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密
花都鄢陵,曾經鄭伯克段于鄢。乾明塔下,汶河兩岸經典流傳。在此工作四年間,與花都人并肩戰斗、不舍晝夜,奔走在這片土地上,共同走過的日子記憶深刻,一不小心也養成了用文字記錄工作的習慣。人與人的相遇只要真誠,就會變成知遇。在某個時期、在某一天,想起同事戰友,落筆成篇:想起老丁就有了《叮咚有聲》,想起老耿就有了《耿耿于懷》,想起老曹就有了《總編老曹》,想起老張就有了《半百老張》。他們待人以誠、個性十足、談笑風生,與我在戰斗的日子經歷水深火熱、成事有余,親如兄弟、情同手足。于是,把鮮明的他和她組合在一起,就有了首批花都人物志。
在花都大地,老丁是一位讓人肅然起敬的人物。
我認識老丁時,他已經雙五有余,按照以往慣例,已經屬于待切下來的領導,放在別人身上,只剩退二線混日子了,但在老丁身上全然沒有這種懈怠。老丁弟兄幾個各有千秋,個子均在中等偏高的優勢之列,在不同領域各有成就,是當地和父母引以為豪的驕傲。老丁更優一籌的是皮膚稍白,猛地一看,實在不像奔走田間地頭、項目一線經歷過風雨的主兒。
事實上,老丁常年在一線奔走,之所以歲月印記不明顯,一方面因為皮膚白,一白十年少;另一方面因為業務專,專業長自信;還有就是心態平,心平格局好。老丁是為數不多的科班出身,專業過硬,連位居省廳市局領導的昔日同學都很服氣;老丁還是少見的走職稱路子領導,在一個縣級層面,沒有兩把刷子,想走職稱路子、靠技術吃飯,只能是夢想。

老丁是用專業的精神來當部門領導的。經過持續努力,確實干成了專業的事兒,并讓全縣受益、影響深遠。比如當年的南水北調,老丁搶抓機遇,力主管道東延,爭取各級支持,讓花都人民吃上了做夢都不敢想的丹江水。比如花木園區的水系連通,老丁積極爭取項目,采取透竹竿精神,一一貫通蓄水,不僅打造了水美景觀亮麗名片,還讓園區溝渠常年魚蝦不斷,成為周末假日孩子們的首選樂園。
老丁的專業精神也體現在系統長遠上。花都地域南北狹長,中間有幾條東西走向的泄洪河溝,常年沒有水源,干涸荒蕪得不成樣子。依托引黃干渠,在老丁的建議推動下,采取舊道復原、斷頭打通、建閘調節、多路聯動。有從西邊過來的,入清流河;有從中部過來的,入二道河;有從東邊過來的,入玉帶河。自北向南呈網狀輻射,全域水系格局終于成形,滋潤花都大地的村村落落。
老丁的專業精神還體現在一線推進上。一般來講,人從參加工作到走向退休,也就三十多年的時間。老丁從參加工作就有一個夢想,至少三十年了,夢未了、心不甘,老丁心中始終有一把青春的火在燃。這個夢想,是在我擔任最南部一條跨境大河的河長時偶然發現的。守著一條大河,鄰近溝渠卻無水可用,如何讓大河之水灌滿溝渠、沿途流淌灌溉滋潤,這不僅是老丁一個人的夢想,也是一方區域群眾的夢想。老丁從參加工作就在這片土地奔走,溝上那座雙孔圓柱橋還是他設計的。我在履行河長職責、推進鄉村振興的實地走訪中,更加感受到這個夢想的愿望強烈和急難愁盼。
決定要干,老丁就撲在了一線。工期緊迫,橋面年久破損,如果拆掉重建,不僅資金超出預算,工期和主體施工都受制約。老丁再一次突顯了專業功底,把整個橋面當成一個大橋板,兩端當成橋墩,鋼筋做骨織網,兩邊連體護欄,商混澆筑,一座爛橋就此滿血復活,變得堅固耐用。這個智慧經驗,后來又運用到臨邊鄉鎮一座危橋的改造上,僅用1/10的錢解決了原本需要耗資百萬的難題,這是后話。土建主體完工,設備安裝到位,合閘通電一試,壞了,空轉不出水。老丁著急了,頭上冒出了汗,白凈的臉居然罕見地泛紅了。那一晚,老丁在工地度過,下泵房查看泵機安裝,連接處查看管道焊接,對照圖紙測算水位水壓,與廠方對接技術高程。經過一夜的忙碌,次日上午迎著晨曦,終于順利出水.老丁長出一口氣,村支部書記興奮得像個孩子:“出水了,出水了!”
