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美容修復適用于齲齒、外傷或牙斑等致使前牙完整性破壞的患者,可促使牙齒生理功能恢復,改善面部美觀。近年來,隨著前牙美容修復材料技術的不斷革新,復合樹脂多層充填應用逐漸廣泛,符合牙體修復生物學原則及現代微創理念,具有快速、省時、經濟等優點
。光敏復合樹脂操作簡單,色澤逼真,成形準確,修復中可少磨或不磨牙齒,但修復后并發癥多,特別是牙齒敏感問題是影響修復效果的關鍵
。自20世紀90年代納米技術被正式引入到樹脂材料中發展至今,臨床可用于前牙美容修復的納米復合樹脂材料逐漸增多
。Admira Fusion納米復合樹脂是一種融合納米與有機改良陶瓷的新型材料,具有聚合收縮率低、無傳統游離單體、邊緣密合性高等特點
,但目前臨床就其在前牙美容修復中的應用少有報道。本研究選取83例前牙美容修復患者,對比光敏復合樹脂與AdmiraFusion納米復合樹脂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抽樣法選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筆者醫院行前牙美容修復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符合標準的患者83例(患牙154顆),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1例,75顆患牙)和研究組(42例,79顆患牙)。對照組男18例(33顆患牙),女23例(42顆患牙);年齡21~65歲,平均(46.32±7.15)歲;其中外傷損傷44顆,齲齒31顆;研究組男20例(35顆患牙),女22例(44顆患牙);年齡20~67歲,平均(48.04±6.78)歲;其中外傷損傷46顆,齲齒33顆。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藥品生產、輔料生產、化工原料及中間體生產、藥包材生產以及醫療器械生產構成了生物醫藥企業的五大品類。如圖2所示,醫療器械生產類數量最多,藥品生產類居次,而輔料、化工原料及中間體生產類數量非常少。藥品生產類與輔料、化工原料及中間體生產類的數量比嚴重失衡,反映出產業的上下游結構的不合理性;而醫療器械作為全省的傳統產業,基礎穩定,生產發展態勢良好。
總之,大致在“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十年間,是抗戰勝利紀念活動高潮的回落時期,活動的規模和規格也大受影響。從當時國內國際局勢來看,可以確信的原因包括蘇聯政局的動蕩、中蘇關系的逐步惡化、中國國內工作重心的轉變乃至“文化大革命”的動亂等。但紀念活動仍得以延續,主要方式有:召開中央一級的紀念大會,逢五逢十由《人民日報》發表社論,以東北地區為主的地方性群眾集會、瞻仰抗戰紀念設施等。
1.2 納入標準:①齲齒或外傷需行前牙美容修復,牙周健康,牙髓活力正常,不伴牙髓充血、牙髓炎癥狀;②X線顯示根尖區無病變;③無全身系統性疾病、凝血功能異常,入組前1個月內未服用過抗凝藥物;④自愿參與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方法
1.3 排除標準:①既往有牙齒敏感癥病史;②咬合關系異常,患牙局部無法隔濕操作;③患有癡呆、認知功能障礙及精神疾病,無法配合研究者;④妊娠、哺乳期女性;⑤患有嚴重肝、腎、心、肺疾病者;⑥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⑦治療依從性差及不能按時復診者。
2.1 兩組患牙修復效果比較:研究組患牙修復成功率為94.94%,高于對照組的8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05)。見表1。兩組典型病例修復效果見圖1~2。
馬克思和恩格斯歷來重視對工人政黨和群眾進行科學信仰的教育。列寧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是一種莊嚴的信念”的重要論斷。列寧認為,對工人群眾進行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的教育,是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任務。他指出:“它的任務是賦予自發的工人運動以明確的社會主義理想,把這個運動同合乎現代科學水平的社會主義信念結合起來……。”[4]P167毛澤東、鄧小平更是明確地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重要性。毛澤東說過:“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5]P131鄧小平則提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6]P63
