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北宋鎮中心幼兒園 李曼曼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游戲和日常生活是幼兒獲取直接經驗的重要途徑。”“幼兒階段是個體建立規則認知,踐行規則行為的關鍵階段。”無規矩不成方圓,無論是體驗游戲活動還是日常生活活動,都需要幼兒遵守規則,否則無法有效開展,甚至幼兒會因此形成不良行為習慣,影響自身健康發展。
有實踐證明:教師機械地講解規則內容很容易使幼兒產生排斥心理,無法使幼兒建立正確認知,而幼兒自主建構規則認知是實施規則教育的重要途徑。
基于此,我在實施規則教育活動的時候,注重挖掘游戲和日常生活中的規則資源、創設游戲活動和生活活動、引導幼兒親身體驗,使他們暴露“規則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幼兒認識到自身的行為不足,進而建構規則認知、體驗活動時遵守規則,成長為懂規則的人。
禮儀規則是規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幼兒在體驗游戲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的過程中不故意大喊大叫、不做出大動作來擾亂活動秩序。很多幼兒在體驗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情緒會較為激動,做出較多違背禮儀規則的行為。對此,教師在幼兒體驗游戲的過程中要適時介入其中、滲透規則教育。
在“碰碰樂”游戲中,昊昊和哲哲兩個人按照要求進行單腳跳。這時候,待在一旁的晨晨突然“哈哈哈”地大笑起來,昊昊和哲哲不明所以地看了晨晨一眼,然后繼續進行游戲;晨晨看到沒人搭理自己,又故意使勁兒跺腳,“咚咚咚咚”,但昊昊和哲哲不為所動;晨晨有些惱火了,跑到昊昊和哲哲中間,大喊“轟!”——昊昊和哲哲被嚇了一大跳,停下了游戲,昊昊問晨晨:“你在做什么,為什么要嚇唬我們?”


我在觀察游戲的時候發現了此情況,趕緊走到他們身邊,輕聲地對昊昊和哲哲說:“晨晨不是故意的。”然后我又對晨晨說:“你趕快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吧!”但是晨晨不愿意去找其他人,非要和昊昊他們一起玩,一邊跺腳一邊大喊:“我就要和他們玩,我就要和他們玩。”哲哲的情緒被晨晨“感染”了,喊道:“我們不想和你一起玩。”眼看著晨晨和哲哲快要吵起來了,我趕緊將他們拉開,對著晨晨說:“你知道為什么昊昊和哲哲不愿意和你一起玩嗎?”晨晨扭過頭去不愿意聽我說。于是,我鼓勵哲哲說出自己不愿意和晨晨玩的原因——“因為晨晨沒有禮貌,隨便打斷別人。我們不想和不講禮貌的小朋友玩。”晨晨聽后小聲地說:“我沒有不講禮貌,我是一個講禮貌的人。”我聽后,輕聲地問晨晨:“你覺得自己剛才哈哈大笑、使勁跺腳、跑到別人身邊大喊大叫,是講禮貌嗎?”昊昊默默地插話:“這樣做是不禮貌的。”晨晨聽后,低著頭不說話。于是,我轉向昊昊和哲哲,詢問他們:“如果晨晨能保證自己講禮貌,你們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戲嗎?”昊昊和哲哲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晨晨聽后,趕緊說:“我一定會懂禮貌的。”我把握時機對晨晨說:“要懂禮貌,別人才愿意和你一起玩。”之后,我鼓勵晨晨和昊昊他們一起玩游戲。
接下來,他們改變了游戲規則——三個人比一比,看誰最后落腳。最后,晨晨贏得了游戲,但是他沒有因為自己取得了勝利而大喊大叫,只是靜靜地給自己豎了一個大拇指。昊昊和哲哲看后也為晨晨豎起了大拇指。我在看到晨晨的表現后也為他豎起了大拇指。晨晨在昊昊、哲哲和我的肯定下,繼續遵守良好的行為規則。之后,他們又改變了游戲規則進行游戲。
幼兒在體驗游戲的過程中自主地暴露違反規則的行為,為教師提供了規則教育的的契機。教師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行為不足、自覺改正不良行為。通過體驗游戲、踐行規則行為,幼兒對規則建立了直觀認知、形成了規則意識,為成長為懂規則的人奠定堅實基礎。
基于以上案例可見:規則教育是幼兒日常生活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實施戶外游戲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給予幼兒指導,順其自然地滲透規則教育,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幼兒是實施規則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施規則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引導幼兒建構良好的規則認知。大部分幼兒在體驗戶外游戲活動的時候會做出諸多“違規”行為,為教師提供了實施規則教育的契機。教師可以以幼兒的“違規”行為為切入點,理清違反的規則內容,由此確定規則教育內容,以適宜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引導,使幼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違規”,并引導幼兒掌握踐行良好行為的方法。



幼兒自主反思是發現自身行為問題、改正行為問題、踐行良好行為規則的關鍵。“尊重幼兒的主體性”是教師實施幼兒教育活動出發點,“引導幼兒自主反思”是教師尊重幼兒主體性的具體體現,而幼兒自主反思的效果往往會優于教師的說教。
在參與戶外游戲活動過程中,幼兒會因為各種原因做出違反規則的行為,這些行為有些是有意的,也有些是無意的。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行為,都是幼兒自主性的實踐表現,是值得幼兒反思的。教師在游戲過程中發現幼兒的“違規”行為后,不應直接批評幼兒,而要運用適宜的方式引導幼兒反思。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先安撫了晨晨的情緒,接著引導昊昊和哲哲說出不愿意與晨晨一起玩游戲的原因。幼兒說出的原因是真實可信的,可以引發晨晨的注意,接著,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晨晨反思自己之前的行為是否正確以及要如何做才能和其他幼兒一起玩游戲;在教師的引導下,晨晨自覺反思“違規”行為,發現行為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改正行為;面對晨晨的反思結果,教師鼓勵昊昊和哲哲接納晨晨,一起做游戲;晨晨在游戲中踐行禮貌行為、驗證反思結果,學會了遵守禮儀規則、踐行良好的規則行為。
驅動幼兒踐行規則行為是實施規則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兒受到年齡、認知等因素的影響,會特別關注教師和其他幼兒眼中的自己,渴望得到教師和其他幼兒的肯定、鼓勵——幼兒在改正“違規”行為、踐行規則行為的時候,更加希望得到他人的回應,借此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由此獲得繼續發展的依據。
賞識教育是教育評價的重要方式,具有激勵性,是驅動幼兒發展的重要“法寶”。因此,在幼兒進行自主反思后,教師要給予幼兒展現反思結果的機會,引導幼兒繼續體驗游戲。在幼兒體驗游戲的時候,教師要細心觀察,發現幼兒的行為進步之處,及時地給予回應,使幼兒獲得滿足感、自覺地踐行良好行為、增強規則認知、提升行為水平。
綜上所述,在實施幼兒規則教育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以日常游戲活動為立足點,給予幼兒“違規”機會,進而有針對性地滲透規則教育,使幼兒建構規則認知、踐行規則行為,成長為懂規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