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仝中燕
據法新社報道,阿布扎比盧浮宮和法國盧浮宮博物館5月30日宣布,對一起被盜文物走私案發起了民事訴訟。在這起案件中,盧浮宮博物館前館長被起訴。據了解,這位前館長名叫讓·呂克·馬丁內斯,涉嫌文物走私、洗錢、有組織有預謀詐騙。
馬丁內斯今年57歲,是一位歷史學家和古希臘文物考古學家,2013年至2021年擔任盧浮宮館長。在任期內,馬丁內斯對盧浮宮進行了裝修。2019年,在新冠疫情暴發前,游客人數超過1000萬,創下了世界紀錄。去年,馬丁內斯力圖連任盧浮宮館長,但馬克龍總統似乎并不看好他,力主將其罷免,換成了女館長勞倫斯·德·卡爾,后者曾擔任奧賽博物館館長及橘園美術館館長。馬丁內斯現供職于法國外交部,主管國際文化遺產合作事務。不過,直到今年初,馬丁內斯還一直以盧浮宮館長的身份擔任聯合政府委員會主席,按照規定,盧浮宮購藏任何藝術品均需獲得該委員會的批準。
據稱,在該案中,盡管馬丁內斯知道一些藝術品是非法取得的,但還是簽署了購藏協議。事情的起源還得從6年前說起,2016年,一件極其罕見的粉色花崗巖石碑,由館長馬丁內斯代表阿布扎比盧浮宮花重金800萬歐元購置,外加其他4件中東古文物,總價值約1520萬歐元。文物的購買過程卻是謎一般的存在,其來源地證明文件不符常規,涉嫌造假。
對此,法國著名報紙《鴨鳴報》爆料稱,時任盧浮宮館長的馬丁內斯涉嫌協同數名文物鑒定專家,在文物來源不明且證明造假的情況下,依舊花重金購置。除馬丁內斯之外,盧浮宮其他人員涉嫌包庇私通,對非法文物一事知情不報。
警方介入調查后,該買賣的參與者之一在德國遭到逮捕,并被引渡至法國。調查人員順藤摸瓜,將犯罪嫌疑人鎖定為馬丁內斯。
盧浮宮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盧浮宮始建于1204年,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筑物之一,以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收藏而聞名于世,包括刻有漢謨拉比法典的玄武巖圓柱、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垂死的奴隸》和達·芬奇名畫《蒙娜麗莎》等。

盧浮宮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
《鴨鳴報》在文章中指出,作為世界著名的盧浮宮博物館前館長,馬丁內斯的專業評估能力本應使他能夠在購買石碑之前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調查人員特別指出,這些文物與被出售給阿布扎比盧浮宮以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文物境遇類似。2021年3月,一名德國經銷商、一名收藏家和一名法國畫廊老板以及拍賣公司老板皮埃爾·貝爾杰被起訴,他們涉嫌幫助被盜文物“洗白”。
法國電視臺報道,2022年5月25日,盧浮宮前館長與另外兩位埃及文物專家因涉嫌參與一起大規模的文物走私案被負責打擊文化財產走私中心辦公室的警察拘留。馬丁內斯被起訴,罪名是“在有組織的團伙中共謀欺詐和通過虛假的財產來源洗錢”。司法機關指出,這幾件來自埃及的古文物應該只是冰山一角,走私販賣的這些文物數量多達數百件,總價值數千萬歐元,司法機關認為,這幫人涉嫌有組織有預謀趁亂倒賣文物,洗錢吃回扣。
盧浮宮博物館在一份聲明中稱,其科學團隊“全力、持續地致力于打擊對文物的非法販運”。
在這起大規模的文物走私案中,繼馬丁內斯之后,已有多人被起訴。馬丁內斯的律師發表聲明稱,馬丁內斯“以最強烈的方式”拒絕指控。目前馬丁內斯和另外兩人已經獲釋,但須接受法國司法部門監控。
這位前館長名叫讓·呂克·馬丁內斯,涉嫌文物走私、洗錢、有組織有預謀詐騙。
近些年來,法國文物走私現象嚴重。當地媒體報道,在法國各地都有這樣一群人,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鋌而走險,明知不可為而為之。2012年,法國官方調查員發現一個拍賣網站在售賣伊拉克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時期的文物,隨后他們協助伊拉克追回了13件錐形和方形泥板文書文物。
據法新社2020年6月27日報道,地中海考古專家、法國埃及學會成員克里斯托夫·庫尼基和她的丈夫理查德·桑普在巴黎被控一系列罪行,包括“有組織的團伙欺詐”“有組織的團伙洗錢”以及“偽造和使用贗品”等。
調查人員指出,兩人涉嫌與埃及被掠奪的石棺案有關:2017年,一個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的石棺被倒賣給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在出售之前,石棺輾轉阿聯酋迪拜、德國和巴黎等地。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了多場該石棺的展覽。不過,大都會博物館在收到該文物時并沒有對其所有權歷史進行正確審查。在警方調查顯示它在2011年被盜后,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發表了道歉聲明并將文物送抵埃及。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4日,法國梅斯海關查獲一起文物走私案,這批文物共計有27500件。嫌疑人透露,他們試圖將文物從法國東北部洛林地區轉運到比利時并進行售賣。2021年6月,盧浮宮陳列古典時代藝術品的展廳舉辦了一個特殊的展覽,展品是中東地區的半身雕像和浮雕作品,而這些作品都是被查獲的走私文物,上面還打著司法封條。舉辦這個非同尋常的藝術展,是要警示世人全球文物走私的嚴重程度。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珀耳塞福涅雕塑,珀耳塞福涅是希臘神話中的冥界王后,展覽上展出了4座珀耳塞福涅大理石半身像,都是古典時代的作品。這些雕像是2012年在戴高樂機場截獲的走私品。
當地時間2021年6月23日,據埃及金字塔在線網報道,埃及總檢察長哈姆達在埃及駐法國大使館接收了114件走私到法國的古埃及文物。埃及總檢察長辦公室稱,由于埃及檢方與法國司法部門進行了合作調查,成功阻止了這批文物被拍賣。
此外,法國藝術品被盜現象嚴重。公開數據顯示,“全球被盜藝術品數據庫”中記錄法國有10萬件被盜物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盧浮宮的藝術品屢屢被盜。2021年3月3日,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表示,盧浮宮“意外”找回了40年前被盜走的一套文藝復興時期的金銀盔甲。據報道,兩個月前,一名軍事古董專家被委托為波爾多的一項遺產提供建議,之后他對遺產所屬家族收藏的奢華頭盔和甲胄產生了懷疑并通知了警方。警方后來從“全球被盜藝術品數據庫”中確認這些物品是1983年5月31日從盧浮宮被偷走的,物品如何被盜到現在仍然是一個謎。
盧浮宮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名畫被盜案發生在1911年。1911年8月21日星期一,盧浮宮關門休息。上午7點,30歲的鏡框工人文森佐·貝魯吉亞從靠近塞納河的一道側門潛入。他上一年剛參加了安裝達·芬奇名畫玻璃框罩的工作,摸進館輕車熟路,而且很清楚畫是怎么裝框和掛在墻上的,只用了幾分鐘便將畫卸下,拆掉畫框,將畫卷起來夾在臂膀下從容不迫地帶走了,進入和出去沒碰到任何人。盧浮宮內竟然發生竊案,而且被竊的是聲名遠揚的《蒙娜麗莎》。
盧浮宮博物館最近一次被盜是在1998年,科羅的肖像作品《塞夫勒的道路》丟失。當時,任盧浮宮博物館館長的正是馬丁內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