1.4.3 樹脂修復:研究組分層充填Admira Fusion納米復合樹脂材料(德國Voco公司),對照組分層充填3M光敏復合樹脂材料(美國3M ESPE Dental Products公司),每層固化40 s,嚴格按照前牙美容修復要求操作,修整外形,去除邊緣懸突,盡可能恢復前牙美觀。調整咬合,以3M復合樹脂拋光系統(美國3M ESPE Dental Products公司)由粗到細逐步拋光,并行鄰面拋光。
1.5 觀察指標:患者修復后6個月復查并統計療效及并發癥,于修復前、修復后1個月、修復后6個月對患者自覺疼痛評分、齦溝出血指數進行評價。
1.5.1 療效評價標準:參照改良美國公共衛生署修復體臨床評價標準
擬定。修復體形態恢復正常,固位良好,無脫落,修復體與牙體之間色澤協調或雖不協調但尚在牙色材料正常范圍內,修復體邊緣密合緊密或探診可探入但未暴露牙本質,表面光滑或稍有粗糙,無繼發齲,牙髓無敏感癥狀,牙髓活力正常,為修復成功;修復體部分或全部脫落,修復體與牙體間色澤不協調且不在牙色材料正常范圍內,存在明顯縫隙,暴露牙本質或基底,表面有較深凹痕,修復體周圍顏色變深,牙髓有敏感癥狀、自發痛,牙髓活力異常,為修復失敗。
2.2 兩組自覺疼痛評分、齦溝出血指數比較:修復前,兩組自覺疼痛評分、齦溝出血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0.05);修復后1個月、6個月兩組自覺疼痛評分、齦溝出血指數低于修復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05);修復后1個月,研究組自覺疼痛評分、齦溝出血指數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05)。見表2。
綜上所述,安全隱患排查和積極干預在腎病內科住院護理質量中的作用確切,可提高護理人員對安全管理的重視,強化安全意識,減少安全事件發生,提升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
1.4.2 比色、酸蝕粘接:按照患者修復牙及鄰牙顏色,選擇色澤恰當的材料進行比色,在自然光下完成。以3M自酸蝕粘接劑(美國3M ESPE Dental Products公司)酸蝕處理牙面、牙釉質30 s,牙本質15 s,隨后用水沖洗掉酸蝕劑,沖洗時間為酸蝕時間的2倍、吹干。以LED光固化燈(美國Dentsply公司)光照固化20 s,按照儀器使用說明書操作。
(4)模式:“產品鏈”模式,基于用戶對渠道的偏好;“關系鏈”模式,基于用戶關系場景;“生態鏈”模式,基于渠道生態和閱讀資源流轉和演變規律。“生態鏈”模式圖書館的角色主要有三種:“整合者”,圖書館主要承擔閱讀資源引導者角色,引導用戶尋找最佳服務主體;“建設者”,圖書館承擔起服務開發者與建設者角色,是閱讀推廣體系形成的主導力量;“聯合者”,閱讀環境中各服務主體合作打造開放式閱讀推廣環境,圖書館承擔參與者和號召者兩種角色。
1.5.4 并發癥:包括修復體松脫、著色、邊緣不密合、繼發齲、牙齒敏感及牙髓炎等。牙齒敏感采用Ryge標準評估
,以壓縮空氣在距離患牙修復體2.0 cm左右處吹2 s,棉球遮擋相鄰牙體。不敏感,為A級;出現一過性敏感,去除刺激后敏感消失,為B級;敏感,且去除刺激后敏感不消失,為C級。B級、C級均為牙齒敏感。

1.4.1 牙體預備:針對齲壞前牙,徹底清潔牙面,去除齲壞組織,于窩洞邊緣牙釉質預備寬1 mm短斜面;齲壞去凈后較敏感患牙涂抹Dycal雙糊劑型氫氧化鈣(美國Dentsply公司)護髓。針對外傷牙折前牙,于牙折斷端處預備寬3 mm短斜面,確保斷面近髓,較敏感患牙同樣以Dycal雙糊劑型氫氧化鈣護髓。患牙以聚脂薄膜條分隔開,輔助成形,完成牙體預備。
1.5.3 齦溝出血指數
:以鈍頭探針輕探齦溝觀察出血情況。牙齦外觀健康,探診不出血,記0分;探診時無出血,牙齦輕度炎癥,記1分;探診時出現點狀出血,牙齦紅但無腫脹,記2分;牙齦紅腫,探診時少量出血,血溢在齦溝內,記3分;牙齦紅腫明顯,探診時出血量較多,血溢出齦溝,記4分;牙齦紅腫明顯,探診出血或自動出血,記5分。


1.5.2 自覺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
評估,0~10分表示疼痛程度逐漸增加。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05),部分患者同時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并發癥。見表3。

前牙美容修復不僅能治療前牙疾病,還可促使牙體本身形狀及功能恢復。復合樹脂因方便快捷、經濟而被廣泛用于前牙美容修復中,但選擇何種復合樹脂材料以更好地改善修復后前牙的耐磨性、穩固性、美觀性,減少修復體著色、變色、脫落及牙齒敏感等并發癥發生,仍是臨床研究熱點之一
。光敏復合樹脂操作方便,色澤選擇靈活性大,價格低廉,適用人群廣泛,能彌補傳統樹脂材料在硬度、耐磨性能上的不足,且可同牙釉質、牙本質產生牢固化學結合,減少牙體切割,提升牙齒美觀,但其分子結構不穩定,長時間使用存在脫落風險,且修復后牙齒敏感問題多發
