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中國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6 月27 日,2022 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在揚州開幕。國內外運河城市代表、運河領域專家學者以“運河城市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共商建設世界運河城市命運共同體發展大計。本屆論壇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活動期間,授予揚州市“運河城市實施聯合國2030 可持續發展議程樣板城市”;通過交流與對話,分享了文化遺產保護案例、傳播了中國可持續發展理念、探討了實現全球運河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達成《世界運河城市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揚州倡議》的共識并通過;舉辦大運河文旅產業發展合作項目簽約儀式。






一河通南北,千載連古今。江蘇是孕育古運河的搖籃,邗溝是最早開鑿的古運河段,誕生于揚州,距今已有2500 多年,現今的大運河完工于元朝,系由隋唐大運河裁彎取直而成。作為元明清三朝漕運、商旅的交通大動脈,有“半天下之財賦,悉由此路而進”之說。亦是繼長江之后,中國的第二條“黃金水道”。大運河兩岸沿線平原遼闊、丘陵起伏,水網縱橫、河湖密布;煙村漁市,點綴其間。都市古鎮,閻閭撲地,商旅輻輳,市井繁榮。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融一體,泛舟大運河上,既可游覽沿岸人文薈萃的名勝古跡,亦可體察鄉風濃郁的民風民俗。大運河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積淀深厚,技藝精湛,豐姿多彩。濫觴于農耕文明的運河飲食,經過千百年不斷的歷練,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美食精華。中國四大菜系大運河占其半壁江山,運河的北方美味源于黃河流域,魯菜堪稱翹楚,影響波及京津冀豫等地,隨著大運河的南延,其飲食即步入了淮揚菜系的天下,亦可概括為長江中下游流域美食,涵蓋蘇皖浙諸省。北京烤鴨、銅鍋涮羊肉、蔥爆海參、奶湯蒲菜、九轉大腸、詩禮銀杏、軟熘魚扇、七星紫蟹、金毛獅子魚、李鴻章燴菜、鯉魚焙面、牡丹燕菜、燉菜核、金陵鹽水鴨、清燉蟹粉獅子頭、三套鴨、拆燴鰱魚頭、淮安軟兜、梁溪脆鱔、松鼠鱖魚、雪花蟹斗、霸王別姬、羊方藏魚、腌鮮鱖魚、西湖醋魚、龍井蝦仁、東坡肉……大運河地標美食、風味名饌傳承至今均已列為中國名菜。


以河相連、以河相融、以河共生。大運河,一條文化帶,也是一條美食帶,運河推動南北交融,從多滋多味的運河美食中,便可品味出多姿多彩的運河美食文化,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左手咖啡,右手手機,品傳統小吃、看非遺文創,一路自拍玩不停……古運河畔揚州皮市街、仁豐里火出了圈,非遺美食,創新呈現,融入生活,讓消費者直呼“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