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煒
契訶夫有一個短篇小說叫《廚娘出嫁》,是從一個7 歲小男孩的視角寫的。廚娘本來過著挺開心的日子,可有一天,家里來了個馬車夫,大家都勸廚娘嫁給這個馬車夫,說他不喝酒,看著挺穩重,是個好人。在眾人的脅迫下,廚娘出嫁了。第二天馬車夫來到主人面前說,你們要好好管教廚娘,讓她走正道,另外,從她的工錢里支出5 盧布給我,我要給我的馬車換個零件。在小男孩看來,廚娘本來自由自在地活著,忽然間出來一個陌生人,這個人居然有權管束她的行動,支配她的財產。小男孩感到難過,他覺得年輕的廚娘已經成為人類暴力的受害者。
托馬斯·曼有一部長篇小說叫《布登勃洛克一家》。老布家有點兒財產,但家道中落,要把女兒許配給一個有錢人。布登勃洛克夫人對女兒說,我猜你還沒有確定對他的感情,但我向你保證,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愛上他的。媽媽熱情地說服,爸爸拼命地誘導,女兒明白了自己身上肩負著家族的責任。她嫁給了其貌不揚的商人。
這兩個都是19世紀的故事。當時歐洲的風俗是娘家人要給新娘準備嫁妝,一般來說,嫁妝指的是土地、房本、現金、珠寶這些財產類的東西,妝奩指的是衣物、首飾。女孩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就一直在準備妝奩。女婿對嫁妝很看重,這些女婿,也許是正在創業的律師,剛剛開業的醫生,雄心勃勃的公務員……他是在找愛人嗎?他更像是找風險投資,我有大好前途,你的財產交到我手上,我能讓它升值。

當時的中產階級,對婚姻的這層現實考慮是心知肚明的。男人追求他們覺得自己應得的財產轉讓,新娘的家人要是看中了女婿的能力和前景,也會毫無保留地與女婿討論未來的財務安排。娘家會仔細考察女婿的背景,女婿也會調查娘家的財務狀況。當時的媒人肩負著偵探的職能,媒人要熟知婚戀雙方的財務狀況。在這種情景下,女性是一種動產,先由她們的父親控制,后來再轉移到丈夫的手中。當然,隨著婦女地位的提高,這種婚姻狀況漸漸改變。浪漫主義作家和一些思想先進的貴族大張旗鼓地說,愛情才是婚姻的首要條件,雙方相愛,就能沖破世間一切阻隔,財富和地位的懸殊不能阻撓愛情。
婦女能不能自由戀愛,能不能自己選擇結婚的對象,這是一種自由;婦女能不能離婚,這也是一種自由。1857 年英國的《婚姻訴訟法》規定,妻子出軌,丈夫不滿,就可以提出離婚訴訟,但丈夫通奸,妻子則必須列出其他情節嚴重的行為,才能提出離婚訴訟。這其實也算是一種進步了,從1700 年到1857 年,150多年的時間,英國只有300 起離婚訴訟,而且絕大多數都是丈夫提出來的。妻子提出離婚,分不到財產,得不到孩子,還要付一大筆訴訟費。那時候的底層平民,還經常干出買賣妻子的行為,對老婆不滿意了,五花大綁將老婆送到市場上賣掉,這也是19世紀常見的事。
1869年,約翰·斯圖爾特·穆勒,就是那位寫《論自由》的思想家,又寫了一本《婦女的屈從地位》,這是男作家寫的最早的一本女性主義著作,穆勒說,男人將自己的生理優勢轉化為法律權力,被迫服從的女性被綁縛在法律之下,法律一誕生就認同了目前的男女關系,對女性地位的改善沒有任何幫助。穆勒說,丈夫通過婚姻法掌握了對妻子的操控權,尤其是對財產的操控權。妻子的一切都是丈夫的,夫妻二人被稱為“法律上的一個人”,但是丈夫的一切并不是妻子的。所以,妻子的待遇甚至還不如奴隸,因為奴隸還能休息。
處于屈從地位的女子,經常會聽到一句話:“這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就是在行使權力,仁慈的父母會對女兒這樣說,丈夫會對妻子這樣說,主人也會對仆從這樣說,我決定什么是對你好的,我對你有支配權。這句看似溫情的話,暗含著支配地位。
如果我們把時間再往前推一下,看看200多年前的小說。《傲慢與偏見》這本書看起來是講怎么談戀愛的,實際上講的是婚姻和財產的問題。這本書開頭第一句話是:“這是一條公理,一位有錢的單身漢,必然想要擁有一位太太。”英國人喜歡反諷,說出來的話未必是表面上的意思,這句話就是反諷。班內特一家有5個閨女,班內特太太整天為女兒的婚事發愁,所以,她堅信,有錢的單身漢必然想要一位太太。實則不然,是班內特太太總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有錢人。為什么呢?按照當時英國的長子繼承制度,班內特家的地產必須由男丁來繼承,家里沒有男丁,班內特先生的侄子柯林斯就可以繼承地產。田地能給這一家人每年兩千鎊的收入,所以,對班內特一家來說,女兒的婚姻是頭等大事。這種繼承法一直到1925年才廢除,所以我們看《唐頓莊園》,爵爺一家還是面臨這樣的問題。
說起來這都是200 多年前的事,浪漫情懷的逐漸養成,婦女對教育的渴望,女性職業生涯的實現,都讓自由婚配的可能性加大。從19世紀開始,不太富裕也不太高傲的階層更尊重婚姻自由,而那些保守的上層資產階級家族、富裕的暴發戶,更傾向于把婚姻當成一種交易。純粹為愛情而結婚,看起來是一種潮流,但形形色色的婚姻動機還是復雜糾結的。當年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愛情格言——不能為金錢而結婚,但結婚不能沒有錢。
這種婚姻問題上的擰巴,在今天也依舊存在。一方面我們說愛情萬歲,一方面我們說門當戶對;一方面我們說一個人掙錢一個人花,這樣最自由,另一方面我們談婚論嫁的時候,也要看看房本上寫的是誰的名字。
愛情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愛情也有一個巨大的對手,那就是財產,這是我們恐懼婚姻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