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第二實驗幼兒園 張娟娟

進入大班下學期,孩子們對小學生活充滿了向往。對對說:“小學和我們幼兒園一樣,有上課的地方。”草莓說:“那是教室,我看見教室里哥哥姐姐的桌子上擺了好多書。”佳佳說:“我媽媽在小學當老師,我去學校的時候看到那里有一個好大的圖書館。”戶外活動規劃時,童童提議說:“我們一起搭一個圖書館吧!”孩子們紛紛響應,他們的圖書館之旅從此開啟了!
小巧的書館,簡易的書架

來到建構區,平平和小雅根據規劃時的分工開始搭書架。睿睿拿來了一些長方形小木塊作為書,開始擺放。當平平和小雅剛搭好第二層書架,睿睿正好拿著小木塊路過,這時書架倒了。三個人面對這場意外都愣住了,小雅轉身對睿睿說:“是你過去把它碰倒的。”睿睿忙說:“我沒有碰到它,是你們搭得不牢固。”平平說:“我們重新再搭一個。”很快,他們又搭起了一個兩層的書架。這一次平平特意跑去比較了前面兩排書架,然后跑回來說:“我們剛才把底座放得很近,上面的木板有點偏,所以書架倒了。我們需要把底座的距離拉開,放到木板的兩端,這樣木板就不會偏了。”果然,這次書架沒有倒,他們開心地鼓掌慶祝。這時游戲結束的音樂響了,平平跑過來問我:“老師,我們能把搭好的書架保留下來嗎?我們明天還想繼續在這里玩。”我同意了他們的想法。回到教室,我組織全班幼兒觀看現場視頻,一起反思:“在搭建圖書館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
小雅說:“我們搭到第三層,書架倒了。”
佳佳站起來說:“那是因為書架太高了。”
我追問:“為什么書架高了容易倒呢?”
平平說:“我們放的木板不平衡,下面的底座放偏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孩子們在室內建構區繼續進行了搭建探索。通過探索,孩子們總結出“粗的底座可以讓書架更牢固、重心更穩”,為下一次搭建活動提供了經驗支持。
游戲分析
活動開始后,孩子們能按照小組的規劃進行游戲,說明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任務意識和目的性。平平在遇到書架倒了的問題時沒有放棄,而是一次次嘗試重新搭建,讓我們感受到了她的堅定和執著。在室內搭建活動中,孩子們相互合作、積極尋找讓書架搭得更牢固的做法,通過反復試驗和對比總結經驗,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驗生長點
書架搭得不牢固,搭高了很容易倒。
游戲推進
1.對話生發:為什么書架高了容易倒呢?
2.室內區域活動:建構區——探索讓書架搭得更牢固的方法。
安裝大門,改進書架
第二天,孩子們根據規劃給圖書館安裝大門。小雅很快把大門兩邊的柱子搭建好了,可是柱子太高,小雅無法把長木板架到兩邊的柱子上。童童看到小雅愁眉不展,說:“我們搬梯凳來試試吧!”聽了童童的建議,小雅搬來了梯凳,架好了大門。隨著游戲的深入,孩子們借書時經常會把一排書碰倒,所以又開始了探索調整,最后他們把書架拉開距離,問題迎刃而解。
區域活動時間,孩子們分享了參觀圖書館的經歷。佳佳說:“我和媽媽借書的時候要拿借書卡,圖書館的墻上還貼著提示牌,媽媽說那是要保持安靜的意思。”佳佳說:“圖書館里的書都是分類擺放的。”童童聽了說:“我們可以在美工區畫一個不許說話的標志。”小雅說:“還有不許吃東西的標志。”我繼續問:“我們圖書館里的書怎么分類呢?”草莓說:“可以在每一排都畫上標記,比如唱歌的書就畫上唱歌的標記,還有大人的書、小孩的書,我們也都分出來。”草莓的提議得到了小伙伴的贊同,區域活動時間大家紛紛在美工區忙碌起來。
游戲分析
童童在小雅遇到門太高而搭不上長木板的問題時,積極地幫小雅想辦法,說明童童是一個非常熱心、喜歡幫助他人的孩子。小雅能夠聽取同伴的合理建議,與小伙伴合作,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在游戲中,孩子們保持著高漲的熱情,有分工、有合作,遇到問題時能積極地思考討論,通過反復操作找到解決的辦法,表現出了較強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合作能力。
經驗生長點
孩子們對圖書館不熟悉,圖書架擺放不合理。
游戲推進
1.對話生發:為什么你們一拿書就會把別的書碰倒,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嗎?誰去過圖書館,你能分享一下嗎?圖書館里的書怎么分類呢?
2.區域活動:美工區自制書簽、目錄卡及提示牌。


