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和眼作為上中面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面部的靜態和動態美學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隨著年齡增長,上瞼、眉部會逐漸表現出衰老的現象,主要為:①眉下垂,特別以眉外側為主,出現眉眼間距過近;②上瞼皮膚松弛臃腫,出現三角眼甚至出現視物困難;③眼角皺紋、眉間紋加重
。傳統眉下切口提眉主要針對眉眼間距寬、眉形高挑的眉下垂
,而對眉眼間距過近的眉下垂采用眉上切口提眉則容易形成明顯的瘢痕,且術后效果不穩定
。2018年3月-2021年6月筆者科室采用眉下切口眼輪匝肌切斷再固定技術,揚長避短,在治療眉下垂、眉眼間距過近、上瞼松弛、皺眉肌肌力過強、“川字紋”過深以及改善“魚尾紋”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2.3.1 精密度試驗 取“2.2.2”項下供試品溶液(批號:20170508)適量,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連續進樣測定6次,以橙皮苷峰的保留時間和峰面積為參照,記錄各共有峰的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結果,11個共有峰相對保留時間的RSD均小于0.08%,相對峰面積的RSD均小于1.22%(n=6),表明本方法精密度良好。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56例女性就醫者的臨床資料,均為2018年3月-2021年4月在筆者醫院接受治療的眉下垂就醫者。130例采用傳統眉下切口提眉術(對照組)年齡30~55歲,平均43歲;126例采用眉下切口眼輪匝肌切斷再固定術(實驗組),年齡33~60歲,平均45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①年齡30~65歲;②符合上瞼、眉部衰老的臨床表現并自愿參加本研究。
1.3 排除標準:①有基礎疾病;②近3個月內面部注射過A型肉毒毒素;③不能隨訪者;④面神經麻痹等神經類疾病者。
科爾沁沙地南部的彰武縣,是遼寧的最大風沙區。章古臺等北部與內蒙古相鄰的七個鄉鎮,形成東西長五十公里、南北寬十五公里的流動沙丘和四十萬畝的風沙帶。冬春季節,沙塵滾滾。
由于在會車時,外界流場變化直接作用于車體側墻,并對空氣彈簧的內部壓力產生影響,因此需要詳細建立車體與二系懸掛系統的動力學方程。假設某型動車組與右側駛來的同型動車組等速交會,則車體與二系懸掛系統在會車流場下的受力如圖1所示。圖1中,y、z分別為橫向和垂向坐標軸;θ為車體的側滾角,rad;Mc為車體質量,kg;D為轉向架兩側空氣彈簧的橫向跨距,m;Pv為外界氣動流場壓力,Pa,可由列車空氣動力學計算得到。

1.4.2 手術過程:實驗組用含1:20萬腎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外側浸潤至眉尾區域,內側浸潤至眉頭區域,3 min后沿設計線全層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去除多余皮膚。