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宏羽

“00后”畢業生邁入職場
近期,“‘00后’畢業生踏入職場”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引發廣大網友熱議。尤其是“00后”在就業中的價值取向與職場態度受到了廣泛關注。年輕化是否會影響職場生態?企業可以為吸引人才做哪些準備?身處人生的“十字路口”的畢業生,應該如何把握機會?
當下,職場上的“00后”畢業生是如何擇業就業、勇闖職場的呢?
嗶哩嗶哩與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2022青年求職行為洞察報告》指出,職場青年更加重視自我提升,39.3%的“00后”求職時看重“公司能夠提供學習機會,不斷提升自我”。此外,智聯招聘調研顯示,76%的“00后”愿意或正在從事新興職業,同時,職場青年正在擁抱更多樣的就業方式。
本刊記者以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的形式對話當下職場中的“00后”。根據分析,受訪者所處的行業涵蓋電商、自媒體、IT、光伏、設計、傳統媒體、教育、政府機關等,既有新興產業,也有傳統行業。受訪者的求職行為、職場態度主要呈現以下幾大特征:
從求職行為來看,一是求職信息來源渠道多樣,呈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趨勢。受訪者最主要的信息來源渠道為校園招聘會、人才市場、人際渠道、網絡推廣、線上宣講、直播帶崗等;二是求職選擇多元,總體偏向“穩定”。一部分受訪者會考慮較為穩定的工作,另一部分受訪者則偏愛靈活就業或自由職業,少部分受訪者選擇自主創業;三是不過于追逐“北上廣深”,注重自我感受。31.43%的受訪者優先考慮的工作地點是家庭所在地,28.57%的受訪者優先考慮省會城市,24.29%的受訪者選擇“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值得注意的是,“偏遠地區”也成為少數受訪者的就業選項。
從職場態度來看,一是腳踏實地,心存高遠。在為企業努力工作的同時,受訪者最希望企業能夠給予自己優厚的薪酬待遇、職業發展空間、良好的工作感受和自我提升的機會。綜合來看,受訪者在職業選擇中注重的是工資報酬、個人成長、就業保障、晉升機會、公司前景等;二是拒絕無償、無效的加班,反對職場“內卷”。對于當下普遍存在的加班現象,部分受訪者表示,“上班能完成的,就沒必要加班”“在沒有得到職業發展和自我提升的情況下,加班就應該得到勞動的額外報酬”;三是摒棄不良的職場文化,能“憑能力”,就不“靠關系”。72.86%的受訪者表示,求職、就業依靠的是自身能力,絕非社會關系和運氣。
目前,職場上的前輩們是如何看待“00后”的種種特質與其職場觀念的呢?
“人是時代的人,是社會的人。”鯨平臺專家、財經博主羅攀告 訴記者,社會應該要弱化代際標簽。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每一代人身上都會被烙印下與時代密切相關的“人格標簽”。當我們將“00后”放置在大環境中去看待,會發現這一代人所處的環境與前幾代人有很大的不同:他們身處在中國自信的“崛起周期”中,置身于民主式、參與式的社會治理語境里,并受到經濟周期的深刻影響。此外,全球老齡化趨勢愈發明顯,這一代人有著深刻的體會。只有理解了每一代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塑造的人格特征,不同年代人群間的理解和溝通才會更理性。
上海仕席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經濟師朱俊峰多年深耕人力資源領域,同時他的孩子也是一名“00后”。在接受采訪時,他用“沖出江湖”四個字來形容剛踏入職場的畢業生。他認為,他們是經歷了這20多年國家深刻變化的一代人,因此他們的眼界和長輩們完全不同。可以說,他們對社會的認知比前輩們更加通透,他們對工作、對職業的態度也更加務實。這也是很多公司覺得“00后”畢業生“難帶”的原因。他們不再相信那種名為“為你好”,實為“職場PUA”的所謂前輩經驗,更看重自身的內心體驗。