圖書分類,配套完善
利用周末時間,孩子們參觀了圖書館。再一次進入建構區,孩子們拿著膠帶、書簽、提示卡、目錄卡忙碌起來。童童在美工區制作了禁止吃東西的標志牌;小雅讓爸爸幫她打印了禁止大聲喧嘩的標志。他們一起合作把不同標志張貼在閱讀區。草莓扮演起了圖書管理員的角
游戲分析
自發游戲中蘊含著幼兒的真實興趣和教育契機。孩子們根據同伴圖書館經驗的分享,在新的游戲中加入了設計提示卡、書架側面標簽、目錄卡等新的活動,表現出了很好的學習能力和行動力。我們要善于發現幼兒游戲中蘊含的生長點,生成幼兒感興趣的、需要的課程,促進幼兒游戲的發展和深入探究。
經驗生長點
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加情節。
游戲推進
1.區域活動:閱讀區分享繪本《圖書館獅子》。
2.家園共育:周末時間,家長帶幼兒參觀圖書館,豐富幼兒經驗。色,給書架貼上標簽,有音樂、小孩、大人、拼音、積木等各種類型的圖書。佑佑和小伙伴根據小組規劃時的分工給圖書館搭建起了圍墻、大門、閱讀的桌子和監控設備。在孩子們的共同努力下,圖書館變得越來越熱鬧、豐富。
區域活動時間,我分享了繪本《圖書館獅子》,孩子們一下子被圖書館里“說故事的阿姨”吸引了。草莓說:“我可以拿上書,在圖書館里給小朋友們讀故事。”對對說:“我媽媽說過,不能在太陽下看書,對眼睛不好。”草莓說:“我們在教室里面再搭一座圖書館就可以了。”聽了草莓的話,孩子們都紛紛響應。
打通室內外融合,開啟真正的閱讀之旅
在區域活動時間,孩子們根據分工搭建室內圖書館,不一會圖書館就可以投入使用了。孩子們從圖書角選取了一部分書擺放到了書架上。前來借書的孩子們,刷卡借書,然后坐在搭好的閱讀區開始了閱讀之旅。過了一會草莓說:“聽故事時間開始了。”聽到草莓這么一喊,孩子們紛紛圍著草莓坐好。草莓從書架上選了一本《后羿射日》給小朋友們讀起來。讀完后,她對大家說:“今天的故事時間到此結束,歡迎大家明天再來。”孩子們紛紛離去并繼續自己的游戲。

游戲分析
因為有了多次室外圖書館的搭建經驗,孩子們的室內圖書館才能快速地搭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孩子們在搭建過程中分工明確,表現出了很好的任務意識和合作能力。室內圖書館滿足了孩子們在圖書館看書、聽故事的愿望。草莓主動擔任起了講故事的角色,這與她平時喜愛閱讀息息相關,她能在小伙伴面前大方自信地進行表達,讓我們看到了她的成長。

洞察秋毫
1.從游戲中捕捉幼兒經驗生長點,深化幼兒經驗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在圖書館游戲中,當幼兒遇到書架倒塌的問題時,我利用小組活動組織幼兒進行探索,幼兒通過對比大奶粉桶、積木、薯片桶等總結出了粗的底座更牢固的結論。在壘高過程中,幼兒發現把同一列的底座對齊、把木板的兩端放在底座的中間會更牢固。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適時的介入和指導,引導幼兒發現問題,促進幼兒在尋找對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成長。
2.支持幼兒游戲的需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
當室外區域活動滿足不了幼兒的游戲需要時,我組織幼兒進行室內圖書館的搭建。草莓主動模仿起了書中說故事阿姨的角色,說明她有很強的模仿和創編能力。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對新的經驗進行加工,從而豐富游戲情節,推動游戲持續發展。幼兒在美工區制作的“圖書館”目錄卡、標志牌等極大地豐富了游戲情節和內容,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幼兒游戲的深入發展。在游戲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自由選擇游戲內容、游戲材料,自由規劃自己的游戲情節,使幼兒有了廣闊的創意搭建空間。
3.家園合作,助力幼兒成長
幼兒從“一磚一瓦”開始建造自己的圖書館,游戲著、收獲著。幼兒游戲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持續支持,而家長帶領幼兒參觀圖書館、打印游戲過程中需要的提示牌都體現了良好的家園共育,促進了游戲更加深入,為搭建活動提供了支撐,更增進了親子關系,讓孩子徜徉在濃濃的書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