①對于眉眼間距近且上瞼松弛嚴重者,緊貼上切緣處離斷眼輪匝肌(見圖2A),于眼輪匝肌切緣下銳性加鈍性分離眼輪匝肌深層與眶隔間的纖維連接寬約0.5 cm,再沿眼輪匝肌切緣上,注意保護眉毛及避免損傷眶上神經和血管束,再分離約0.5 cm將整體眉毛上移,暴露筋膜、脂肪墊及骨膜結構(見圖2B),在眉頭處將皺眉肌切斷并部分切除(見圖2C),避免損傷眶上神經血管束,嚴格止血后,用3-0號絲線分別于眉峰處將下緣眼輪匝肌肌皮瓣上提縫合固定于眉上眶骨骨膜上(見圖2D),在眉尾和眉峰之間再將眼輪匝肌上提固定于眉骨上緣骨膜處(這時可明顯看到“魚尾紋”消失、上瞼松弛下垂消失),依次于眉中、眉頭部位將下唇眼輪匝肌肌皮瓣懸吊縫合固定于眉骨膜上,在眶上神經血管束處盡量縫合不宜過深,同時和就醫者互動,詢問就醫者感覺如出現頭皮發麻、疼痛等立即更換縫合位置并探查深度,避免損傷眶上神經血管束,銳性分離下唇皮膚與眼輪匝肌下0.2~0.3 cm,將上唇眼輪匝肌用5-0號可吸收線交錯縫合在下唇眼輪匝肌上(見圖2E)。5-0號可吸收線減張縫合皮下,6-0號美容線縫合皮膚,傷口紗布繃帶加壓包扎,48 h后換藥拆除外包扎。對照組僅去除設計線內皮膚,皮下減張縫合后皮膚縫合,無眼輪匝肌切斷眉上眶骨膜內固定及皺眉肌切斷或切除;②對眉眼間距正常者,緊貼下切緣處離斷眼輪匝肌,其余方法同上。
1.4.1 切口設計:兩組切口設計一致。就醫者取仰臥位,面部常規消毒,鋪無菌巾,讓就醫者睜眼平視,以角膜內側與眉毛的垂線為切眉的眉頭點,以外眥點與眉毛的垂線為眉峰的最高點,鼻翼外側到眼角的延長線為眉尾點。自眉頭至眉尾沿眉下緣眉毛主線下畫出1條弧線(保留原有眉毛寬度的2/3),將眉水平上提,觀察眉眼間距、瞼裂寬度變化、“魚尾紋”減少的程度,用一無菌鋼板尺測量眉上提的距離,根據上瞼皮膚松弛的程度確定去皮量,一般最寬處5~7 mm。眉頭眉尾起點與終點連接成一光滑弧線,若上瞼皮膚松垂程度較重,可適度增加去皮寬度。見圖1。

1.5 評估方法
3.2 常規提眉術的局限性:過去常規的提眉術有眉上、眉中和眉下3種手術方式。①通常眉上切口較適用于“八字”眉、眉尾下垂嚴重的就醫者,這種術式可以有效地改善眉體、尾端下垂的問題,缺點是手術有瘢痕較明顯、容易出現眉形偏離或眉形不自然、遠期的效果不穩定;②眉中切口需切除大部分眉毛(眉體和眉尾),上瞼及外眥改善明顯,但由于切除了眉毛的兩個重要生理結構,術后滿意度較低;③眉下切口位置隱蔽,不破壞眉毛的正常外部結構,上瞼松弛皮膚可以切除,效果明顯;缺點是單純去皮并不能改善眉下垂現狀,并有將眉形下拉從而使眉眼間距變窄的風險,因此眉下切口僅適用于眉眼間距寬、眉峰高挑的眉形
。
1.5.2 自我評價:術后3個月讓就醫者對術后效果進行自我評價。①皮膚松弛改善程度;②瞼裂寬度改善程度,眉毛高度變化程度;③“川字紋”改善程度;④“魚尾紋”改善程度,以上內容評價標準:0分為無改善,1分為輕度改善,2分為中度改善,3分為顯著改善;⑤眉毛形狀改善程度評分:0分為不滿意,1分為尚可,2分為滿意,3分為非常滿意;⑥切口瘢痕程度滿意度評分:0分為不滿意,1分為尚可,2分為滿意,3分為非常滿意。上述①~⑤項內容評分之和為就醫者眉眼一體化美學矯治整體滿意度,0~4分為輕度改善,5~7分為中度改善,8~10分滿意,11~15分為效果顯著。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旅游是文化的載體。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業發展迅速,而旅游業的發展,得益于文化產業的支持與推動。今年以來,國家更從文旅融合發展的角度出發,將文化部和國家旅游局整合成文化和旅游部,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呈現出緊密融合快速發展的趨勢。

由于新老路基固結沉降程度不同,新路基在填筑完成后所產生的沉降量大于老路基沉降量。因此,新路基填筑完成后,新路面會因工后差異沉降的存在而產生較大的附加應力,在車輛荷載的作用下,附加應力會更大。新路竣工運營20 a后,路堤表面最大工后沉降為6.7 cm,在此沉降變形影響下,路面各結構層的拉應力云圖如圖5所示。