。納米復合樹脂材料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含硅酸鹽、氯化物的高分子化合材料,可與牙體組織產生較強固化粘連作用,減少牙體磨損,延長前牙使用時間,提升牙齒美觀性
。既往臨床研究多采用3M納米復合樹脂,彭彩燕等
發現,3M納米復合樹脂材料修復前牙齲損的成功率可達100.00%,但其費用昂貴,且仍存在較多并發癥。
Admira Fusion納米復合樹脂是一種新型納米復合樹脂材料,應用純硅酸鹽技術,融合了納米及有機改良陶瓷,不含傳統游離單體,具有較高色澤穩定性、較低聚合收縮率及較小收縮應力,可減小對牙髓刺激
。與既往常用3M納米復合樹脂相比,Admira Fusion納米復合樹脂組織相容性較好
。張凱瑩等
還發現,中老年患者牙頸部缺損中應用Admira Fusion納米復合樹脂可獲得理想的短期療效。本研究中,研究組患牙修復成功率94.94%,高于對照組的84.00%,說明Admira Fusion納米復合樹脂在前牙美容修復中應用效果優于光敏復合樹脂。而且,修復后1個月、6個月,兩組自覺疼痛評分、齦溝出血指數低于修復前;修復后1個月,研究組自覺疼痛評分、齦溝出血指數低于對照組,這提示Admira Fusion納米復合樹脂可更快緩解患者疼痛程度,促進牙齒健康。分析原因為,與光敏復合樹脂相比Admira Fusion含有的84%(重量比)圓形納米填料,可提供持久光潔修復效果,故具有較高拋光性、耐磨性;納米顆粒還具有變色龍效果,能模擬自然牙齒通透度、光澤度,改善修復體與鄰近牙體色澤協調性;生物相容性好,對牙周局部組織刺激小,可保護牙體及軟組織健康,減輕疼痛程度,促使牙齒恢復健康。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65~83歲,平均(74.88±4.19)歲,病程7~26個月,平均(15.88±5.80)月;研究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65~85歲,平均(75.20±4.25)歲,病程8~27個月,平均(16.17±5.96)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修復后并發癥是影響患者舒適性、美觀性的關鍵。光敏復合樹脂由亞微米組成,填料內含較多顆粒,修復期間口腔內水分、細菌易進入微滲漏,損害牙髓,導致出現修復體松脫、牙周炎、牙髓炎等并發癥。本研究中,對照組修復體松脫、著色、邊緣不密合、繼發齲、牙齒敏感、牙髓炎等并發癥發生率高于研究組,這提示與光敏復合樹脂相比,Admira Fusion納米復合樹脂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研究提出
,Admira Fusion納米復合樹脂韌性較強,耐磨性與自然牙相近,能減少折裂、脫落發生。本研究中,研究組僅1顆修復體松脫,可能是操作期間齲壞物去除不徹底或患者用修復體咬過硬東西所致,臨床可采取相應措施及醫囑控制這些情況的發生。修復體著色的發生考慮與修復體表面不光滑、復合樹脂聚合后收縮引發修復體與牙體間出現微滲漏、復合樹脂本身變色、食物色素沉著等因素有關。本研究中,研究組僅1顆患牙著色,這與Admira Fusio納米復合樹脂材料高拋光性、高韌性有關。而且,研究組無1顆患牙出現邊緣不密合,對照組有2顆邊緣不密合,考慮是因Admira Fusion納米復合樹脂材料有較小收縮應力及較低聚合收縮率(1.25%體積比),邊緣密合效果較光敏復合樹脂更理想。兩組繼發齲、牙髓炎發生數均較少,而牙齒敏感研究組2顆,對照組9顆。活髓牙修復術后牙齒敏感發生考慮與修復過程中及修復后牙本質損傷密切相關,而牙本質損傷原因多樣,包括細菌入侵牙本質小管、復合樹脂固化不全造成單體殘留而刺激牙髓、充填體邊緣滲漏引發充填術后敏感等
。光敏復合樹脂材料中存在較大顆粒,拋光時可能出現較難以肉眼觀察到的微小縫隙,引發微滲漏,加上口腔內水分、細菌等可進入滲漏,會進一步損害牙髓,造成牙齒敏感。與光敏復合樹脂相比,Admira Fusion納米復合樹脂拋光后表面光潔度高,可減少微滲漏現象發生,降低對牙髓刺激,控制牙齒敏感的發生。
綜上所述,相較于光敏復合樹脂,納米復合樹脂在前牙美容修復中應用效果更理想,可減輕患者自覺疼痛感,改善牙齒健康,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所選病例數較少,且隨訪時間短,研究指標不夠全面,今后仍需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完善研究指標,進一步驗證結論。
[1]Chen S G,Yang J, Jia Y G,et al.TiO
and PEEK reinforced 3D printing PMMA composite resin for dental denture base applications[J].Nanomaterials,2019,9(7):1049-1052.