以此工程為開端,老丁仿佛又回到了年輕時節。同為領導的伙計們見了,不免議論:老丁最近不一樣啊,干勁有點反常。有夢想支撐,確實不一樣。冒著寒風,勘察線路;頂著烈日,蹲點指導;忍著饑餓,校驗數據。八個月之后,又一個工程投入使用,綿延五十年的夢想實現了!
然后,老丁不再擔任單位主要領導,改任總工。即便改任總工,仍離不開一線。2021年的“7·20”暴雨防汛,縣領導和新任局長同時點名,要老丁在一線指揮部坐鎮研判。連續幾個不眠之夜,緊盯超大量降雨和上游泄洪,密切關注水位變化,及時提閘調控分流,有小驚無大險,安然度過,在百年一遇中創造了奇跡。
再后來,是水毀工程和災后重建。老丁依然超前,以本地詳實的數據、工程的現狀對接省市方案,贏得了更加長遠的空間,不少苦等多年的問題也迎刃而解,有的甚至是從根本上改變了格局……
溪流淙淙,穿越黃土,走過草地,一路叮咚有聲。老丁依然白凈年輕、行走如風,依然敢于從專業和技術層面精準發聲。在花都,無論是常態林水交映的醉人美景,還是適應農時的甘霖調送,抑或溝滿河平的全域連通,群眾感謝的是黨和政府,同行戰友們直觀想起的卻是老丁。
在不同場合,提起老丁,大家不約而同,從心底肅然起敬。
耿耿于懷,這個成語用在老耿身上,再恰當不過。一則這個成語出處經典,可以上溯到《詩經》,相當于經典流傳;二則這個成語與姓相同,本人真的姓耿,免檢式名副其實;三則這個成語符合實情,老耿難以排解,他人牽腸掛肚,在哪兒都現場互動。
老耿個高一米八多,身材挺拔,瘦而有型;眼大有神,發少而亮;面相白凈,張口帶笑。在花都大地屬于美男級別。縣里科局長一級論道,只有老耿是雙響炮。屬于三民之一:名字帶民字;屬于頭三名:頭頂很明亮。是故,老耿讓人一見印象深刻。
老耿在鄉鎮一線摸爬滾打了至少一個生肖輪回,催糧收款、計劃生育、農業稅取消轉型,處于承上啟下、過渡轉換的關鍵期,適應不同時期的形勢,把控不同重點的政策,迎接不同層級的檢查,保證任職鄉鎮百十號人的衣食飯碗。不同的是,老耿任職鄉鎮始終是廟堂之遠、縣域之偏,好事離得遠、難事躲不了,凡事全靠鄉鎮自己張羅。在那十多個年頭,老耿和伙計們吃過苦、作過難,挨過批、求過人,也因此練就了扎根偏遠、意志彌堅,始終充滿自信、面帶笑容。
不僅老耿,那個時期幾乎所有鄉鎮負責人,提起財政局長都是一肚子怨氣、耿耿于懷,甚至在嘴里嘟囔、在心里出氣:一點兒都不體諒鄉鎮的難處,一點都不考慮基層進項少開支多。那個時候,老耿也下了決心:如果有一天自己當了財政局長,肯定不會也不能這樣。
本來當時上級對鄉鎮基層領導干部有一個激勵政策,書記任滿五年或者書記鎮長累計八年,可以享受副縣級待遇。盼望著、盼望著,累計滿了八年又單獨滿了五年,激勵政策卻不再執行了。沒有什么可抱怨的,自己年齡也不小了,老耿自己勸自己:給年輕人騰位子,自己終于可以進城了。
回城也不輕松,系統最大、人數最多,正趕上攻堅。歷史的欠賬,新來的需求,全都趕集式地涌來,讓老耿一度懷疑:這到底是運氣好,還是人緣好?怎么都讓自己趕上了。這四個年頭不同尋常,不僅攻堅,還要均衡,接受國務院督查驗收,直接關系到黨政一把手的前途。研讀政策、包裝項目、爭取資金、尋求合作,在有限的空間里爭取最大的支持和投入,很多項目都是在那時確立和投建的。都說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然而這些迫切的項目仍然資金困難,甚至停工停建。老耿再次下了決心,如果有一天自己當了財政局長,一定要把教育所需的錢撥得足足的。
這一天果然來了。這一天到來后,老耿了解透家底,自己先傻臉了:那些拍胸脯的承諾,如何兌現?老耿是在經濟下行的重壓下到任的,政策收緊、欠賬要還、債券到期,六穩六保是頭等政治大事,首先保工資。
這個時候,這個位置上的老耿,讓人比以往更加耿耿于懷。除了耿耿于懷,老耿還彰顯出耿直的潛質:首保工資,然后脫貧攻堅,然后民生大事,再然后排隊,直來直去、不好商量,甚至沒有商量的余地。這個時候,老耿想得更開,鄉鎮粗魯幾句也就算了,自己也曾心里咒過;局委牢騷幾句也能理解,自己的表態還在那放著。
這個時候,這個位置上的老耿,讓人發現了利索的一面:經常見不到人,電話輕易不通,問及在哪里,除了開會,就是在去省廳對接爭取。老耿也有苦悶,壓力山大,抽煙也不管用,只有撓頭,頭發越撓越少。伙計們見了,心疼地勸他:“可不敢再撓了,你的頭發比金條都珍貴,掉一根可以養活很多人呢!”
