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
(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81)
近年來,節能環保是重要的發展戰略,在各行業發展過程中,要求均符合節能環保標準,并積極落實相關理念,對我國社會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在節能環保需求下,逐漸加強對節能技術的研發,提高新技術的利用效率。其中,在綠色建筑給排水施工過程中,更加注重節能技術,不斷利用新技術以節省大量水資源,并不斷加強對新技術的應用,采取合理的方式,有效減少資源浪費,推動綠色建筑的全面發展。
在建筑行業發展過程中,綠色節能是建筑行業發展中的重要策略,建筑給排水節能主要體現在建筑規劃以及設計中,按照節能標準對給排水進行合理建設,不斷減少給排水能耗,促使其在建筑能耗中比例逐漸降低,有助于增強資源的利用率,可有效達到良好的節約用水效果。同時,在綠色建筑給排水節能設計中,能夠充分滿足建筑行業發展的基本要求,有效發揮節能技術優勢,不斷增加綠色建筑功能。在建筑給排水設計過程中,可有效將多種技術進行合理運用,并根據建筑實際特點采取相適宜的節能方式,由此可取得良好的節能效果,避免能源消耗過大。并且,在給排水節能技術的應用下,能夠快速實現降低能耗的目的,促使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確保建筑工程項目的順利完成。通過運用一系列的節能技術,還可直接關系到建筑行業的整體效益,利用節能技術可為企業節省大量成本,有效節約資源,促使建筑企業可獲取較大的經濟效益,提高建筑企業的經濟水平,以展現出給排水節能技術的優勢,促進綠色建筑的良好發展,確保節能環保理念得到充分實施[1]。為此,相關部門應當針對綠色建筑發展的基本要求,加大對給排水節能技術的研發力度,并將其充分運用到建筑工程中,充分利用水資源,發揮各項技術的實際作用,逐漸完善各項系統,確保水資源得到循環應用。
目前,隨著我國科技的飛速發展,不斷加強對綠色建筑給排水節能技術的研究,完善技術各項功能,并提出一系列全新技術,以保證綠色建筑給排水施工達到良好的節能效果。其中,真空節水技術是新技術之一,可有效將其應用在給排水同城中,以確保下水管道的沖洗。該技術主要是以空氣為主,利用空氣代替水的作用,運用真空負壓方式從而生成高速氣水混合物,由此能夠有效將污水沖洗干凈,有助于實現節水目標,促使污濁空氣有效排除。同時,真空節水技術有著完整的排水系統,在該系統中通常包括吸水裝置、真空閥、真空泵以及密封管道等。其中,真空泵可產生的負壓大約在40kPa~50kPa 之間,能夠有效將污水統一收集到指定容器中,并利用污水泵將其排到相應管道。通過利用該技術可有效達到節水率在40%左右,能夠有效將其應用到綠色建筑給排水工程中,取得良好的應用成果。
雨水滲透技術也是給排水節能技術之一,該技術主要是運用自然系統由此為綠色建筑提供水資源,并對地下水以及土壤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雨水滲透技術通常包含地面滲透以及管溝滲透兩種方式。其中,地面滲透技術是根據綠色建筑的具體范圍以及周圍環境從而有效創建良好的蓄水環境,利用滲透技術可充分鋪設相應的瀝青路面,提高滲透能力,并結合綠色建筑的施工要求,可不斷增加綠化面積,運用綠化的實際性能。由此可引入大量雨水,并對雨水中的污染物進行充分過濾,有助于提高水資源質量。在管溝滲透技術中可運用穿透管以及混凝土等材料搭建相應管溝,可有效將雨水引入管溝中,利用調蓄能力,充分滿足建筑用水需求。綠色建筑雨水滲透技術如圖1 所示。

圖1 綠色建筑雨水滲透技術
在節能的背景下,還應當對第二水源進行充分開發,提高第二水源的利用效率,以形成良好的節能技術。通常情況下,第二水源一般包含雨水、生活排水等。在水源利用過程中,可充分構建蓄水池,對地面以及屋頂雨水進行全面收集,并利用凈化處理技術,提高雨水的處理效率,確保其質量達到合格標準[2]。同時,在生活排水中通常包括污水以及廢水,通過對相關水源污染程度的檢測,可對其進行二次利用,并不斷對其進行凈化,從而有效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在綠色建筑給排水節能新技術中還包括熱水節能技術,在該技術中,主要是利用相關系統,促使水資源得到循環利用。通過水泵設置,能夠有效將信息傳達到制定控制系統中,并根據熱水實際狀況從而促使相關數據得到充分改變,能夠有效降低用水能耗,避免水資源浪費。同時,在熱水節能技術下,通常包含干管循環技術以及變頻技術,通過對各項技術的運用,可充分提高水資源的使用率。綠色建筑給排水中的水泵裝置如圖2 所示。

