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隨著國內疫情防控精準化推進,工業生產經營步入正常軌道,我們預計下半年工業企業利潤會呈現探底向上趨勢,鑒于當前復蘇基礎仍不牢固,國內外形勢復雜,工業企業利潤修復可能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修復形態更偏向圓弧底結構,而非快速向上的逆轉。從上中下游角度來看,一是,上游工業方面,隨著美聯儲、歐盟等開啟加息,全球流動性收緊將進一步抑制需求擴張,全球制造業景氣度將快速下行,供需錯配的形勢將有所緩解。在此情形下,受益于價格高企的上游工業在下半年的利潤增速可能出現明顯下降。二是,中游工業方面,隨著上游價格的下降,預計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原材料加工行業的利潤增速或將出現拐點,而高端制造的利潤修復會于三季度末出現明顯修復。三是,下游工業方面,隨著國內經濟復蘇,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和茶制造業、汽車制造等行業利潤向好更具有確定性。
6月以來,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產業鏈供應鏈逐步暢通,穩主體、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推動6月工業企業盈利由降轉增。其中,裝備制造業盈利由降轉增,消費品行業盈利普遍改善,上下游利潤分化持續緩解。向前看,在供給端復工復產,需求端政策發力下,企業盈利有望持續改善;大宗商品價格回落,也有助于上下游利潤結構優化。從全年盈利走向來看,二季度盈利拐點已得到初步確認,三季度起盈利上行的確定性較高,但下半年PPI回落或將導致全年盈利增速維持低位。
復工復產帶動企業盈利由負轉正,國內外經濟周期錯位帶來中下游的困境反轉。往后看,穩增長大環境不會發生改變,三季度盈利修復確定性較強,但新老經濟存在分化,沿著三條主線尋找結構性高景氣方向:成本擠壓緩解、短期供需錯配、防疫邊際調整。
6月工業企業數據呈現兩方面的向好,一方面,行業間利潤有所收斂,6月采礦業利潤增速有所回落,原材料類行業盈利保持較高增速,中游裝備制造業盈利增速回落,而下游消費品制造業盈利增速回升,整體來看,行業間利潤有所收斂。另一方面,企業步入主動去庫,6月末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增速延續下行,指向前期疫情沖擊和交通不暢導致的企業庫存被動累積的狀況有所逆轉,企業重新回到疫情前的主動去庫狀態。不過,考慮到目前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仍處低位,且企業成本壓力仍在增長,工業企業的經營壓力仍然較大。我們預計,隨著前期促消費和擴投資政策的落地見效,經濟恢復速度將逐漸加快,也會帶動企業盈利修復明顯提速。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約為160萬億元,同比增長3.1%。從月度趨勢來看,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加上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陸續實施,5月開始,物流總額增速企穩回升,6月當月增長3.6%,回升至二季度內的最高水平。另外,上半年物流業總收入達到6萬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比1~5月回升0.3個百分點,顯示物流供給加速恢復,市場規模實現良好恢復態勢。
交通運輸部消息,在經歷4月份短暫波動后,上半年我國交通運輸主要指標逐步恢復。數據顯示,我國交通固定資產投資上半年超過1.6萬億元,同比增長6.7%。上半年,完成營業性客運量27.6億人。上半年,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保持增長,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4億標箱,同比增長3%。全國物流保通保暢方面,目前全國高速公路和港口航道保持暢通,重點樞紐基本復工達產,主要物流指標穩中向好。
商務部消息,上半年,實際使用外資7233.1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7.4%。引資結構更加優化。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實現“雙提升”,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54.8%,占比較去年同期提升5.9個百分點至25.4%;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3.6%,占比提升3.8個百分點至35.5%。上半年,21個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1198.5億元,增長16.8%,以不到千分之四的面積吸引了近16.6%的外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