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珊


每年節禮日(12月26日)"和元旦的清晨,巴哈馬首都拿騷的主要街道“灣街”都會變成色彩和聲音的萬花筒。數以千計穿著精美服飾的巴哈馬人在街上翩翩起舞,充滿節奏感的號角*牛羚和羊皮鼓聲彌漫在加勒比海域的上空——著名的詹克努(Junkanoo)表演開始了。
巴哈馬的文化名片
對于人口不到40萬的巴哈馬來說,所有節日盛會和文化表演都離不開詹克努。除了節禮日和元旦,獨立汩(7月10日)、解放日(8月1日)箸重要紀念活動也能看到詹克努表演,整個夏季的很多周末都會充斥在詹克努狂歡的氛圍當中。上世紀初以來,巴哈馬的詹克努活動一直在不斷發展,如今它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街頭表演,更像是一場傳播巴哈馬文化的盛大慶典。從普通民眾到國家領導人,每個人都成了詹克努的表演者。
擁有巴哈馬血統的美國搖滾樂明星藍尼?克羅維茲將詹克努元素融入自己的音樂創作過程中,“沒有什么能像詹克努的音樂溜這樣極具感染力和充滿力量。”奔放、沖擊力和自豪感,詹克努的這些特征在每個巴哈馬人心中根深蒂固。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巴哈馬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有詹克努。
“每個巴哈馬人終生都對詹克努充滿熱情”,巴哈馬教育家、詹克努文化推廣者弗格森說。弗格森從4歲起就跟著家人參加詹克努慶典,長大后,她將兒時住過的房子打造成一家沉投式體驗詹克努歡化的教育博物館,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m講述這片土地的過往。
起源于黑奴時代
如今,巴哈馬還在舉行盛大的詹克努慶典,澆國東海岸;加勒比海沿岸的其他國家也會舉行小型詹克努慶祝活動。詹克努的起源和黑人奴隸的歷史密不可分。據說詹克努一詞來自西非一個名r叫約翰§卡努的黑人部落尷首領。
17世紀左右,卡努和他的部落民眾被販賣到加勒比地區當奴隸,暗無天日的生活、永無止境的繁重勞作讓他們苦不堪言,即使是圣誕節也無法休息。卡努認為他們也有權慶祝節日,為了捍衛自己的權益,卡努帶領著奴隸與殖民者展開數次抗爭。最終,殖民者允許黑人奴隸在圣誕節期間休息3天,這也成為奴隸們一年中擺脫強迫勞動的唯一機會。
卡努敢于斗爭的事跡傳遍整個加勒比海域,巴哈馬的黑人奴隸將白面糊抹在臉上,穿著由樹葉、海綿、羽毛制成的服裝,敲打著海螺殼、牛角和果殼等自制樂器,在圣誕節期間載歌載舞,由此詹克努正式誕生。如今,每當有人來到詹克努博物館參觀時,弗格森說起詹克努背后的這段黑奴歷史都十分感慨:“我們的祖先身處奴隸制危機中,那時的人不屬于自己,而是屬于某個人,我們需要儀式來記住歷史和警醒自己。”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慶祝詹克努時穿的服飾也在木斷發生變化。19世紀20年代后期,海綿成為詹克努服飾的主要材料。到了30年代中后期,當地開始流行用紙質品制作詹克努服飾,這一傳統沿用至今。弗格森介紹說,用紙質品制作詹克努服飾和當時奴隸主不允許黑人奴隸讀書寫字有關。每到節禮日和元旦這一天,盛裝打扮的“詹克努人”凌晨3時左右就涌上街頭,在音樂的海洋中盡情舞動身體,慶祝一年的結束和新年的開始。
國際交往的橋梁
詹克努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光是節日慶典的一種形式,更是一年一度重要文化體育賽事和國際交往的橋梁。來自巴哈馬各個社區的民眾組成詹克努團隊,每個隊伍的成員500人到1000人不等。巴哈馬比較有名的詹兢團隊有“山谷男孩”“撒克遜”“靴子”“一家人”等。他們往往要籌備一年,以確定年末詹克努狂歡節表演的主題、服裝;音樂和舞蹈,最終由巴哈馬詹克'努委員會評選出年度最佳表演團隊。獲得該榮譽的表演者會贏得一筆豐厚的獎金。
2013年12月26日,巴哈馬前總理克里斯蒂率領“山谷男孩”表演團隊參加詹克努狂歡,表演。該隊以“從中國到巴哈馬”為主題,處處彰顯中國元素。從身著中國古代服飾,到穿插舞獅表演,克里斯蒂團隊的表演最后以“巴哈馬歡迎中國”的花車結束。最終,“山谷男孩”以絕對優勢奪得年度節禮日詹克努表演冠軍。巴哈馬詹克努文化藝術團體還多次赴華演出,中國的雜技團、木偶團、少兒藝術團也赴巴演出,成就國際文化交流佳話。
詹克努可以說是巴哈馬文化的靈魂,靈魂深處是巴哈馬人勇于抗爭、堅決果敢的精神內核。2019年,多里安颶風對5合馬造成重創,這是有記錄以來該國遭遇的最強風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該國支柱性產業旅游業造成巨大打擊,詹克努狂歡節連續兩年被迫取消。'“詹克努的精神會幫助巴哈馬度過現在和未來的艱難時期,就像過去一樣。”弗格森說,▲
環球時報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