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實時互動技術作為新一代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座支撐,將大幅提升行業全要素生產率,加速新型數字產業體系的形成與發展,開辟經濟增長新空間。在國際經濟加速博弈、全球產業轉型升級的當下,國內外均在積極探索下一代互聯網的方向,爭取領先地位。中國在下一代互聯網關鍵技術及產業上的領先突破,將為中國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提供重要基礎,為后續應對復雜競爭環境提供持續推動力。
近年來,世界格局重塑、新冠疫情蔓延,貿易關系復雜,國際形勢中的不確定不穩定性因素逐漸增多,全球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萍紕撔率窃鰪娋C合國力、提升國家地位的決定性因素,加大科技引領已成為眾多國家的核心發展戰略。
疫情常態化加速了線下活動的線上化,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和重要支撐,國家及地方相繼推出有關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建設數字中國等發展戰略的利好政策。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了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強調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同時,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也存在巨大的協同發展空間。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9.2萬億元,占GDP比重38.6%,整體發展進入快車道。在具體行業上,《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數據顯示,服務業、工業、農業數字經濟占行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40.7%、21%和8.9%,傳統產業數字化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生活上,對于互聯網的需求不再是單向的娛樂消費內容獲取,原生于互聯網的在線虛擬陪伴社交已開始替代線下生活的社交。在工作上,協同辦公工具提升了溝通效率,改變了傳統的團隊協作方式,彌補了疫情下難以面對面交流的不足。同時,在線教育打破了線下教育的時空限制,使教育在技術、內容、形式及主體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升級,尤其是在疫情形勢十分嚴峻的當下,在線教育有效保障了學生學習的開展以及“停課不停學”政策的落實。受疫情影響,眾多場景已實現利用數字化技術完成線下活動的線上化轉移,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
云原生技術和分布式云不斷成熟,成為業務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云計算行業發展進入成熟期,企業上云的加速及云服務在傳統行業的實踐應用,推動了云原生技術體系與分布式云架構的不斷完善。云原生底層核心技術已相對成熟,中間件、服務網格、無服務器等更上層的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研發門檻大大降低,云端開發部署應用成為行業趨勢。同時,邊緣計算與邊緣側的算力需求,加速了云計算從中心向邊緣延伸,分布式云逐漸成為云計算發展的新形態。
實時互動處于產業培育期,很多技術思路還處于試驗階段,沒有經歷過大規模應用的驗證,木桶效應明顯,需要底層硬件、基礎應用和核心算法等多方面技術共同推進方能實現設想中的諸多場景探索。交互層面,目前實時互動主流交互設備中,XR設備在顯示分辨率、續航、重量等方面仍不理想,與實時互動所要求的無感佩戴相距甚遠。腦機接口技術當前還處于較早期的研究階段,當前可實現的性能距離目標理想狀態仍有較大差距。一方面,人類對大腦工作機制的了解相對有限,手術植入的安全風險有待評估;另一方面,腦機接口技術的適用范圍與運作模式尚不明確,存在大量倫理風險。網絡層面,完全沉浸感需要高分辨率、低時延的畫面傳輸,這對于網絡傳輸的帶寬、延遲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時億級的交互用戶規模將對網絡傳輸的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未來實時互動還將占據大量帶寬,或對網絡穩定性提出新的要求。算力層面,基礎工藝能力不足,工業母機、高端芯片、基礎軟硬件、開發平臺、基本算法、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等方面的瓶頸依然存在。算力網絡面臨技術不完備,產業標準和理解不統一等問題,在未來亟待解決。
