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幣,無疑是2017年的搜索熱詞。其實早在2016年,比特幣已經創造了160%的驚人漲幅,只是到了2017年元旦后,比特幣價格一路突破1000美元/枚,最高價位暴漲至18674美元,吸引了眾多目光。
從2009年誕生至今,比特幣已經走過了十余年,價格上漲超1000萬倍,一夜暴富的故事激發淘金熱,也在監管收緊時暴露出虛擬貨幣的投機性、機構性缺陷。
時間撥回到2017年9月,在此之前,比特幣近80%的全球交易量在中國,這也意味著中國投資者把握著比特幣的定價權。而驗證交易和創造新幣的過程也變得十分重要,“挖礦業”隨之火爆。
在最初的監管震蕩之后,“挖礦”仍處于監管的灰色地帶,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挖礦”硬件和算力最集中的地區,比特幣開采量最高時占到全球總量的近四分之三。直到2021年5月到6月,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加密貨幣的“礦場”被納入新一輪強監管之中,挖礦業才真正實現了大遷移。總而言之,多次暴漲暴跌之后,加密貨幣的投機屬性盡顯,多個國家對虛擬貨幣的態度都由松轉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