[2]Tsuzuki F M,de Castro-Hoshino L V,Lopes L C,et al.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light-curing units on the degree of conversion in depth of a bulk-fi ll resin [J].J Clin Exp Dent,2020,12(12):1117-1123.
[3]Sheheri S Z,Amshany Z M,Sulami Q A,et al.The preparation of carbon nanofillers and their role on the performance of variable polymer nanocomposites[J].Des Monomers Polym,2019,22(1):8-53.
[4]Atalayin OC,Tezel H,Armagan G,et al.The effects of extended polymerization time for different resin composites o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 and cell viability[J].J Oral Sci,2020,63(1):46-49.
[5]Dur?o M A,Andrade A K M,Santos M,et al.Clinical performance of bulk-Fill resin composite restorations using the 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 and federation dentaire internationale criteria: a 12-month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Eur J Dent,2021,15(2):179-192.
[6]Sung Y T,Wu J S.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for rating, ranking and paired-comparison (VAS-RRP):a new technique for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J].Behav Res Methods,2018,50(4):1694-1715.
[7]吳昱卓,梅幼敏,周艷,等.激光聯合牙周翻瓣術治療重度牙周炎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 2020,36(16):2240-2243.
[8]蔣衛東,許剛,於麗喬.美學牙冠延長術在上頜前牙牙體缺損修復中的療效及影響因素研究[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9,37(2):165-166,169.
[9]Ebrahimi Chaharom M E,Bahari M,Safyari L,et al.Effect of preheating on the cytotoxicity of bulk-fi ll composite resins[J].J Dent Res Dent Clin Dent Prospects,2020,14(1):19-25.
[10]Pauletti N A,Girotto L P S,Leite F H S,et al.Eff ect of photoactivation on the reduction of composite resin contamination[J].Eur J Oral Sci,2017,125(3):223-226.
[11]梁揚師,寧海燕,梁斌.納米樹脂聯合玻璃離子夾層技術修復牙頸部楔狀缺損的效果[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20,36(6):352-356.
[12]彭彩燕,偉靈.2種復合樹脂修復前牙齲損的臨床效果評估[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19,28(1):34-37.
[13]Yarmohamadi E,Jahromi P R,Akbarzadeh M.Comparison of cuspal deflection and microleakage of premolar teeth restored with three restorative materials[J].J Contemp Dent Pract,2018,19(6):684-689.
[14]Elaskary F S,Salah M,Anwar M N,et al.Immediate and delayed repair bond strength of a new ormocer resin restorative material as a function of mechanical and chemical surface conditioning methods[J].J Adhes ence Technol,2017,31(3):310-326.
[15]張凱瑩,余穎欣,莫家堯,等.比較Admira Fusion和BEAUTIFIL Ⅱ兩種復合樹脂修復中老年患者牙頸部缺損的短期臨床療效[J].口腔醫學研究,2019,35(3):274-278.
[16]Sebold M,Lins R B E,Sahadi B O,et al.Microtensile bond strength,bonding interface morphology, adhesive resin infiltration, and marginal adaptation of bulk-fill composites placed using different adhesives[J].J Adhes Dent,2021,23(5):409-420.
[17]Her S C,Lin K Y.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of carbon nanotube-reinforced nanocomposites[J].J Appl Biomater Funct Mater,2017,15(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