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潘慶芳 夏彬 毛志雄
紅安美麗農村路助推產業發展
陽春三月,鄂東大地花紅柳綠。在“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浠水縣洗馬鎮,一條條暢通的村路、一塊塊醒目的標志牌、一個個漂亮的候車亭、一段段隨路延伸的鋼護欄、一座座蓬勃發展的產業園、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的笑臉,構成了一幅路暢車歡、路景相融、村強民富、業興民樂的小康生活幸福圖景。這是革命老區湖北省黃岡市“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成果的縮影。
截至目前,黃岡市被交通運輸部、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評為全國“四好農村路”建設市域突出單位,已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兩個、省級示范縣4個、示范鄉鎮18個,獲得獎勵資金1.065億元,創建數量、獎勵資金均位居全省第一,連續3年在省政府大督查中排名前三,獲省政府正向激勵表彰。
黃岡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孫迎松表示,黃岡市全域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縣縣創“四好”,鄉鄉爭示范,村村有特色,“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村里有產業、就近收快遞”的目標已逐漸變為現實,“四好農村路”的綜合效益也得到充分顯現。
黃岡市委、市政府按照湖北省交通運輸廳的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作為補齊農村交通短板、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既方便老區居民安全便捷出行,又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黃岡市委、市政府將全域創建“四好農村路”工作納入市委1號文件和市政府工作報告,市委書記、市長現場調研、專題討論“四好農村路”創建工作,出臺一系列“四好農村路”創建文件,落實市級養護配套資金,將“四好農村路”創建工作列入縣市區政府績效考核內容,深入推動全域創建。
一年一個創建重點,一任接著一任干,一項接著一項推進……黃岡市建立起財政負責資金、林業負責綠化、鄉鎮負責路基、交通負責路面的多部門聯動機制,形成了“黨政主責、部門主抓、交通主力、群眾主動、基層主干、合力主推”的“六主模式”,變“單打獨斗、一家修路”為“社會參與、全民修路”,構建起“大辦交通、辦大交通、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市政府安排資金對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縣市進行正向激勵,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氛圍,市縣兩級人大、政協多次開展實地調研督導,實行分片包保、縣市包干,并進行現場指導,為老區人民脫貧攻堅奔小康,提供了堅實的交通支撐和保障。
目前,黃岡市配備有農村公路養護公益性崗位6967個,3881人參與村路養護脫貧;村路配備“路管家、路保姆”,實行定路段、定人員、定標準、定責任;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積極推廣村道養護農民承包制,幫助農民脫貧、增收、創收。
一條條農村公路聯系黨心民心,匯聚脫貧致富的磅礴力量,打通了892個貧困村的發展瓶頸,幫助102.8萬名貧困人口脫貧,助力1個深度貧困縣及5個貧困縣摘帽。
驅車暢行在黃岡大地,一條條“四好農村路”連接城鄉村組,一座座便民放心橋連通河湖兩岸,一輛輛公交客運車暢行無阻,一件件物流包裹往來于鎮村之間,一處處交通驛站為司乘提供便民服務……
黃岡市集中力量和資金,支持黃州區率先創建全省、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完成8000公里提檔升級、8000公里垸組通、10000公里安防設施建設和2000公里美麗農村路建設,實現了“路成網、通行暢、路域美”。
資金方面,黃岡市積極創新融資模式,通過“向上爭取、政府兜底、社會融資、企業捐資、群眾籌資”等模式,籌集80余億元解決資金難題。
建管養運方面,黃岡市堅持“市有方案、縣有計劃、鎮村行動、群眾受益”原則,嚴格按照設計標準組織建設,落實“三同時”“五同步”“八公開”制度和縣級自檢、市級第三方抽檢方案,全面提高農村公路質量;推行“一個標準建設、一套措施推動、一次現場交流、一次拉練亮曬、一個通報督辦、一次驗收評判”的“六個一”推進機制,夯實“四好農村路”創建基礎。
暢美村路穿過武穴梅川水庫
另外,黃岡市還分級設置縣、鄉、村三級路長制,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定期開展路況調查和設施維護,及時發現并消除安全隱患,安防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作為全國農村公路管養改革試點縣的紅安縣,近年來穩步推進路長制、信息化等試點建設,還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縣道專業化養護、鄉道社會化養護、村道公益性崗位養護”的多元化運行模式,建立起了“專群結合”的養護運行機制,采用專業化公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社會勞動資源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農村公路養護工作。
繼黃州區實現全域城鄉公交一體化后,2022年1月,紅安縣二程鎮桐柏集返回縣城的城鄉公交車開通,該縣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取得重大突破。各縣市積極爭創全省城鄉公交一體化示范縣,降低出行成本,保障村民安全、便捷出行。
另外,黃岡市還積極探索“交郵融合”新模式,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配送網絡,打通物流快遞“最后一公里”。湖北首個“黨建+快遞進村+農產品上行”物流體系在蘄春縣張塝鎮瓢鋪村建立,村干部幫村民免費寄送快遞,增加村民收入;湖北順豐“快遞進村”首個示范點也在羅田縣燕兒谷掛牌運營,當地農副產品物流成本下降了30%至40%;英山縣采用“農村物流+農村電商”模式助推脫貧攻堅的案例被納入全國農村物流典型案例,羅田縣成為全國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
在美麗鄉村路建設方面,黃岡市近年來也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績。蘄春縣綠唐線獲評2020年度“十大最美農村路”,黃州陳潭秋故居路、紅安紅色旅游路、黃梅戲曲禪宗生態路、武穴油菜花海路、浠水快城致富路、蘄春蘄艾路、英山茶葉谷旅游路、羅田桐花旅游路、麻城菊花路等特色路,既方便了沿線村民安全出行,又提升了村路的對外形象,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農村公路的綜合效益。此外,黃岡市交通運輸局和鄉村振興局還組織了“十大最美鄉村振興路”評選表彰活動、實施了“黃岡逸道”品牌建設,并投入3億元暢通將軍故居路。
目前,黃岡市所轄各縣市都在積極探索“美麗公路+扶貧+產業+旅游”的多贏發展模式,一條條農村公路化作自然風景線、生態富民線、人文歷史線、科創產業線,激活了一個個“既有顏值又有產值”的美麗鄉村,撬動了鄉村產業發展,“四好農村路”成為黃岡鄉村振興的亮麗風景線。
以浠水縣為例,洗(馬)桃(樹)線建成后,不僅解決了沿線村民的出行難題,還吸引了一批當地能人回鄉創業,帶動資金資源向沿線聚集,基本實現了“村村有企業、家家能就業”。“過去政府請老板,老板都不來。如今修好一條路,資本主動走進山。”浠水縣委副書記、縣長陳正紅表示,農村公路已成為鄉村振興的“加速器”,推動了產業興旺發展。
村路的暢通帶動了經濟的飛速發展。如今,“四好農村路”建設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深度融合的黃岡經驗,正在鄂東大地上不斷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