其實,老耿心里的算盤一直打個不停,沒有周末和節假日。上級來人,第一時間主動對接;政策信息,第一時間掌握爭取;資金空間,第一時間盡力拓展。即便在疫情影響很大的這幾年,在老耿帶領努力下,全縣不僅沒有斷炊,還能做到提前發放、順利過年。而且,稅收占比、財政結構更加趨于合理、向好向善。更為難得的是,在這極為狹小的空間,還擠出資金解決了不少爛尾橋、斷頭路、半拉子工程等遺留問題。
老耿的擔當所為,大家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終于在換屆之年,老耿邁上一個新臺階。可是,讓老耿自己耿耿于懷的是,需要繼續兼任局長。這個作難崗位何時是個頭兒啊!
總編老曹是伙計們給的封號。稱老曹為總編,是因為他確實在做編輯的活,不僅編輯,還要謀篇,編輯服務一任領導還不行,需要一任接著一任編輯服務。截至目前,老曹是在這一崗位任期最長的一位,已經名列空前,絕后還不知道,估計被超越的難度有點大。關鍵老曹編的不是普通文字,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名字,這就難度大了。
每一輪改革,文件上改的是單位機構,實質上改的是人員職能。單位機構依職能而存在,各級人員依職能而核定,職務職級依職能而設置。“三定方案”簡單四個字,關系單位規格、內設機構、領導職數,連接歷史、現在和未來,責任重如千鈞。
好在老曹個子高,修八尺有余,加之經歷豐富,這個總編當得游刃有余。單位打來報告,多是增設機構、要編擴容,胃口很高,甚至人員調動,也誤認為易如反掌。在領導變動的空檔,各種要求來勢更加兇猛,甚至抱著順水人情、不辦白不辦,紛紛施壓以求破口。這個時候考驗的是勇氣和智慧,更是責任。但老曹挺住了,以沉穩應對動蕩和渾水,而今回望特殊時期的檔案,手續要件齊全、符合時規。說實話,老曹難為得不輕。正因為這種難為,讓老曹平時不便高聲,給大眾一份沉默少語的冷面。這淹沒了老曹的智慧幽默,一度獲封“冷面殺手”的別號。
人們只關注個體,即便單位屋子塞得滿滿,仍想再進幾個人,基本沒有人去關注整體狀況格局,正因為只考慮個體不考慮整體,以往機遇錯過的太多。新一輪改革來臨,老曹心急如焚:面對機構限額不變、編制總額不增,如何抓住機遇補短板、如何編好藍圖利長遠?優化組合,功夫全在總編。其他地方不時有教訓和不滿傳來:簡單的合二入部,不僅領導交叉分管、相互絞纏,而且職數核減、力量不足;從老干工作撤轉,更讓退休離任噓聲一片,甚至直接有人質問:你還能干幾天?言外之意,任職時間如兔子尾巴了,怎么還這樣較真、這樣不近人情呢?還有不便表述的其他種種。
總編老曹腳步不亂。先按文件一一做好對應、補足缺項,然后積極騰挪空間、爭取拓展,再仔細研讀政策、彰顯特色……看是單位的一段文字,背后都是反復爭取的長遠。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該設的一個不少,平穩有序;多年的黑戶,名正言順;特色的拓展,批復認可。版面布局和文章組合活了,老曹露出了難得笑容,幽默機智也在言語間展現。朋友們驚嘆:老曹原來還有如此可愛的一面。
老曹也是吃過大盤荊芥的人。曾經在鄉鎮工作多年,又經多個部門歷練,簡歷上有很多行,每一行都有很多故事可講。朋友們小聚,提起每一段經歷,都能打開一部話匣子。特別年輕時節在偏遠鄉鎮的光陰,老曹一往情深,那是一個人的最初。問及結果,老曹有一句經典名言:一輩子徒有虛名。

行穩方能致遠。條例的頒布更讓總編工作法紀在前。接續而來的其他領域改革,遺留問題的解決,人員的更好優化,關愛基層的另一種體現。每一步、每一人是否合規、如何運轉、誰人審簽,每一個細節都要慮事周全。而今,在規范的運轉下,在贊許的話語里,在感謝的目光中,在拓展的版面上,行者老曹更加從容,更像總編。
半百老張是一個女子,美麗的女子,其豪情不讓須眉。在一個近千平方公里的縣域,接近百萬的人口中,能夠稱得上花的,屈指可數,老張排名靠前,底氣很足。
老張姊妹仨,上有哥下有弟,都很爭氣,有的當教授,有的當公務。老張夾在中間,指揮上下,自身出色,父親疼愛,時間長了,大家也都認可,習慣性地遇事先問老張:“元芳,這事你怎么看?”
