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克江
欣賞著王軍瑞老師一幅幅優美靈動的佳作,撲面而來的是一派生機盎然,是春風的和煦,是遠離浮躁的心靈靜謐,更是他對生靈萬物的鐘情謳歌,對精神家園的執著堅守……
寫者,心畫也,意者,情趣也。王老師擅長寫意畫,他用精確簡練的筆墨賦予繪畫內容豐富的聯想,寫出心靈深處的感受,具備了高度提煉的形神兼備,筆簡意繁……就那么一揮而就,不單狀物,而且寫心,畫家的氣質、修養、境界全在那一揮之中完成。所以我們在王軍瑞的畫中看不到一絲的做作。
王老師注重在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上尋求自己的藝術世界,強調“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藝術觀,無論是花鳥畫還是人物畫,他都注重人文精神的著意表現,在強調作品形式感的同時,把握作品的整體氣勢,氣韻生動,栩栩如生。他還喜歡在畫面上長篇題字,疏密錯落有致,顯示了良好的筆墨技巧和書法功力。可以說每一幅作品都能讓觀者深切體會到那種“高古、靈動、清雅、醒豁”的藝術感受,也可以說每一幅作品都流露著作者所堅守的一種理想向往和精神追求……特別是他的花鳥畫,如詩,如曲,是那么的自然、流暢、率真、愜意……繪事不難于象形,而難于得意,然花鳥畫對造型、結構、筆墨的把握做到如此精準并非易事,須下大功夫錘煉才能得其奧秘。
王軍瑞的花鳥畫,有一種大樸不雕、寓巧于拙的濃厚氣息,既得益于他深厚的書法功底,又得益于他對世俗的理解和寬容,更重要的是,他并沒有把藝術上的創造和追求與時代的審美要求隔絕開來,而是力求從通俗中去體現一種性情與文化內涵,并造就一種常人所能步入的佳境。在所有題材中,王老師筆下的褐馬雞系列作品在我看來奠定了他的藝術高度。分布在我國山西、河北等地的褐馬雞是國家保護飛禽,現在已是稀有品種,王老師通過自己的畫筆把它保留在了自己的藝術園地里。《晨光熹微》《北國風光》等一幅幅神形兼備、生機盎然的褐馬雞題材的畫作,不僅需要畫家具備過硬的繪畫功力,還要用心經營,進行藝術提煉,從而使形象得以生動再現,顯現出鮮活的藝術魅力。王老師的一系列花卉小品畫脫盡脂粉,以墨帶色,流露出逼真的情韻。他對自然世界獨有的感知、感悟轉變為自己的繪畫語言,使他的繪畫具有了豐厚的文化內涵;他如饑如渴地在豐富的傳統文化土壤中汲取養分,才畫出了一幅幅令人贊嘆的佳作。他不僅吸收了豐厚的傳統文化,他的花鳥畫還沖破了舊有的范圍,以獨特的視角拓寬了取材的視野。不再是前人描繪過的名花珍禽,也不再是傳統的折枝花卉的小情小趣,他的視域從庭院、室內走向山野,走向那朝氣蓬勃的大自然中,拉近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開拓了花鳥世界的新天地。

《晨光熹微》 王軍瑞/作
王老師的寫意畫大多取材于生活中的天然景物,生靈萬象,其中蘊含了其對生活和自然獨到的理解,更注重思想性。王老師去山西平遙寫生,帶回了沉甸甸的作品,每一扇平遙古城的老木門,在歷史和風雨的浸潤中終將走進畫家的視野,一幅厚重的《平遙遺韻》帶給讀者的不僅是心靈的震撼。他善于捕捉每一個生動自然的瞬間,筆下的形態逼真而富有情趣,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相融合,在兩者之間“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將自己的心靈感悟與自然景物融為一體,力求將自己的生命和情感全部融入筆下的藝術創作中,將筆墨、境界、內涵融為一體,表達畫家自我的藝術理念,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中國畫通過構圖、造型來表現筆墨的韻味,再加上設色等,營造出情景交融之意境,凸顯出畫家的匠心和高超的駕馭筆墨的能力。
王老師作畫,神與物會,心手相應,于尺幅之上盡情揮灑,絕無謹小慎微、縮手縮腳。也并非一味地放縱,一筆一墨、一樹一石,發而皆中節,揮灑自如,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奇中寓正,真力內斂,絕無狂妄無理、率爾出之的江湖習氣。王軍瑞的畫有厚度和靈氣,顯然他起點高,科班出身的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讀書,研磨古人,敬畏傳統,下筆自有法度。他特別注重觀察生活,在“師造化”這條路上能扎下腳去,沉下心來,捕捉、取舍、刻畫、提煉,體驗真切自然,手段豐富多元,畫面平添一份生機與活氣。他筆下的花鳥,不僅僅是物象符號,因為他的用心對話而一躍而活,閃爍著靈魂的光芒。
真心祝福王先生筆耕不輟,創造出更多更美的書畫藝術作品,為祖國的文藝事業再添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