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永康市委書記 章旭升

永康是全國聞名的中國五金之都,擁有“中國門都”等8 個“國字號”招牌。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任職期間,曾高度肯定永康“強項在工業、特色在五金、優勢在民營、活力在市場、后勁在科技 ”的發展格局。近年來,永康市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打造中國乃至世界先進制造業基地”的重托,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大力實施工業強市、創新強工戰略,著力推動“中國五金之都”向“世界五金之都”躍升,努力在服務全省打造“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科技創新和人才強省中貢獻永康力量。近3 年,全市規上企業研發投入增速均保持在17%以上,位列中國創新百強縣第9 位,帶動實現規上工業企業超千家、科技型企業超千家、網絡零售額超千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超千億元。
高能級平臺是吸附匯聚高端創新要素的重要手段。我們圍繞構建“3+2”現代五金產業體系,全面布局建設一批基礎性、前瞻性、引領性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構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協同的政產學研創新體系。以產業平臺涵養創新沃土,加快落地由國家林草局與省政府共建的國家林草裝備科創園,以及被列為國家重大外商投資項目的中國五金物流港,積極謀劃高端農林草裝備“萬畝千億”產業平臺,以產業大平臺的建設支撐科技新動能的集聚。以科研載體激活創新要素,緊盯智能裝備、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未來賽道,啟動建設長三角五金研究院、浙工大永康五金學院兩大綜合性創新平臺,加快建設生命健康、新材料、電子信息、林草裝備四大產業園,全力組建工業設計等五大技術研究院,建成國家五金產品質檢中心,不斷健全創新載體矩陣和“雁陣”。以布局飛地匯聚創新資源,針對高能級科研機構、高層次人才引進難等現實難題,積極建設上海、杭州、深圳等三大科創飛地,吸納高科技項目、共享外部高端人才,有效打通“滬杭深研發、永康產業化”的孵化轉化通道,預計每年可轉化項目50 個以上。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受益者,更是主導者、推動者。我們堅持拉高標桿、量質并舉,不斷夯實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狠抓科技企業“雙倍增”,著力打好政策、金融、項目支撐組合拳。近3 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97 家增長到297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從354 家增長到915 家,其中規上企業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9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520家,均居金華首位。狠抓企業研發“雙提升”,大力推進規上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近3 年,省級企業研究院從13 家增長到26 家,金華市級企業研發機構從89 家增長到198 家,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從2018 年的7.5%提升到2020 年的20.5%,省內排名提升15 位。狠抓小微企業“小升規”,動態篩選企業培育庫,每年凈增規上工業企業100 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總數達到1138 家,擁有上市企業5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 家。
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才能激發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我們堅持“借梯登高”思維,推動科技成果為我所用、創新技術為我賦能。聚焦產業短板抓招引,深入實施“強鏈永康”工程,依托4 個駐外招商組,創新“基金招商”“產業鏈招商”“零增地招商”等機制,積極推進傳統五金產業嫁接高科技、傳統五金產品嫁接個性化,擇優引進國科京東方、鳳凰光學、聯創電子等“芯屏器核”高科技項目20 項以上,集聚形成以電池、電機、電控及屏幕為核心的五金電子科創高地。聚焦技術難題抓攻關,創新設立產業共性技術攻關基金,聯合科研院所組建攻關聯盟,全球范圍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揭榜掛帥”,累計發布企業或行業技術榜單213 項,牽引76 家知名高校院所聯合攻關,推動解決關鍵難題60 多個,爭取國家級重點科技項目1 項、省級重大科技專項6 項。聚焦創新人才抓培育,堅持“本土培育+外部招引”并重,壯大人才隊伍、提升人才層次。以“走在前列”的標準,出臺實施人才安居安心工程,大力度招引高層次緊缺人才。積極搭建博士大會、工程師大會等交流平臺,著力營造人才集聚氛圍。加快建設五金技師學院,打造“東遷西歸”東西部協作等人才培養應用場景,2021 年累計引進省級以上專家20 多人,培育技能人才11 萬人。

永康總部中心實景圖
優化創新生態是增強創新競爭力、鞏固發展優勢的根本保障。我們堅持打造有利于創新要素自由流動、高效協同和創新創造的生態環境,努力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強化政策扶持引領,不斷迭代完善科技創新一攬子政策,持續加大對科創綜合體、孵化器、實驗室、企業研究院等創新載體的激勵,最高激勵額度可達2 億元。2021 年財政科技投入突破3 億元,同比增長17%。拓寬金融服務渠道,探索“基金+科技”創新模式,組建3 支共計30 億元的科技類產業基金,專項支持科技企業招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及創新研發平臺建設;全面推廣應用科技創新券,加大科技企業免抵押、免擔保信貸支持,2021 年發放科技創新券1100 萬元、科技風險池貸款6000 萬元。健全科技交流體系,連續15 年舉辦中國五金產品工業設計大賽,連續20 多年組織工業企業開展“科技架橋”,連續26 年在五金博覽會上開設高新技術成果交流展,積極推動創新資源“走出去”“請進來”,累計組織企業外出學習1200 家次,建立校地技術轉移工作站18 家,達成合作意向630 余項。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探索組建政府、銀行、企業共同參與的知識產權保護聯盟,加快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持續拓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知識產權轉化通道,不斷加大省市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培育。2021 年,完成知識產權質押融資15 億元,獲評省知識產權示范企業8 家,年新增專利總數、有效專利總數位居金華前列,目前已被等額推薦申報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