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翰名,梅家龍,任偉,孟子碩,張有賢
(蘭州大學 資源環境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硝基苯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中,但由于其高生態毒性和環境持久性,被我國列入優先控制環境污染物名單[1]。
由于反應活性高、原料來源廣泛、無二次污染等優點,納米零價鐵(NZVI)成為環保領域的研究熱點[2-5]。但是NZVI極易發生團聚且易被氧化而使活性降低,而將NZVI顆粒負載于固體材料可以防止納米鐵顆粒的團聚,提高其反應活性[6]。沸石吸附性能好、性質穩定、價格低廉,被廣泛作為納米鐵的載體[7-9]。本研究選用沸石為載體,通過液相還原法制備了MZ-NZVI復合材料,并以硝基苯(NB)溶液為模擬廢水,考察了該復合材料對硝基苯的去除效果。
天然斜發沸石,產自河南鄭州(粒度為80~120目);硝基苯(NB)、硼氫化鈉(NaBH4)、聚乙二醇-4000(PEG-4000)、六水合氯化鐵(FeCl3·6H2O)、無水乙醇均為分析純;甲醇,色譜純。
Agilent 1260 Infinity LC高效液相色譜儀;TH-103B恒溫培養搖床;Eurostar 60 Digital電動攪拌機;DZF-6022真空干燥箱;X’pert pro X射線衍射儀;Apreo S掃描電子顯微鏡。
天然沸石孔道中存在許多雜質及水分,對沸石的吸附性能及離子交換能力有一定影響。高溫焙燒處理可有效地去除沸石孔道雜質及水分,提高沸石的吸附及負載性能[10-11]。具體的改性過程如下:稱取20 g洗凈烘干的天然沸石置于坩堝中并放入馬弗爐,馬弗爐以5 ℃/min的升溫速率升溫到350 ℃,并在350 ℃下煅燒1.5 h,煅燒結束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密封保存。
1.3.1 MZ-NZVI的制備 稱取2 g FeCl3·6H2O溶于100 mL純水,加入2.0 g PEG-4000作為分散劑。將2.0 g改性沸石與溶液混合,超聲處理30 min 后將混合溶液轉移至500 mL三頸燒瓶,通入氮氣并以300 r/min的轉速機械攪拌30 min后,保持攪拌并逐滴加入NaBH4(100 mL 1.0 mol/L)溶液。滴加完畢后,繼續攪拌60 min使其充分反應,整個過程在通氮氣條件下進行。反應結束后3 000 r/min高速離心得到的黑色固體即為MZ-NZVI材料,復合材料的理論鐵含量即為20.7%。將其依次用脫氧去離子水和脫氧無水乙醇清洗3次,60 ℃真空干燥12 h,密封保存。
1.3.2 NZVI的制備 為了比較結構和吸附能力,制備了NZVI,其制備過程和條件與上述相同,但不添加沸石。
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測定硝基苯。色譜柱為C18柱(4.6×150 mm,5 μm),測定條件為:UV檢測器,檢測波長250 nm,流動相為甲醇∶水=70∶30,流速1.0 mL/min,進樣量100 μL,柱溫30 ℃。此條件下硝基苯出峰時間在5.7 min左右。
2.1.1 表面形貌表征 為分析樣品的表面形貌和顆粒分布狀態,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分別對MZ、NZVI和MZ-NZVI三種材料進行了分析,掃描電鏡形貌圖見圖1。



圖1 樣品的掃描電鏡(SEM)圖像Fig.1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mage of the samplesa、b.NZVI;c、d.改性沸石;e、f.MZ-NZVI
由圖1a和圖1b可知,NZVI顆粒呈鏈狀結構,這主要和NZVI顆粒具有的磁性及巨大的表面能導致的團聚有關[12];圖1c和d可知,沸石材料表面粗糙且孔道豐富,可以為納米鐵提供大量的附著點;圖1e和f可知,NZVI以顆粒或短鏈的形態較分散地負載在沸石的表面及孔道中,因此以沸石作為載體能有效減弱NZVI顆粒的團聚現象,能夠增加納米鐵材料的活性。
2.1.2 物相組成表征 為確定樣品的結構和組成成分,通過X射線衍射分別對MZ、NZVI和MZ-NZVI三種材料進行了分析,所得XRD圖譜見圖2。
