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國斌,金 立,黃思國
(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安徽合肥 230031)
水稻是我國東北地區的主栽糧食作物之一。為了使水稻能夠在氣候寒冷的北方地區正常發育生長,寒地水稻栽培常采用塑料大棚育苗以保障水稻生長,即塑料大棚內適宜的苗床溫度、水分、肥料等環境條件才能培育出健壯的秧苗。但是,北方氣候異常和管理不當等因素常引起水稻苗期病害的大發生,尤其是水稻惡苗病(Pythiumspp)、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和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一直是影響水稻壯苗培育的主要因素。目前,水稻苗期病害的化學防治以氰烯菌酯(phenamacril)浸種為主,一些地區也采用咪鮮胺(prochloraz)[1-4]。為了減緩病原菌抗藥性的產生,提高防治效果,在生產實際中常采用2 種或2 種以上藥劑混用或混配。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種衣劑(FS),商品名為豐樂金盾種衣劑,是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登記用于水稻的殺菌劑新產品,是由3 個不同作用機制的殺菌劑通過科學復配加工而成,具有防病效果好、減緩病菌抗藥性產生等特點。筆者于2020 年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禾普植物保護研究所大棚區開展了該種衣劑種子包衣對水稻出芽率、秧苗素質及其防病效果與作物安全試驗,以期為該藥劑的推廣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研發中心);24%苯醚·咯·噻蟲FS(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25%氰烯菌酯懸浮劑(SC)(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5%低聚寡糖SL (中科榮信(蘇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試水稻品種為龍粳31。
試驗對象為水稻惡苗病、立枯病和青枯病菌(均由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提供)。
1.4.1 試驗地選擇和管理
試驗地設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禾普植物保護研究所大棚區內。土壤類型屬輕度沼澤化草甸土,有機質含量2%左右,pH 6.5。采用人工播種方式,每盤(0.167 m2) 100 g 芽種。
旱育秧田用水稻壯秧劑選用液施苗床肥(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水稻液施苗床肥分為基肥和追肥,分2 次施用。在播種前澆透底水后,每袋基肥(6 kg)兌水250 kg,澆施在500 盤;在水稻1.5葉期,每袋追肥(5.5 kg)兌水250 kg,澆施在500 盤。
2020 年4 月3 日包衣,4 月5 日浸種,4 月12日催芽,4 月15 日播種,4 月24 日出苗,5 月19日秧苗素質分析,5 月20 日移栽。
1.4.2 試驗設計和包衣處理方法
本試驗在水稻育苗大棚內進行,試驗分旱育秧田和移栽田。
旱育秧田試驗共設8 個處理,各處理均包衣1.2 kg 種子,清水對照不包衣,種子包衣后陰干2~3 d,在浸種積溫85~100 ℃下浸種7~8 d 后催芽播種,每處理播種10 盤,3 次重復。
移栽田試驗也設8 個處理,不設重復,每處理不少于66.7 m2,隨機排列。
處理1: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按種藥比1∶150 包衣,即1.2 kg 種子,用藥8 mL,兌水25 mL 均勻包衣;處理2: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按種藥比1∶100 包衣,即1.2 kg 種子,用藥12 mL,兌水22 mL 均勻包衣;處理3: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按種藥比1∶80包衣,即1.2 kg 種子,用藥15 mL,兌水20 mL 均勻包衣;處理4: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按種藥比1∶50 包衣,即1.2 kg 種子,用藥24 mL,兌水10 mL 均勻包衣;處理5:24%苯醚·咯·噻蟲FS 按種藥比1∶200 包衣,即1.2 kg 種子,用藥6 mL,兌水30 mL 均勻包衣;處理6: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按種藥比1∶150 包衣,即1.2 kg 種子,用藥8 mL,兌水25 mL 均勻包衣,陰干后25%氰烯菌酯SC 2 000 倍液加5%低聚寡糖SL 3 000 倍液浸種;處理7: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按種藥比1∶150 包衣,即1.2 kg 種子,用藥8 mL,兌水25 mL 均勻包衣,陰干后25%氰烯菌酯SC 2 000 倍液浸種;處理8:清水浸種。
1.4.3 調查方法和項目
2020 年4 月12 日催芽,每隔12 h 調查各處理種子發芽情況,共調查3 次,計算累計發芽率;5月15 日在水稻2 葉期時,調查水稻病株數,計算稻苗發病率和防治效果;5 月19 日移栽前2~3 d 水稻葉齡2.1~3.1 葉期時,調查水稻株高、鮮重等秧苗素質指標。在整個試驗期間觀察水稻植株生長發育情況及藥害情況。
