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大場中心幼兒園 殷 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建構游戲是幼兒利用各種不同的建構材料,通過思維和創作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它融操作性、藝術性、創造性于一體,不僅能豐富幼兒的主觀體驗,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建構技能,更重要的是能讓幼兒在協商、謙讓、交換的游戲氛圍中學會分享與合作,嘗試開拓與創新,體驗成功與挫折,從而實現和諧全面的發展。”接下來,我以我園建構區的游戲“我的家鄉”為案例進行分享與探討。
升入中班后,幼兒的群體意識逐漸增強,獨立自主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了進一步提高。經過中班上學期建構區的搭建活動,幼兒已經積累了的搭建經驗——能從單一樓房的多種變化構造延伸到連體樓的搭建探究;能巧妙運用對稱和連接的方法進行搭建,且在搭建過程中幼兒緊密配合、共同協商,逐步提升計劃能力,同時對各種建構材料的使用也愈加熟練,如合作拿取材料、借助輔助材料、時刻注意人身安全等。
在寒假收假后的一次晨談活動中,孩子們聲情并茂地講述了春節里的種種趣事,如過年期間鳳凰廣場燈火輝煌、草莓棚里果香四溢、蔬菜棚里生機勃勃……于是,我遵循孩子們的興趣,圍繞主題“我的家鄉”在班里進行了調查訪問。孩子們對自己的家鄉有一定的了解和規劃,場地上各種長短不一的木板及輔助材料在他們的巧妙組合下變成了蔬菜棚、草莓棚、鳳凰廣場、花園等。


鳳凰廣場是孩子們來幼兒園的必經之地,草莓棚和蔬菜棚是孩子們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一提到這些地方,孩子們總有說不完的話,與此同時,他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在搭建區呈現了出來。


瞧!浩浩和曦曦正在合作搭建著他們心中的“鳳凰廣場”,剛開始,他倆選擇四塊長積木兩橫兩豎進行架空式搭建。當搭建完三層時,浩浩說:“門頭房完成,我們要搭建住宅了,住宅樓比門頭房窄,我們得用短積木。”他倆邊搭建邊尋找短積木,曦曦拿出兩根長短不一的積木往上架空時,我替他們捏了一把汗,這樣搭建下去樓層會越來越不穩。果不其然,我聽到“嘩啦”一聲,最新搭建的一層積木倒了?!斑?,這是怎么回事?”
開始他倆并沒有意識到是這兩塊積木長短不一造成的樓層不穩,還在繼續往上搭建。這時樓開始傾斜了,還有點搖搖晃晃,不好!又要倒塌了!
浩浩著急地說:“這樣搭建樓會倒塌的,我們快拆了重新搭建?!蔽姨崾舅麄儯骸翱梢灾匦抡{整一下這一層的積木?!痹鯓幼屵@兩塊積木一樣長呢?浩浩說:“我去重新找積木?!笨墒悄靡粔K不對,再拿另一塊還是不對,正發愁時,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拿其中一塊積木去跟那些長短不一的積木進行比較,一樣長就放在一邊,不一樣長放在另一邊。終于找到了四塊一樣長的積木,曦曦拿起兩塊積木興奮地跑到樓前。就這樣,浩浩小朋友把比較長短的數學知識運用到了搭建游戲中,輕松解決了這個難題。
在搭建游戲中,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同時也在觀察與比較中發現了物體之間的聯系。浩浩和曦曦借助積木把數學知識中的“寬窄”運用到樓房搭建中,不僅讓樓房變得更加穩固,而且外觀更加立體、大方;再通過比較來感知積木的長短,以便更好地進行搭建。
幼兒需要選擇一樣長短的積木才能順利進行搭建,否則搭建時就會出現樓房傾斜、倒塌的現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做到了充分放手,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同時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師要捕捉幼兒在交流討論中出現的新興趣點,以便為下次搭建設定新目標。在上次活動結束后的分享環節,浩浩說:“老師,我們的生態園建好了,我想讓更多的人來參觀。”我說:“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說:“老師,我們大場的路窄,我真想修一條寬寬的、長長的路,直接通到生態園?!比崛嵴f:“去生態園要繞路,我們村正在修路?!碧鹛鹫f:“老師,我們搭建立交橋吧!”立交橋對于農村孩子來說真是個新鮮的事物。就這樣,在孩子們的交流討論中,我們生成了“搭建立交橋”的游戲活動。
農村幼兒園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他們的活動場地僅限于村、鎮,偶爾才去市里玩玩。所以,我們借此機會順應孩子的興趣,以增強親子之間的感情。我們鼓勵爸爸媽媽們帶著孩子一起搜集有關立交橋的資料,再去街道邊、鳳凰廣場、生態園等地方尋找橋,比較生活中常見的橋和立交橋的差異。通過搜集材料,孩子們發現常見的橋是一層,而立交橋是多層,那分別用什么材料來做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的橋墩?橋為什么會交叉起來?什么樣的橋墩和橋面更加結實、穩固?帶著這些問題,孩子們開始探索立交橋的秘密。
活動開始之前,為了讓幼兒有更加廣闊的搭建空間,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進行搭建;搭建時,教師全程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幼兒,引導幼兒自己整理資料、計劃、設計、分組、協商、合作搭建。
在搭建過程中,甜甜、溪溪、柔柔三個小朋友讓橋墩給難住了。甜甜說:“溪溪,我怎么覺得我們搭建的橋墩一樣高,但立交橋的橋墩是越來越高的,我覺得下面的橋墩應該高點。”溪溪一邊比較木塊一邊說:“木塊都是一樣高,怎么辦呢?”正當她倆一籌莫展時,甜甜突然說:“有辦法了!我們可以在長方形的小木塊上面疊加正方形的小木塊?!薄昂?,我們試一試吧!”“成功了!”三個小朋友開心地笑了。突然“嘩啦”一聲,她們回頭一看說:“怎么回事,好不容易搭建的立交橋怎么就倒了?”第一次搭建橋墩就這樣失?。蛏碇?、橋墩不穩固承受不住橋面的重量造成橋面倒塌)了。溪溪說:“我們用這兩塊長方形木塊豎著壘高,可以增加橋墩的高度,還能讓橋穩固一點?!钡欠派蠘蛎?,稍微一碰,橋就倒塌了,第二次搭建又失敗了。柔柔是個愛觀察、愛動腦的孩子,這次她走過去看了看說:“我們試試把這兩塊長方形木塊橫著放,然后在上面壘高,這樣是不是就穩固了?”“我們試一試!”就這樣,她們三個人邊合作邊探索,不一會兒立交橋就呈現在了我們面前——第三次搭建成功了,車子可以開上橋了,孩子們興奮地歡呼著。
通過“前兩次失敗,第三次成功”,孩子們總結出:橋身重、橋墩不穩固是造成橋面坍塌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固橋墩才能讓橋面更加穩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親身實踐自主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以培養他們做事的耐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以為這次游戲結束了,可旁邊的睿睿卻說:“我們一開始討論時立交橋不是兩層、三層的嗎?現在搭建的立交橋只有一層。”凡凡說:“對啊,立交橋不是一層的,我們再看看設計圖紙?!鳖nUf:“第二層和第三層應該從上面交叉穿過去轉轉轉,然后從下面交叉穿過去再轉到第一層,這樣就能明顯地看出立交橋有三層?!比崛嵴f:“應該從下面交叉穿過去,這樣橋就更穩了。”
孩子們的意見出現分歧,我提議:“不如你們分組試一試?!彼麄儧Q定分組搭建,一組選擇橋面和橋墩越來越高,從高處交叉穿過去;另一組選擇橋面和橋墩越來越低,從低處交叉穿過去。過了一會兒,凡凡說:“柔柔,你們搭建的不像立交橋,你看我們的橋墩越來越高,出現了第二層,你們的第二層怎么越來越低?”甜甜和柔柔說:“還真是,汽車沒法跑了,還是你們組的方法好!”
統一意見后,孩子們決定合作搭建立交橋。搭建作品慢慢地有了形狀,橋越來越長,這時橋墩不夠了,于是凡凡到處去找橋墩,他找到細細的圓柱體和粗粗的圓柱體,比了比說:“這兩塊圓柱體積木一樣高,肯定行。”睿??匆娏苏f:“我覺得不行,這個細的圓柱體不穩固,橋會倒塌的。”凡凡說:“不可能吧!”睿睿說:“我試試,你看放上一塊積木就倒塌了。”凡凡說:“還真是,那我們再找找?!鳖nUf:“我們用奶粉桶怎么樣?”凡凡說:“好,可以試試。”他倆一起用奶粉桶當起了橋墩,這個方法真不錯,橋越來越穩固了。
在孩子們的共同努力下,立交橋終于搭建完成了。慢慢地,橋面出現了很多車,還有路燈、攝像頭等,熱鬧極了!