由圖2可知,沸石材料在2θ為9.9,13.3,22.5,25.9,27.9,30.1,32.8,55.4°時出現特征衍射峰,參照標準圖譜,表明所用沸石材料主要成分為斜發沸石和少量的石英等礦石類物質[13]。納米鐵材料在2θ為44.6°顯示特征衍射峰,此為零價鐵的特征衍射峰,表明成功地制備出了NZVI。MZ-NZVI的XRD圖譜在9.9,13.3,22.5,25.9,27.9,30.1,32.8,44.6,55.4°時出現特征衍射峰,其中9.9,13.3,22.5,25.9,27.9,30.1,32.8,55.4°對應的衍射峰歸因于沸石材料,44.6°對應的衍射峰良好地對應于NZVI零價鐵的特征衍射峰,表明零價納米鐵成功地負載在了沸石上,成功地制備了零價納米鐵負載的沸石材料。此外,在30.6,35,45.7°處出現的特征峰表明有FeO、Fe2O3、Fe3O4等鐵氧化物存在,這可能和材料制備或測試過程中鐵接觸空氣被氧化有關。
2.2.1 不同材料對硝基苯去除的影響 通過3種材料對水中NB的降解實驗,對比研究了NZVI、MZ-NZVI、MZ對NB的去除性能,研究結果見圖3。實驗條件為:NB的初始濃度為20 mg/L,適量反應材料(1.0 g/L MZ、1.0 g/L MZ-NZVI和0.207 g/L NZVI),pH為7,溫度為25 ℃,轉速200 r/min。
由圖3可知,MZ、NZVI和MZ-NZVI對NB的去除率均受反應時間的影響,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去除率升高,反應時間從0增加到60 min,MZ、NZVI和MZ-NZVI對NB的去除率分別從0增加到32.1%,70.2%,97.2%。且反應60 min后,MZ-NZVI對NB的去除基本達到穩定,說明MZ-NZVI可快速去除廢水中的NB。對比0~120 min反應時間內MZ、NZVI和MZ-NZVI對NB的去除率可知,MZ-NZVI對NB的去除率高于NZVI和MZ。MZ對NB的去除主要通過吸附作用,NZVI則通過催化還原作用去除NB,最終還原產物為苯胺[14]。未負載的NZVI顆粒易團聚,團聚后比表面積減小,與NB的反應接觸面減少,減弱了對NB的去除;而MZ-NZVI中的納米鐵顆粒良好地分散,充分與NB接觸還原,貢獻于MZ-NZVI對NB的高除去率。此外,MZ-NZVI中的沸石對NB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MZ-NZVI不僅可通過吸附作用去除NB,還能夠增加MZ-NZVI附近的NB濃度,促進MZ-NZVI與NB的接觸反應,加速MZ-NZVI對NB的去除[15-17]。
2.2.2 材料投加量對硝基苯去除的影響 納米鐵降解硝基苯的反應主要發生在顆粒表面,因此投加量是影響材料對污染物去除的重要因素,為此探究MZ-NZVI投加量對NB去除的影響,實驗結果見圖4。實驗反應條件為:NB的初始濃度為20 mg/L,適量MZ-NZVI材料(1.0,1.5,2.0,2.5,3.0 g/L),pH為7,溫度為25 ℃,轉速200 r/min。

圖4 MZ-NZVI投加量對NB去除率的影響Fig.4 Effect of MZ-NZVI dosage on NB removal rate
由圖4可知,反應在60 min后,投加量分別為1.0,1.5,2.0,2.5,3.0 g/L的MZ-NZVI對NB的去除率分別為85.4%,91.4%,97.2%,98.2%和98.9%,可見隨著投加量的增加,MZ-NZVI對NB的去除率逐漸增加。這是因為隨著投加量的增加,為還原反應提供的活性位點增多,增加了與NB的接觸幾率[18]。同時,反應60 min后,2.0,2.5,3.0 g/L的MZ-NZVI對NB的去除率趨于平衡,且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再增加投加量對去除效果影響較小,因此確定反應最佳的MZ-NZVI投加量為2.0 g/L。
2.2.3 硝基苯初始濃度對MZ-NZVI對去除硝基苯的影響 實驗探究了不同NB初始濃度對NB去除的影響,結果見圖5。實驗反應條件為:不同NB初始濃度(5,10,20,50,100 mg/L),MZ-NZVI投加量為2.0 g/L,pH為7,溫度為25 ℃,轉速 200 r/min。