1.4.4 統計方法與計算公式
試驗數據采用DPS 數據處理系統進行分析。水稻植株發病率和防治效果的計算公式如下:
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對水稻種子發芽的影響見表1??梢姡? 個包衣處理的水稻種子發芽率大于91.33%以上,其中以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種藥比1∶150)的效果最好,其發芽率為96.33%,顯著優于空白對照處理和對照藥劑24%苯醚·咯·噻蟲FS (種藥比1∶200)的水稻種子發芽率,說明該種衣劑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發芽率。
表1 不同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處理水稻種子的發芽率
結果見表2??梢?,7 個種衣劑處理組對水稻苗期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這7 個處理的水稻苗期立枯病和青枯病的發病率為 0,防效都達到100.00%;而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效達到99.88%以上,其中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的2 個處理(種藥比 1∶150 和 1∶100)的防治效果分別為99.92%和99.96%。
表2 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不同處理對水稻惡苗病等病害防治效果
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種藥比1∶80、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種藥比1∶50、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種藥比1∶150+25%氰烯菌酯SC 2 000 倍液+5%低聚寡糖SL 3 000倍液、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種藥比1∶150+25%氰烯菌酯SC 2 000 倍液,4 個處理之間對惡苗病的防效沒有顯著區別;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種藥比1∶150、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種藥比1∶100、24%苯醚·咯·噻蟲FS 種藥比1∶200,3 個處理之間對惡苗病的防效沒有顯著區別。
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對移栽田水稻惡苗病的防治效果見表3。可見,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不同處理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效均為100%,沒有顯著差異。而對照藥劑24%苯醚·咯·噻蟲FS 種藥比1∶200 處理稍有惡苗病發生。
表3 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對移栽田水稻惡苗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4 可見,7 個種衣劑處理的水稻葉齡增長分別較清水對照處理快0.5 葉、0.26 葉、0.2 葉、0.16葉、0.42 葉、0.12 葉、0.14 葉,根數多1.6 條、1.4條、1.2 條、1 條、1.8 條、1.8 條、2 條,莖基部寬0.4、0.4、0.3、0.3、0.4、0.2、0.3 mm,充實度高0.046 0、0.044 1、0.042 4、0.042 1、0.042 6、0.058 7、0.054 6 g/cm,說明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對水稻秧苗素質表現出明顯的促長作用。100 株稻地上部分(g/100 株)鮮重最低比CK 增重1.22 g,最高比CK 增重3.36 g;干重最低比CK 增重0.12 g,最高比CK 增重0.31 g;100 株稻株地下部分(g/100株)鮮重最低比CK 增重2.16 g,最高比CK 增重3.92 g;干重最低比CK 增重0.22 g,最高比CK 增重0.46 g。說明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水稻包衣,可以明顯增加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質積累,有利于形成壯苗。
表4 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 對水稻秧苗的素質分析結果
試驗過程中未見水稻苗出現明顯芽畸形、扭曲、芽短粗、矮化、葉片萎蔫、葉色黃化等癥狀,說明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包衣浸種催芽對水稻安全。
本試驗證實4%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FS包衣水稻種子進行浸種催芽,不僅能有效防治水稻苗期惡苗病、立枯病、青枯病及大田惡苗病等病害,而且還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稻苗素質,表現在水稻幼苗葉齡進程加快、根數增多、莖基加寬、充實度提高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