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史蒂芬·柯維
高新勇 王亦兵 葛雪蕾 譯
有一家公司想要我提供人際關系方面的培訓服務,言下之意是說,公司的問題出在員工身上。
這家公司的總裁對我說:“每一家店的員工都是這種樣子,問一句,答一句,缺乏主動性,根本不知道怎么吸引顧客。他們對店里的商品一無所知,既沒有銷售知識,也沒有銷售技巧,不知道怎么把產品賣到消費者手中?!?/p>
聽他說完后,我去觀察了幾家店。情況果然如此,可我始終無法解釋個中緣由。
總裁說:“我要求店長以身作則,將三分之二的時間用于銷售,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管理,他們的業績遠遠超過普通員工,所以我們的培訓對象是這些店員。”
我好像察覺到了什么,于是對他說:“我們還是再研究一下吧。”

他不以為然,覺得自己已經知道了問題的癥結,應該直接開始培訓。在我的一再堅持下,他終于妥協了。結果,沒過兩天,我就發現了真正的“病因”。在他們的職責分配和薪資體系下,店長總是“先己后人”,把銷售業績歸給自己——店長常常在營業的高峰時段讓店員去做費時費力且不討好的工作,如清理庫存、備貨、清掃等,自己則在收銀機后忙著收錢,難怪店長的業績會超過店員。
因此,我們調整了薪資體系,問題便迎刃而解了。新的薪資體系的核心是:只有店員賺到錢,店長才可能有錢賺。將店長的需求和目標同店員的結合起來后,人際關系的問題不復存在,真正雙贏的獎勵體系也因此而建立起來。
通常情況下,問題都源于體系,而不是人。再好的人置身于一個糟糕的體系中,也不會有好的結果。想賞花就要先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