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江安幼兒園 朱珍珍


一個漂亮的圓球上有各種形狀的洞,這是各種形狀的“家”,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都能順利地通過各種形狀的洞回家——這時一個獨特的形狀來了,它也想回家,可是跌跌撞撞試了每一個入口,傷得頭破血流還沒有找到回家的路,充滿了悲傷和沮喪。這時漂亮的圓球從中間裂開將它納入了懷抱,它終于回家了,圓球里不斷傳來歡聲笑語——這與融合教育的理念是一樣的:融合、全納、尊重、公平。
很多人看待特殊幼兒總是帶著給予、同情的眼光去施舍,其實,每個幼兒都是一顆獨特的星星,我們身為融合教師要有一顆父母般的心,追隨幼兒的興趣、發現幼兒獨特的亮點、讓幼兒在游戲中逐漸成長起來。
我們將課程以游戲的方式進行,讓幼兒樂學、愛學。小順是肢體障礙兒童,平時總是很害羞,不敢展示自己,尤其是戶外活動的時候總是躲在一個角落。為了調動小順的積極性,我們單獨指導并幫助小順利用游戲的形式開展活動。有一次,在讓孩子們練習追逐與躲避時,我們設計了吹泡泡的游戲,先讓小順追著自己吹的泡泡走,接著鼓勵小順吹泡泡并沿著直線走到目的地,最后調整障礙難度,讓小順在直線和繞彎中交叉著走。小順沉浸在游戲中,興趣被激發出來,變得愿意參加戶外活動了,在游戲中也變得勇敢起來。


我們要細心觀察,發現幼兒的長處和優點,并將之發揚光大。小郭是智力障礙兒童,剛來幼兒園時不愿意與人交流;上課時在教室里隨意走動,偶爾會發出尖銳的叫聲;睡覺時上躥下跳,還打擾其他孩子睡覺,總是有孩子向我反映:小郭打人、小郭睡覺時扒拉我的眼睛。我注意觀察小郭,發現他運動能力特別強,特別是攀爬能力特別好。于是,我設計了一次游戲——誰是“攀爬小能手”。在大家的驚訝和感嘆中,小郭像只靈活的小猴子一下子就竄到了最上面,孩子們紛紛感嘆:小郭太厲害了!活動結束后,小郭獲得了大家的掌聲、擁抱和一張代表自己能力的獎狀,還有其他孩子發自內心的尊重。
平時,我們會安排一位老師陪著小郭去融合教室進行一對一輔導,及時關注他的心情;當他不愿意睡覺時,我們也尊重他,帶著他去圖書角給他最講喜歡的恐龍故事,在一次科學活動中他告訴其他小朋友很多恐龍的名稱。小郭慢慢融入了班級,其他孩子也學會了關心別人——他們會在戶外活動時主動拉著小郭的手和他一起玩。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我們選取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作為課程內容,激發幼兒共情。顧寶貝是輕微自閉癥兒童,與人交往的能力停留在三歲左右。為了讓顧寶貝能更快融入到集體生活中,我們與家長溝通,一起商討和制定了幼兒的學習計劃。
秋天到了,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尋找秋天。顧寶貝帶來了一大袋稻子,說這是她跟奶奶從稻田里收割來的,也是她每天回家時必經之路上的一片金黃色的風景。我們抓住生活教育的契機,帶著顧寶貝和她的小伙伴走進稻田,觀稻、稻子寫生;親身體驗收割稻子,讓顧寶貝選取恰當的割稻工具,嘗試和小伙伴一起用不同的工具割稻子;在幼兒園開展扎稻草人的活動,將顧寶貝安排進活動小組內,與基地小朋友合作制作一個稻草人,她還發揮所長畫了稻草人的臉和衣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稻草人制作完成了,顧寶貝和小伙伴們站在一起展示稻草人、介紹稻草人,臉上洋溢著愉悅的笑容。

每個幼兒都需要肯定,最終實現自我認同。鳴鳴是聽障兒童,常年帶著人工耳蝸,但他是一個非常熱心的小朋友,數學能力也很強,很愿意幫助別人和老師做事情。因此,在班級競選小組長的時候,我鼓勵鳴鳴參加,他展示了自己非常快速的數數能力——在一分鐘之內將班級所有的筷子按兩根一雙、一組八雙分好。在最后投票環節,他又大膽說出了自己的競選宣言——“我一定會做好的!”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個字,卻是他最勇敢的一次嘗試。從他人的掌聲和認同中,鳴鳴逐步建立了自信,找到了認同感。
真正的融合教育是在不受歧視的前提下,將特殊兒童安排在普通幼兒園就讀,并提供最適合其需要的支持和幫助,使不同能力和背景的特殊兒童都能夠得到盡可能好的公共教育。對于特殊兒童來說最好的教育不是“排除、隔離”,也不是簡單的“整合”,而是“融合”,通過眾多方面的融合讓特殊兒童向“真善美健”發展成長。
首先,讓特殊兒童進行物理性融合。除了融合教室為主的幼兒園建設改造之外,游戲化理念下課程的調整和設置能夠讓特殊兒童更加適應課程。小順因為肢體障礙,所以害怕體育鍛煉,戶外活動時都是一個人站在角落里遠遠望著,眼里充滿了羨慕和希冀。我們從小順的興趣出發,設置了“吹泡泡”游戲來鍛煉小順的腿部動作和手腳協調能力,創設不同難易程度的游戲讓小順逐步挑戰更高難度。除此之外,我還進行了家訪,與小順的父母進行了深入溝通,根據小順的肢體障礙設置了“羽毛哪里跑”“1、2、3木頭人”等游戲,鼓勵小順的父母每天抽出30~45分鐘的時間陪伴小順——有趣的游戲鍛煉了小順的腿部力量和靈活度,促進了他的手腳協調能力發展;有效的課程設置、家園共育讓小順在鍛煉和游戲中得到成長。
其次,鼓勵特殊兒童參加各種活動,讓特殊兒童進行社會性融合,得到該有的尊重和權利。鳴鳴順利當上了小組長,得到了班級其他人的認可,主動參加餐前手指游戲的分享、我會編兒歌等活動;顧寶貝第一次嘗試與別人合作,活動過程中曾多次放棄制作稻草人,甚至破壞別人制作好的稻草人,后來在老師和小伙伴的鼓勵和幫助下終于制作出了一個完整的稻草人,體驗到了如何加入游戲、如何堅持、如何與同伴合作。特殊兒童的社會性得到了發展,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強。
最后,讓特殊兒童進行心理性融合。他們的特殊性有可能讓他們成為被議論和嘲笑的對象,長期下去會加劇他們特殊身份的認同,導致他們在自卑中失去自我。因此,我們要注重對他們的正向分析和正向引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張揚他們的閃光點。我發現了小郭獨特的運動天賦并為他安排了一次攀爬游戲,讓所有的孩子都看到了小郭的閃光點,并從心底里佩服小郭。實踐證明:只要把特殊兒童看作一個正常的、完整的人,他們就會有信心將自己融入到正常的班級之中,其他孩子也會樂意去接納他們。
融合教育對于特殊孩子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對于普通孩子也是有益的,這些孩子不分你我、手拉手肩并肩一起玩,就是融合教育精神最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