本組256例就醫者隨訪6~12個月,所有就醫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無血腫、感染及瘢痕增生等并發癥發生,雙側抬眉正常、皺眉減弱或消失。術后6個月瘢痕不明顯、眉與上瞼皮膚過渡自然,雙側眉運動正常,就醫者對效果滿意(見圖3~4)。實驗組在眉部提升距離,眉毛形狀改善程度,眉眼一體化美學矯治滿意度等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0.05)。見表1。



3.1 應用眉眼一體化美學矯治的理念來設計和評判眉毛的美學特征:眉眼部美學關系,作為衡量眉眼部整形美容手術術后效果的重要參考指標。一直以來,眉眼部整形手術無論從術前設計、術中解剖還是術后效果評價均被分割為單純的眉部整形手術和眼部整形手術,雖然手術也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但仍然缺乏眉眼部的整體觀念和系統評價,隨著整形外科迅速發展,眉眼一體化美學矯治的理念迅速被整形醫生認可,也逐漸被大多數就醫者接受。眉眼一體化美學矯治(Brow-eyelid continuum aesthetic correction)的理念
,即將瞼裂、上瞼和構成面部上三分之一的眉部作為一個美學單位。其目的就是在進行眉眼部整形手術前要綜合評估就醫者眉眼部的組織結構特點及外觀特征,把它納入一個美學單位,進行合理設計手術方案,以求通過一臺手術實現整個美學單元的美學效果。
1.4 方法
1.5.1 眉部提升與眉眼寬度的評估:應用EVA3D測量眉峰至上瞼緣的數值,應用METLAB軟件測量瞼裂寬度的數值。
3.3 眉下眼輪匝肌切斷再固定提眉術的優勢及手術要點: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眉毛的位置相對于對照組有所提升,眉眼間距改善,實驗組就醫者對眉毛的形狀和總體效果有較高的滿意度評分。眼輪匝肌切斷再固定提眉術并非單純的去除松弛的上瞼皮膚,首先眼輪匝肌切斷和眼輪匝肌下有效分離,有利于上瞼組織在縫合時的重新合理分布
,有效改善上瞼皮膚的皺紋
。其次,剝離的范圍可達外眥區域,可明顯減輕“魚尾紋”。最后,骨膜內固定技術將肌肉筋膜等組織固定于眶上骨膜及韌帶之上,一定時間內有效地抑制了組織再次下垂。
該術式有3方面優勢:①提升眉毛,改善眉下垂,尤其是外側部分;②使眉弓處飽滿,防止因隨著年齡增長的肌肉萎縮導致眉毛向內收縮;③切斷或部分切除皺眉肌消除或減輕川字紋。該手術分離層次多,創傷較大,與傳統眉下切口切眉術相比其主要優點在于對于眉形和眉眼間距的改善,因此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手術適應證,并非所有就醫者均適用。
該術式的手術要點:①眼輪匝肌的切斷分離:對眉眼間距較近的,眼輪匝肌切斷選擇在切口上緣處切斷眼輪匝肌,將眼輪匝肌上緣下在眶隔脂肪墊前分離約0.5 cm,將眉毛聯同皮膚組織上推到合適位置,在眼輪匝肌切口下從眶隔表面鈍性分離約0.5 cm,眉尾部眼輪匝肌切斷有利于眉尾部提升,在眉頭處將皺眉肌切斷部分切除,有利于改善川字紋和眉頭部眉毛的提升
;②縫合:由于眼輪匝肌分離面較大,必須保護好眉頭部的眶上神經血管束及動眼神經
,用3-0號絲線于眉峰處(外2/5)將眼輪匝肌上提縫合固定于眶骨上方6~8 mm的骨膜上(以眉尾部皮膚松弛程度),以此縫合3~5針將下緣眼輪匝肌固定于眶骨膜處,觀察眉整體上移和上瞼松弛矯正情況,調整眉形滿意后,在切口下將皮膚與眼輪匝肌分離約0.3 cm,用可吸收線將上唇眼輪匝肌縫合在下提的眼輪匝肌上,形成重疊縫合,使眉部飽滿,再減張縫合皮下組織,最后用6-0尼龍線間斷縫合傷口,外加壓包扎24~48 h。對眉眼間距尚可的就醫者眼輪匝肌切口選擇在切口上下緣的中間部分。
