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靜云 (安徽省城建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罍街公園位于合肥市包河區,西至徽州大道高架,東至馬鞍山高架,北至殷匯路,南至南二環。為罍街的沿街形象提供展示界面的機會,引導客流進入罍街公園,對其進行創意設計。
罍街公園的節點創意設計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南二環高壓走廊(徽州大道—馬鞍山高架)內一級園路周邊的文化主題策劃、文化景觀表現形式設計以及文化落點串聯;二是南二環界面老寧國路、南泉山路、仙寓山路3 處交口形象展示載體設計(包括古建設計);南二環高壓走廊出口與市政路—老寧國路、南泉山路、仙寓山路3 處交接點景觀設計。三是罍街整體區域策劃,包括罍街周邊區域文化策劃、罍街IP 形象設計、罍街“頭銜”標語、適用罍街區域的主題線索策劃及元素表達。
空間策略,包括縱向引導、功能分解轉移、線索串聯。
文化策略,包括主題提取、載體表現、氛圍營造。
科技策略,沉浸式體驗,利用虛擬現實3D 成像,建設網紅地標,實現特色互動體驗。
平衡策略,包括現代與傳統、內與外。

圖1 項目位置
當前,罍街公園現有的元素包括市井店招、立體墻面涂鴉、主題城市家具、趣味打卡、趣味地名地標、安徽名人、植物科普、罍器具展示、景觀軟裝、多回廊休憩設施、禪意山水、口號標語、材料碰撞、合肥方言等等。
景觀語匯:城市家具、植物、雕塑。功能需求:通過、停留、活動。藝術形式:夸張、色彩、解構。
統一與變化:在統一的主題理念下,采取多樣技術路徑,將場地激活。同樣的載體與不同的內容;同樣的空間與不同的功能;同樣的材料與不同形式。
尺度與細節:城市尺度——夸張、醒目;公共尺度——大氣、簡潔;親密尺度——趣味、生動、豐富。
藝術與生活:夸張的藝術手法;鮮艷的色彩;接地氣的生活場景。
根據游人不同的速度進行設計布局,在速度較快的行車界面,應選擇直接明確、大尺度的景觀表達,在速度較慢的人行界面則可以使用細節豐富的、小細節的設計方式。
整體設計結構為一個形象展示界面、三條禮儀軸線、一條文化線索。運用罍·形、罍·情、罍·意,巨星“罍”地標+序列性酒杯鏤空雕塑+主題性大型花鏡、麥田,構成形象展示界面,展示形象。友情、愛情、親情,詩、酒文化,形成開敞、包容、直觀的設計風尚。三條禮儀軸線,根據友情、親情、愛情編織了三條故事線索,以統一的闕樓形成禮儀感與形式感,展現合肥人的生活態度。文化線索為罍街公園一級園路服務,是線性慢行空間。在現有空間中,增加場景化景觀泡泡。以竹編構筑物作為統一的景觀載體元素,結合詩酒的文化,形成一條有故事的文化游線。運用統一的竹材料,結合玻璃、石材、耐候鋼板,通過光影、浮雕、地雕、燈光投影等技術作為景觀載體展現中國的詩詞文化。

圖2 以“看”為主體的景觀設計
以“走過一條路,游過一座城”為文化線索,利用文創、科創、數創的技術路徑游合肥。將節點設施放置在統一的景觀泡泡內,在園路周圍形成統一的節點線索,分為看、觸、吃、聽四個部分。
看:徽州大道——新寧國路。人臉識別臉譜系統,可與游人互動,實時識別人臉并替換黃梅戲裝扮或合肥動漫人物臉譜。翻頁電子書,通過視覺領略合肥美景,結合科技手段,不用步行千里也可游覽合肥景點。電子卷軸宣傳地圖,布置在入口處,可展示合肥各處旅游景點及介紹,同時可以介紹壘街,顯示壘街地圖。
觸:新寧國路——南泉山路。雷達智椅,仿雷達造型座椅,底部有彈簧,可搖動。量子通信互動雕塑,球型雕塑置于中心,地面交叉軌道可互通,大人與兒童可推球玩耍,了解量子相關知識。

圖3 以“觸”為主體的景觀設計
吃:新寧國路——仙寓山路。壘街美食介紹電子屏,可連接手機后,直接掃描美食,就可知道店鋪位置,同時也可查閱美食地圖。設置壘街小吃招牌,紅外線感應特色小吃招牌在人通過時亮起,可以起到宣傳作用。

圖4 以“吃”為主體的景觀設計

圖5 以“聽”為主體的景觀設計
聽:仙寓山路——馬鞍山路。通過設計音樂互動裝置在人接觸的時候會發出聲音同時圖像也相應變幻;互動音樂秋千,秋千蕩起來時就會發出音樂并伴隨變化水簾;方言轉換可用普通話語音輸入,電子屏將轉換成方言。
以智慧為界,以文化為脈,鏈接街、道、區、園。一切商業皆內容,一切內容皆IP。從迪士尼、Airbnb、YouTube、Instagram 到微信、Papi 醬、IFS 熊貓,IP 浪潮席卷全球,這不僅僅是互聯網領域的革命,更是未來商業的游戲新規則。
IP從泛娛樂形態快速滲透新商業生態全維度,正深化為不同行業共同的戰略方法,甚至是一種全新的商業生存方式,即IP化生存。
超級IP 的內核,是辨識度極高的可認同的商業符號,它意味著一種對于打動人心的內容的身份認同,意味著自帶勢能和流量,自帶壓強,或者具有足夠壓強的一種社群商業標簽。
在這種全新的商業表達中,IP 儼然成為商業邏輯的基礎設施。以IP 為起點,產品、品牌、渠道、用戶等商業元素與IP 的連接形成場景化的解決方案,賦能商業,同時IP 價值不斷沉淀,形成新的商業反哺。在IP 的催化作用之下,流量、用戶、產品天然整合一體,并形成了極具吸引力的售賣邏輯。
IP 形象是將街區品牌具象化、擬人化。談起街區,想到的不再只是一個寬泛的印象,而是一個生動的IP。在新趨勢下,IP 開發不僅僅是文創、數創,IP 已不斷融入到街區的公共空間中,形成城市地標,街區亮點。
在此次設計中,通過對罍特征進行提煉,設計出獨具特色的IP 形象——小罍子,在南二環城市展示界面拋出“超級IP”,它不僅僅起到精神堡壘的作用,更是極具辨識度的城市地標。