圖2 綠色建筑給排水中的水泵裝置
在綠色建筑給排水工程開展過程中,應當積極探索節能技術,并對各項技術進行合理分析,根據給排水工程的具體情況,從而有效采取相適宜的節能技術,以發揮相關技術的節能優勢,符合綠色建筑發展的標準。為此,在給排水節能新技術的應用下,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市政管網的運用,結合城市供水規模,由此對給水管網壓力進行有效控制。一般情況下,市政管網壓力大約在0.2MPa~0.4MPa 之間,充分滿足多層建筑的用水壓力。現階段,隨著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高層建筑逐漸增多,大多數建筑樓層高于5 層。由此在供水過程中,需采取二次加壓的方式,確保人們能夠正常用水。在供水過程中,技術人員應當對超壓出流進行全面控制,合理設置減壓閥,避免出現串聯情況,不斷降低減壓值,并對減壓閥進行充分調試,確保其壓力值在0.4MPa 以下。若超過規定值時,則技術熱源需設置相應的水泵,可有效對供水范圍進行嚴格控制,防止水資源能耗過高,造成水資源浪費情況出現。同時,在支管減壓的運用下,還應當將其壓力控制在0.15MPa 左右,靜壓可在0.25MPa 左右,從而保證達到節能效果。
在給排水工程施工過程中,相關人員應當充分利用節能技術,積極落實相關節能環保政策,不斷將新技術引入綠色建筑給排水工程中,以滿足綠色建筑的基本要求。由此在新技術的實施下,技術人員應當對給水管道進行適當調整,確保給排水管道達到減壓節流的目的[3]。在給水系統的運行過程中,通常會出現水壓偏大的情況,造成水量浪費嚴重,壓力也不斷增大,出現一系列的問題。為此,在給水系統的應用過程中,技術人員應當對減壓節流問題進行全面關注,了解給水系統的運行狀況。從而在系統設計過程中,合理安裝相應裝置,不斷將水壓控制在規定標準內,以利用減壓閥以及減壓孔板,充分解決水壓過高問題,并對各個管件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防止管件出現損壞以及破裂情況,影響給排水工程的正常開展。并且,技術人員在給水系統的選擇中也需加以注意,通過對水泵的詳細判斷,從而選擇相適宜的給水系統,建筑高度在100m 以內的建筑可充分利用水泵進行給水,由此可充分展現出明顯的節能效果。
在綠色建筑的發展過程中,熱水供應系統應用較為廣泛,其質量也得到較大提升。在節能新技術的應用下,促使熱水循環系統的利用率逐漸提高,能夠有效解決水資源浪費問題。在熱水循環系統的運行下,無法在第一時間內獲取熱水,通常需要先放出部分冷水,由此才可對熱水進行利用,從而導致部分冷水浪費。為此,在綠色建筑給排水設計過程中,需對水流浪費的情況進行充分考慮,逐漸優化熱水循環系統,并對系統運行中出現的各類影響因素進行詳細分析,充分運用節能技術,合理設置監測儀器以及感溫裝置。通過對相關儀器的顯示,能夠對水的溫度進行充分控制,并對水資源進行合理分配,逐漸降低水能以及電能,減少各項能源消耗。同時,在熱水系統的應用過程中,技術人員還需充分對系統性能進行全面考量,不斷增加系統功能,利用干管循環的方式,合理利用水資源,有效展現出給排水節能技術的作用。綠色建筑熱水循環系統如圖3所示。

圖3 綠色建筑熱水循環系統
在給排水節能新技術的應用下,中水是建筑排水系統中的重要部分,其未能受到相關人員的廣泛關注,直接將其進行排放,導致水資源逐漸浪費,消耗相對嚴重。一般情況下,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通常會產生大量污水以及廢水,其所占比例較高。由此在節能技術的應用下,應當加強對建筑中水的利用,技術人員需對中水進行集中處理,將其統一放置到指定位置,通過對中水的處理,可將其進行綠化澆樹、道路清掃等,不斷對中水進行循環利用,可有效提高供水量[4]。同時,在綠色建筑排水量中,中水所占份額較大,若將中水進行凈化處理,能夠充分為城市用水提供有效幫助,充分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并且,在中水的處理后還可將其引入消防貯水池中。在消防救援過程中,通常需要大量水資源,由此,可充分將中水放入消防水池中,為火災救援工作提供大量的用水,確保水資源得到重復利用,做到一水多用,節省較多的水資源,從而有效體現出節能技術的應用意義,為綠色建筑給排水工程發展帶來較大幫助,實現綠色建筑的節能目標。建筑中水系統框架如圖4所示。

圖4 建筑中水系統框架
總而言之,綠色建筑給排水節能技術至關重要,符合我國綠色環保的基本要求。由此技術人員應當對節能技術進行深入探索,加大新技術的研發力度,并不斷將其引進到綠色建筑給排水工程中,完善給排水施工設計,促使水資源能夠得到二次利用。在節能技術應用下,需從多方面進行考慮,提高水資源的處理效率,促使循環系統得到正常運行,進一步推動綠色建筑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