眼輪匝肌切斷再固定技術擴大了提眉術的適應癥,對眉形較低垂的眉下垂和眉眼間距較近的就醫者更加適用。但對眉眼間距過近且皮膚松垂較為嚴重的就醫者,可同時在眉峰及眉尾處于眉毛上做一橢圓形切口,切除部分皮膚,合理分配眉下、眉上皮膚切除量,將眉形調整到理想位置。對內眥贅皮較重的就醫者,必要時需行內眥開大術,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總之,眉下切口眼輪匝肌切斷再固定技術在眉眼一體化美學矯治中應用效果顯著,適應癥范圍擴大,術后瘢痕不明顯,不破壞眉毛正常生理功能和結構,眶周年輕化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Hwang K,Kim H.Perceptions of healthy-looking and sexy-looking brow thickness[J].J Craniofac Surg,2018,29(4):1064-1068.
[2]Kraus D,Formoly E,Iblher N,et al.A morphometric study of ageand sex-dependent changes in eyebrow height and shape[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19,72(6):1012-1019.
[3]肖在林,張遠平,趙學英,等.眼瞼松弛癥的研究進展[J].國際眼科雜志,2019,19(4):600-603.
[4]張姣姣,張新成,張帆.不同類型眼瞼松弛的臨床治療方法[J].中國美容醫學,2018,27(5):4-6.
[5]郭鵬,楊寬,黃晨等.眉眼部美學關系及眉眼一體化理念的研究進展[J].中國美容醫學,2019,28(7):166-169.
[6]劉兆川,史俊虎,肖麗,等.經眉下切口眼瞼成形術治療肥厚型眼瞼松弛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20,29(8):1-4.
[7]方婷,王偉獻,王素雅.眉下切口眼輪匝肌懸吊術矯治上瞼皮膚松弛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療美容,2018,8(6):41-45.
[8]董淑玉,程穎慧,宮玲玲.眉下緣切口矯正術對上瞼皮膚松弛患者的療效及其滿意度評價[J].中國美容醫學,2020,29(3):42-44.
[9]毛立亭,于洪亮.眉下緣切口上瞼皮膚松弛矯正術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2):191-193.
[10]嚴志新,劉昌,孫艷,等.眉下切口在矯正上瞼皮膚松弛癥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6,22(6):375-376.
[11]周虹,李玲巧,王德偉,等.提(降)眉術聯合眼輪匝肌懸吊術矯正上瞼松弛及魚尾紋[J].中國美容醫學,2018,27(3):39-41.
[12]崔煜煜,羅賽,郝立君,等.眉下切口上提內固定技術在眶周年輕化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20,31(1):41-44.
[13]徐爽,高亮,李俊岑,等.A型肉毒毒素聯合眉下切口矯治上瞼松弛和魚尾紋[J].中國美容醫學,2020,29(1):1-4.
[14]王建章,張娟,李勝旭,等.切提眉聯合眶周肌肉處理促進眶周年輕化[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8,29(5):265-267.
[15]Eftekhari K,Peng G L,Landsberger H,et al.The brow fat pad suspension suture:safety profile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s[J].Ophthalmic Plast Reconstr Surg,2018,34(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