在被問及“‘00后’進入職場后,職場生態是否會發生改變”時,朱俊峰表示,職場會有改變,但短時間內不會被“重塑”。他們為職場帶來了新鮮的空氣,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們畢竟不是職場中的主力,還沒到有能力主導職場規則的地步。當然,職場的基本規則是“靠實力說話”。雖然剛踏上職場不久,但并不妨礙他們的某個特長是企業急需的,或者他們具備某些稀缺的能力。無論學歷如何,在本專業、本行業里的特別實力,就是支撐其拒絕“內卷”的底氣。
除“職場生態是否會被改變”外,“企業如何吸引‘00后’”這一話題同樣受到廣泛關注。
怎樣和“00后”打交道?朱俊峰認為,對那些強調員工年齡層次年輕化的企業,“00后”吹起來的“新風”是一大“挑戰”。這些企業在對待員工時要有一個基本的思路:一切按照契約辦事。這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在大部分務實的員工眼中,“工作狂”并不值得炫耀,生活和工作是需要平衡的。天天加班但是毫無效率的“工作”,還是少點為好。
如何激發“00后”的潛能?寶武碳業首席信息官陳江寧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可以指定一個授權范圍,有冗余度地發揮其特性,并‘小步’給予其鼓勵和優惠”。此外,陳江寧提到,所謂的“傳統行業”可以成為“00后”擇業時的一個選擇,因為傳統行業的體系、模式更容易發揮其長處和勢能。
羅攀告訴記者,從某種程度上講,大環境奠定了“00后”的人格特征:他們的思想更自由、人格更獨立,對財富的追求更為平和、對精神層面的追求愈發強烈。
故而,企業吸引“00后”,更多的應該是“順勢而為”。晏昱凌在《卷不動的00后,重新定義職場生態》一文中便指出,企業不僅要在福利激勵方式上創新,還需從精神層面下功夫。比如重視員工的情緒和價值、給予多樣化的職業發展可能性:“00后”比較看重平等自由的職場環境,不希望一味順從,更喜歡自由發展的激勵管理。這就需要企業切實洞察“00后”員工的情緒變化、認同其價值,從細節入手給予鼓勵,同時也促使企業要探索更加人性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00后”還期待多樣化的職業發展可能性。在急速發展的時代下,行業正不斷變化,企業更需要敢于創新、勇于表達的人選,所以企業應為“00后”規劃晉升路徑,讓職場新人獲得高度成就感。
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全國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突破千萬大關。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房地產行業降溫、教培行業整頓、互聯網大廠放緩擴張速度……從表象看,“00后”畢業生面臨的形勢似乎不太樂觀。
另一方面,今年,各地政府、高校、用人單位、第三方平臺“多管齊下”,加強就業創業指導、政策支持和“不斷線”服務,加強靈活就業服務,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營造公平就業環境……“穩就業”交出了“合格答卷”。
長期來看,當下我國的人口紅利正逐漸消失,城市正不斷轉型升級——人才對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愈發重要,留住人才就是留住未來。上海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武漢明確推行“先落戶后就業”;大連取消畢業生來連落戶限制;福州享受“住宿一年免費”的人員資格認定進一步寬松……各大城市求賢若渴,不斷升溫的“搶人大戰”是擺在“00后”畢業生面前的一大機遇。
“00后”畢業生如何把握機會、理性就業呢?
專業人士指出,各大城市給出了很多優惠的落戶條件,在購房、教育等方面都給予大量的補貼等。除了一線大城市和準一線城市,二線省會城市及其他三四線城市同樣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年輕人有學歷、有專業能力,所以其更容易受到這類城市的青睞。最為重要的是,就業崗位多、能夠找到適合工作,尤其是能找到能夠施展才華和提升專業能力的城市,會為“00后”畢業生成就事業帶來更大的優勢。“00后”可以將個人愛好與專業能力合理匹配。同時,也鼓勵年輕人積極到基層崗位就業,到人才緊缺的地方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