小班的孩子們也被我們的立交橋吸引來了,凡凡說:“有了立交橋就可以去草莓棚了,我們去搭建草莓棚吧!”接著孩子們開始了“大帶小”的搭建活動,小班的孩子們也興致勃勃也參與到了搭建活動中——他們跟著哥哥姐姐搭建了游樂場、草莓棚、蔬菜棚等,立交橋周圍瞬間熱鬧起來了。
幼兒通過搜集圖片、實地觀察、分組探索對立交橋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同時能夠合理運用轉向、交叉、橋式塔等技能搭建出兩層、三層等錯增復雜的互通式立交橋。在搭建過程中,凡凡和睿睿能夠根據積木和輔助材料的形狀及高矮等主要特征將其合理地充當成橋墩,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進行等量替換。
在活動中,我們還邀請小班幼兒積極參與其中,和大哥哥、大姐姐們一起進行搭建,讓“大帶小”的活動開展得更加豐富多彩。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游戲中,幼兒通過親身實踐發現并解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樓房發生倒塌是因為木塊的長短不一樣;橋發生倒塌是因為只用一塊積木做橋墩不穩固,于是幼兒動手嘗試增加橋墩的承重能力,這樣橋就不容易倒塌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明顯提升——他們遇到困難時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并一一克服,這樣的經歷遠遠比教師直接告訴他們答案來得有效。
2.幼兒在游戲中獨立自主地獲取抽象的數學概念
在本次游戲中,幼兒充分感知線、面、體之間的空間組合關系,反復驗證了立交橋每一個部位的空間關系,數學學習中的數量、大小、空間、序列、比例等抽象的概念也隨著幼兒的搭建游戲逐步建立。在搭建過程中,凡凡和睿睿兩位小朋友能夠根據積木和輔助材料的形狀、高矮等主要特征將其合理地充當成橋墩,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進行等量替換,促使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得以提升,方位感、空間感知能力、創造性得以發展。
3.教師適時介入,保證活動順利進行
在立交橋的二層、三層交叉從上面穿插還是下面穿插的問題上,孩子們之間出現了分歧,誰也說服不了誰,我建議他們根據不同的想法分組,通過親身實踐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游戲才能順利開展。
4.幼兒在游戲中合作意識增強
本次搭建活動充分體現了孩子們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從一起制定計劃、搬運積木到成功搭建立交橋,整個活動過程都有孩子們自主合作探索的影子,最終孩子們通過共同努力完成了這項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