圖6 小罍子形象圖

圖7 LOGO設計圖
根據罍街“罍+”戰略,設計logo 應用在公園構筑物、城市家具、環衛設施中,加強公園與罍街的聯系。形成完整的視覺體系。
結合市政道路,在罍街出入口增加地面畫線導視,引導游客至罍街或罍街公園的不同地塊。局部公園出入口增加趣味導視小品,引導人流。
5.1.1 黑科技·小罍子

圖8 黑科技小罍子
在寧國南路地標處,黑科技·罍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分為小罍字,下半部分為漂浮魔方。整體設計以青銅色和彩色為主,白天的顏色為銀灰色+紅色,夜晚為彩色。材質為不銹鋼和電光玻璃,尺寸為7500×7500×13700mm。利用黑科技,植入light -painting 3D 投影互動技術,讓靜態的小罍子成為網紅,讓游人成為罍街的參與者、創造者,進而形成與小罍子情感的牽絆與共鳴。這個低調的“鐵盒子”,晚上會悄悄變身“彩色魔方”。留出小小的空間,讓游人探索。在盒子里面寫滿合肥的“土味情話”。既是小罍子對合肥的告白,也是游人對合肥的告白。

圖9 彩色魔方
5.1.2 罍房子

圖10 罍房子
以文字“罍”為靈感,形態相對具象,更具有大眾性。
田田田翻滾成了“罍”,以樂高積木的咬合展現罍街的創造力與無限可能。“田”中的“+”與“LEI+”戰略形成呼應。主體文字中間置換IP 小罍子。這是一個喝酒的小罍子,每到整點小罍子會揮動手臂喝酒1 分鐘。同時吟誦帶有“罍”字的詩文。
借“田”的輪廓拓展城市共享空間。罍街輕talk,為忙碌的你留一束溫暖的光,放下腳步慢生活;借“田”的輪廓拓展城市共享空間。翻轉悅書房,翻轉互動拼圖成“田”。可翻轉、可展示、可互動。同時引入漂流圖書計劃;借“田”的輪廓拓展城市共享空間。沉浸視覺屋,旋轉的空間不再單調。植入智慧屏幕,帶你視覺游覽罍街,介紹罍街。
南泉山路是罍街未來重要的主軸線,與南二環交口空間是罍街未來的禮儀入口。
5.2.1 流水闕樓

圖12 流水闕樓圖
方案一提煉篆體罍的元素,抽象成絕對對稱的禮儀構筑物。頂部的流線與東側建筑檐角形成呼應。柱體以浮雕青桐罍與石材進行材質的碰撞。外圍以饕餮紋、夔龍紋裝飾。東側柱體設計罍街標識。科技感配景構筑物,采用未來感輕質材料鍍鋅鋼噴氟碳漆、樹脂幻彩圓片。調和傳統與現代,體現罍街多樣可能。
5.2.2 水晶闕樓
南泉山路是罍街未來重要的主軸線,與南二環交口空間是罍街未來的禮儀入口。
方案二設計闕樓,在一次方案基礎上優化形態與體量。在傳統建筑形式基礎上增加科技水晶簾,流光溢彩。

圖13 水晶闕樓圖

圖14 黃金罍
仙寓山路與南二環交單側設計“黃金罍”小品置于道路交口綠化種植池中。“黃金罍”顏色為金色,材質為黃銅,尺寸為2800×2800×3800mm。

圖15 寧國南路出入口設計
寧國南路出入口設計可以參與的LEIJIE 標識。利用耦合設計,一虛一實形成空間的呼應。
東側是實體LEIJIE是可進入的海洋球,內設攀爬通道。西側鏤空LEIJIE,結合求簽等趣味活動健身互動。
南泉山路出入口設計云橋,利用視覺補償效應,讓東西兩側成為一體。
云橋結合趣味樹池、云端漫步、秘密樹洞、暢游滑梯,增強空間的趣味性與體驗感。

圖16 南泉山路出入口
仙寓山路出入口為雙向文化景墻,延用活力橙色的主色調,注重互動性與文化宣傳性。
東側景墻回顧罍街發展歷程,西側景墻側重于罍、酒與詩的文化科普展示。

圖17 仙寓山路出入口
逛過一條街,愛上一座城,合肥罍街公園通過形象展示界面——一段城墻、三條縱向禮儀軸——70、80、90 大道和一條文化線索——文創、科創、數創,創造了一股合肥“腔調”,營造了有一種情感叫溫度、有一種氣質叫百搭、有一種態度叫“罍”的合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