老張充滿傳奇。當年作為媒人,給他人介紹對象,結果男方沒有相中推介的對象,反倒相中了媒人,由此賴上了,老張從此開始對一個大男人進行一輩子的培養。至今老張回想起來,從介紹對象那一刻起,就知道“毀”了:看人的眼神不一樣。自己也無法拒絕,自己幫人介紹對象,首先自己要托底,起碼從心里是認可的。
老張似乎永遠不老。很多人認識她時她就這樣,現在依然這樣。個子中等,恰到好處。身材勻稱,長相姣好,白凈,不用抹粉。靈動,活力四射。不看身份證,你看不出實際年齡,加上活潑開朗的性格,再來點嘻嘻哈哈,在別人眼里是沒有結婚的姑娘。
老張很有個性。為人率直,不繞圈子,看不慣的事情決不入眼,觸碰底線的事兒一切免談。頂起牛來,針鋒相對;數落起來,讓你臉紅。面臨幾次職務調整,關鍵時刻仍然敢于端出來:拿政策,擺事實,講道理,風格一直未變。說起話竹筒倒豆子——干脆利落。走起路弱柳扶風——裊裊婷婷。現在步風變了,小步快走,讓相中媒人的老張(丈夫)跟不上,經常有點緊張,還要等著前面拋來的一句:“你咋回事兒啊,快點兒!”
老張見過大場面,本地話叫吃過大盤荊芥。陌生的領導一見如故、印象深刻,自己的同事關愛有加、杯水含情,對等的位次不徇私情、不打折扣,跨輩的年輕儼然長者或小孩。因為出自本心,自然滑溜,像那個巧克力廣告一樣。如是,凡此種種,嘻嘻哈哈之間,其樂融融,老張讓人念念不忘。
老張雖已半百,有時也很扭捏。比如,最近兒子要趁假期帶女朋友上門。經歷半輩子風雨的老張居然有點緊張,不是丑媳婦怕見婆婆,而是漂亮婆婆怕見媳婦。不能再嘻嘻哈哈,沒大沒小的,穿衣打扮也不能隨意了,得有婆婆家長的樣子,特別是不能比媳婦看著還年輕、還火色,要不然整個都亂了。
老張懂孝道、懂生活。當年嫁人時,自身優越、家境不錯的她,沒有張口要彩禮,因為男方老爹一人拉扯幾個孩子不容易,至今說起,另一個老張還是一輩子的感動。如今新時代,春節過年,老人生日,半百老張仍然是跪拜尊前、磕頭盡孝,老媽媽感動得稀里嘩啦,恨不得把退休金全部拿出來當壓歲錢給她。老公公感動得熱淚盈眶,這么懂事的兒媳婦是燒幾輩子的高香,“這個家交給你了!”半百老張也時不時和另一個老張開開玩笑,“如果你有新歡,可以,但是要先交學費,我把你培養成了,誰要享受成果,先把這些年的培養費交給我。”那個老張只能嘻嘻哈哈,不敢吱聲。
題目本來不是這樣,原本想用《絨花》的一句歌詞描摹老張:一路芬芳滿山崖。老張快人快語:別寫得像花開一樣,就半百老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