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自1995年興起后的波瀾壯闊中,有太多弄潮兒留下如雷貫耳的名號。時間撥回到新世紀來臨前后,互聯網這項技術終于在大洋這一頭開始落地商業化,一群志向高遠、渴望改變世界的海歸創業者、本土極客和實干家正準備以更從容的心態迎接這一場以開放和創新為主要推動力的互聯網沖擊波,同時,他們也在思考同一個問題:如何利用互聯網找到穩定的盈利模式?

李彥宏在徐勇(右)的幫助下,百度得到了第一筆融資
1996年4月,一位不喜歡做純學術研究的華爾街程序員突然有了一個新的念頭。
這個人就是剛剛在華爾街嶄露頭角的李彥宏,他突然想到:人們一般根據一篇論文被引用的次數來評價論文是否具有權威性,那能不能將這種思路應用到網頁檢索上?
當時的搜索引擎都是基于檢索詞在一篇文章中出現的頻率進行網頁排序,而李彥宏想的則是利用“群眾的力量”,哪個網頁被鏈接的次數越多,哪個網頁就會被視為質量最好的,再加上相應的鏈接文字分析,就可以用在搜索結果排序上。這就是李彥宏后來發明的“超鏈分析技術”,更直白的說法叫“人氣質量定律”。1999年親身經歷了兩次華爾街并購案后,這個從山西走出來的內斂程序員開始有了親身試商海的自信。
畢竟創業的技術,李彥宏有;能獲利的商業模式,李彥宏也想清楚了,可以先賣搜索引擎服務;而市場就選擇在剛剛起步、充滿機會的中國互聯網。
在朋友徐勇的幫助下,李彥宏成功獲得12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百度的搜索引擎在質量上突飛猛進,流量一天天地增長,到了2003年年底,百度超過了所有中文搜索引擎,成為流量和使用人數最多的中文搜索引擎。2005年8月5日百度登陸美股,當天收盤時漲幅達到了354%。這是美國股市有史以來,外國公司在這里的最高漲幅。
在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肆意生長的二十余年中,本土企業慢慢擊退了幾乎所有細分領域自己的對手,甚至連Google這樣的公司都無法幸免——2009年,它在中國的市占率竟然還不到競爭對手百度的一半。

陳天橋創立盛大
1999年11月,在上海浦東新區一個普通的三室一廳民居中,陳天橋和妻子、弟弟以及最初的創業伙伴們創辦了盛大網絡,開始了他們成為億萬富翁的夢幻之旅。而這個過程僅用時三年。根正苗紅的陳天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霸:17歲考入復旦經濟系,畢業后進入陸家嘴集團工作,僅用10個月,就從一個不起眼的文員做到了副總的位置。就是這么一個一直都被視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創業者,在幾年后引發了中國網絡游戲的熱潮。
創業伊始,陳天橋的目標就非常明確,那就是立志要做中國最好的娛樂社區。有點類似于今天的嗶哩嗶哩。
時髦的概念為盛大網絡拉來了中華網300萬美元的投資,但是由于一直沒有找到變現模式,僅僅是為了維持社區運轉就已經耗光了盛大所有財力。2001年,當賬上還剩下30萬美元時,陳天橋做了一次賭徒。
在當年國內還沒有知名網游,更勿論產業的時候,他以僅剩的30萬美元和27%的分成從韓國ACTOZ公司拿下游戲《傳奇》的代理權。為了堅持這個決定,陳天橋和中華網產生分歧,最終中華網選擇了撤資。
誰都沒料到《傳奇》這款游戲,不僅拯救了盛大,也改變了陳天橋乃至中國網游的發展進程。
短短一年時間,《傳奇》便為盛大帶來了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游戲凈利潤收入,引發了中國網絡游戲熱。隨后,九城、完美時空、巨人等公司跟進,造就了中國很多賺得盆滿缽滿的網絡游戲公司,也培養了最早一批游戲領域人才。

重視用戶體驗的周鴻祎卻經常以攪局者的身份出現
“牛人”周鴻祎的經歷讓他在互聯網的江湖中顯得難以定義。技術出身的周鴻祎極度重視用戶的感受和體驗,但對外卻經常以一個“攪局者”的形象出現,更毫不掩飾自己的情感和觀點。這種特質在3Q大戰中凸顯得淋漓盡致,一方面是以“隱私保護”和“屏蔽廣告”之名攻擊QQ,一方面周鴻祎又可以坦然說出“中國互聯網誰也不值得畏懼,騰訊除外”。
當然這都是之后的事了。1998年,離開方正自行創業的周鴻祎正傾注大量心血打造中文網站3721。
3721的盈利模式簡單講就是向被服務的中文網站收取費用,再將用戶流量順利導入,而除了網絡實名搜索,3721的頁面同時會出現搜索排名,這使很多企業都選擇3721作為推廣平臺。此外,周鴻祎還摸索出了拍賣搜索的關鍵字的盈利方式,也就是之后百度備受指責的競價排名模式。2001年,3721公司宣布盈利。3721的發展觸動了百度和CNNIC的蛋糕,使得兩方共同對3721展開線上線下的攻擊。
2008年,周鴻祎再度顛覆了一個行業。當年7月,周鴻祎投資的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殺入網安市場,并宣布推出永久免費的殺毒軟件360衛士。通過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創新,360的用戶很快就突破了3億,逼得金山、瑞星不得不在兩三年后宣布放棄收費模式。

阿里巴巴已經是馬云第四次創業
阿里巴巴已經是馬云第四次創業。
在公眾視野中,馬云是一個神話般的人物,他沒有上述大部分創業者的光輝學歷,也沒有硬核技術能力,但最后卻能成為電商領域無法撼動的存在。
在阿里巴巴剛剛成立的四年內,其重心并不在國內,而是專心在國外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直到2003年非典。
無數國內外中小企業開始采用互聯網工具,進而發現“原來可以這么做生意”,同年5月,專注C2C的淘寶上線,并最終橫掃水土不服的eBay成為中國電商領域的領頭羊。
馬云和淘寶團隊最值得稱道的就是率先祭出免費大法。在一個市場培育的早期階段,大量在網絡上做生意的都是個人賣家,免費模式無疑是殺傷對手、贏得用戶最有力的武器。當然,淘寶能贏得與eBay的戰爭,有很多客觀因素。一是在資本層面,淘寶不是沒有子彈,孫正義主導的軟銀在2000年就為馬云帶來了2500萬美元的風投,盡管在線拍賣市場本質是個燒錢游戲,馬云也毫不落后。二是淘寶作為本土企業更了解中國經濟社會的運行規則。
憑借手機淘寶和支付寶在電商領域的穩固地位,阿里逐漸打通云和端,落地金融支付和數據變現,形成了閉環的移動電商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