在互聯網以及傳統數字化轉型的應用中,實時互動場景待充分挖掘。相比于數據庫等其他互聯網基礎設施,實時互動目前的滲透率仍存在不足,具備巨大發展空間。同時,在已包含實時互動的相關應用中,人均使用時長相對較低,實時互動在互聯網的發展仍處于早期階段,存在巨大發展空間。處于數字化轉型中的實時互動應用在未來存在大幅擴張空間,尤其是實體經濟的眾多線下場景還未能充分地搬到線上,疫情對工業制造、安全生產、醫療、金融等行業的實時互動的大量需求還沒有專門的服務企業進行深耕,大量的新場景等待開發。
實時互動產業整體缺乏統一標準,互聯互通有待提升。實時互動的底層是通信,而通信技術發展到現在,已經應用到各行各業,對于已經存在的通信系統如何兼容、互通,是現在實時互動的一大挑戰。上一個階段通信基礎設施的發展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催生了一大批優秀的互聯網原生企業,較早形成了這部分的技術融合。處于數字化轉型階段的工業制造、安全生產、醫療、金融等傳統行業,在增加實時互動能力時將面臨與已有系統和標準的互通兼容問題,實時互動服務提供商需要進行充分考慮。
產業發展處于早期,法律法規和行業監管尚待完善。實時互動是當前的新興賽道,用戶層面、技術層面、市場層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仍需完善。由于互動方式的創新、技術的突破,會帶來一些新的隱私保護、數據安全、合規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加強監管及行業自治;行業對于服務到達質量、網絡延遲與卡頓等尚未形成統一的系統化標準,因此行業協作、跨企業共建效率有待進一步提升。
加強專有基礎技術的深度研究,提供核心技術支持。終端側光學成像、儲能、空間定位、傳感器,網絡側基礎通信技術,算力側芯片、算法、計算架構等眾多基礎技術方面,需要聚集優勢資源,集中攻堅,才能實現實時互動產業的宏偉遠景目標。針對有示范性、影響力、權威性的高勢能客戶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產品試用策略,有效引導、釋放、擴大對關鍵產品的消費需求。
開展規?;瘧迷圏c,探索新場景和新商業模式。嘗試推動擴大實時互動在大眾生活和娛樂領域的應用范圍,進一步探索和融合在實體經濟領域中的應用。在數字文旅、教育、企業協同、智能制造、科技金融、數字政府等具備業務變現能力、產品能力相對成熟、政府示范效應顯著的細分行業應用領域,落地一批應用示范。通過行業優秀案例征集、創新應用大賽多維度宣傳推廣,鼓勵一批應用先跑起來。
推動產業聚集融合,優化扶持政策。支持具有技術優勢的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組建實時互動應用創新中心和聯合實驗室,串聯產業鏈不同領域骨干企業組建聯盟生態。建立實時互動產業基地和產業聚集發展示范園區,圍繞產業鏈上下游生態的芯片研發、網絡傳輸、算力供應、開發工具、內容制作、應用分發等領域,發展一批面向新興業態與跨界創新的市場主體,培育和招引一批實時互動細分領域優勢企業,推動產業聚集融合。優化實時互動產業扶持政策,鼓勵平臺生態和產業協作,提高財稅政策利用效率,實現由政策輸血向政策造血的轉變。
構建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產業服務能力。構建實時互動產業鏈上下游生態體系和基礎設施軟硬件工程體系,提供面向全行業資源供應、試驗驗證、投融資對接等公共服務能力。提供面向用戶體驗、軟硬件兼容、功能健全完備、性能和成熟度指標、平臺數據安全的產品測評和檢測認證服務。充分發揮資本和地方投資對新興產業和技術的激勵作用,鼓勵和引導地方加大資源投入力度,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實時互動產業發展與應用推廣。建立交叉學科來進行專門的人才培養。鼓勵高校和企業支持實時互動領域的專業人才的培養項目、科研項目,積極進行深度創新場景的技術研發,并鼓勵產研學結合,爭取做到“成熟一批,產業化一批”。
完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推動行業穩健有序發展。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除了支持立法保護數據安全合規、規范競爭行為之外,行業監管部門和行業自治聯盟的職責還有如下:(1)制定行業標準,推進行業互助合作;(2)構建信任機 制,引導健康有序的商業競爭:成立專門的監管部門,例如行業治理委員會,合理規劃引導產業發展,推動開放平臺生態建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3)保護知識產權:政府有關監管部門應推動知識產權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保護實時互動領域中信息流動的自主性和產權歸屬,促進實時互動創業者加速入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