由圖5可知, MZ-NZVI對不同初始濃度的NB去除率存在差異,初始濃度越低,MZ-NZVI對NB的去除越快。反應60 min時,NB初始濃度分別為5,10,20 mg/L時,MZ-NZVI對NB的去除率相差較小,分別為98.9%,97.9%和96.8%,且反應基本達到平衡,在反應120 min后去除率均達到99%以上;NB初始濃度50,100 mg/L時,MZ-NZVI對NB的去除率相對較小,分別為88.5%和77.1%,但反應并未達到平衡,在反應120 min時兩組去除率分別達到96.5%和94.5%。這主要是因為一定量的MZ-NZVI能為反應提供的活性位點數量是一定的,隨著NB的濃度增加,活性位點不足阻礙了反應的進行,同時反應中NZVI與大量的NB反應生成的鈍化層也阻礙了反應的進行[19]。但總體上本文制備的MZ-NZVI對NB有較好的去除能力,是一種有前景的NB污染廢水的去除劑。考慮到NB初始濃度從5 mg/L增加到20 mg/L,反應時間60 min左右,MZ-NZVI對NB的去除率差別很小,選擇20 mg/L為反應最佳初始濃度,用以探索其他影響因子對MZ-NZVI去除NB的影響。

圖5 NB初始濃度對NB去除率的影響Fig.5 Effect of NB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n NB removal rate
2.2.4 pH對MZ-NZVI去除硝基苯的影響 pH值是影響納米鐵對污染物去除的重要因素,為此探究MZ-NZVI投加量對NB去除的影響,實驗結果見圖6。為了探究反應溫度對NB去除的影響,實驗反應條件為:初始濃度為20 mg/L,MZ-NZVI投加量為2.0 g/L,不同的pH(3,5,7,9,11),溫度為25 ℃,轉速200 r/min。
由圖6可知,pH可極大地影響MZ-NZVI對NB的去除。在反應初期,MZ-NZVI對NB的去除率隨著反應體系pH的增大而減少,反應5 min后,pH=3時,MZ-NZVI對NB去除率達到82.5%,而pH=11時,MZ-NZVI對NB去除率僅為32.5%。反應60 min 后,pH分別為3,5,7,9,11時,MZ-NZVI對NB去除率分別為97.8%,96.9%,96.8%,95.8%,71.1%,且 pH分別為3,5,7,9時,MZ-NZVI對NB去除基本達到平衡,但pH為11時,去除未達平衡,即使反應120 min,去除率依然只有85.7%。溶液初始pH值是影響MZ-NZVI降解硝基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酸性環境下,溶液中的H+加速了納米鐵還原NB,而在堿性條件下,反應生成的Fe2+和Fe3+與OH-結合形成了鐵的氫氧化物沉淀,覆蓋在NZVI表面形成鈍化層,阻礙反應進行[14]。pH從3升至9,反應速率雖下降,但平衡時NB去除率仍保持較高的水平,MZ-NZVI材料的適用pH范圍較廣。強酸性條件下雖然反應速率快,但鐵溶出也較多,材料損耗加快,綜合考慮,反應最佳pH值為7。
2.2.5 溫度對硝基苯去除的影響 溫度對反應的進行也會產生影響,為此探究反應溫度對NB去除的影響,實驗結果見圖7。實驗反應條件為:初始濃度為20 mg/L,MZ-NZVI投加量為2.0 g/L, pH為7,溫度分別為15,25,35,45 ℃,轉速200 r/min。圖7為不同pH下NB的去除率。

圖7 溫度對NB去除率的影響Fig.7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NB removal rate
由圖7可知,MZ-NZVI對NB的去除率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而升高。可能是因為較高的溫度加快了分子的熱運動,NB與MZ-NZVI接觸,從而加快了反應速率[20]。但反應平衡時25,35,45 ℃對應的NB去除率差別較小,而且溫度的升高會造成成本上升,因此最佳反應溫度選擇25 ℃。
(1)以高溫改性沸石為原料,采用液相還原法制備改性沸石負載納米零價鐵(MZ-NZVI)復合材料。SEM和XRD表征結果顯示,NZVI顆粒均勻地負載在了改性沸石的表面及孔道,減少了NZVI顆粒地團聚,增大了其反應活性。
(2)MZ-NZVI對NB的降解實驗顯示,MZ-NZVI對NB去除效果優于相同鐵含量的NZVI和相同質量沸石,將NZVI負載在改性沸石上增大了NZVI的反應活性。且研究顯示反應的最佳條件為:MZ-NZVI投加量為2.0 g/L,NB初始濃度為20 mg/L,pH為7,溫度為25 ℃,該條件下反應在60 min左右基本達到平衡,此時對NB的去除率能夠達到96.8%,120 min時,對NB的去除率能達到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