術實現線上培訓,提高館內人員的業務能力;四是通過信息技術支持實現后疫情時期防控要求,如座位預約分布要求,確保師生在館安全。
文章針對此次疫情時期各高校圖書館的應對措施進行了調研,并對現階段圖書館的線上保障服務方式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究,為下一階段圖書館的各項服務提供借鑒,為打贏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擊戰以及將來未知的圖書館類公共衛生風險做好合理的預判和應對,并對后疫情時期圖書館服務進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相應舉措方向,切實做到閉館不閉心,服務不打烊,通過這次嚴峻又突發的疫情考驗,相信今后各高校的圖書館服務將會在精益求精中得到廣大師生的接納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