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 楊燕貽

面對一年一度的體檢,有的人連續多年不參加,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應該做哪些檢查。 健康的重要性人人皆知,體檢的必要性也毋庸置疑,為什么依然有人棄檢? 人們又該怎樣選擇合適的檢查項目呢? 下面就來聊聊體檢的那些事。
這種觀念較常見于年輕人。 小時候怕看成績單,長大了怕看體檢單。 盡管敷著最貴的面膜,但熬著最深的夜, 刷著愛不釋手的手機,吃著不健康的食品。 我們做的每一件傷害身體的事情, 身體都會以疼痛、虛弱回報你。 也許此刻你還沒有切膚之痛, 但日積月累后,總會暴發。 健康也是這樣, 自己的身體靠自己打理。 現在很多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胃腸道腫瘤等的發病越來越年輕化。 前不久,一名28歲程序員的猝死再次給年輕人敲響了警鐘。健康,從來都是來自規律的生活、健康的飲食、適當的運動、良好的心態,以及定期的檢修和維護。所以,每年一次的體檢, 再怕也要去, 盡量將疾病危險因素扼殺在搖籃里。
“年紀大了, 本來就是一身的病。 小病死不了,大病治不了。 為什么要做體檢? ”確實,很多老年人本身就患有一些慢性疾病,但不是說這些病不用查、 不用管。 例如,有的老年人認為“我多年的高血壓, 自己在家每天監測血壓就好了”,每日監測血壓是必需的,但多年的高血壓患者,要監測的可不只血壓,還要抽血查血生化,了解腎功能、血糖、血脂情況,要看看眼底的情況,要留尿測一下有無尿蛋白,要做超聲心動圖看一下心臟情況,這些都是為了評估有無高血壓造成的腎臟、心臟、 眼睛等靶器官損傷。有些還要查同型半胱氨酸,了解高血壓是否是因葉酸缺乏導致的H型高血壓。 服藥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尚需監測血電解質水平,因為有些降壓藥會導致電解質紊亂。 還有些患者服用降壓藥后血壓仍然控制不好,就需要做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看看血壓在24小時內的分布節律,這些都可為醫生開處方提供線索。
另外,有些老年人想當然地以為有些癥狀是老化現象,比如身高變矮、彎腰駝背、腰背疼痛等,殊不知,這些癥狀很可能是骨質疏松癥引起的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表現。 因此, 體檢時,老年人可以做骨密度的檢查,以及測一測維生素D和鈣的水平。
綜上所述,老年人不是不需要體檢, 而是要結合自身的慢病來體檢, 同時關注增齡引起高發腫瘤的篩查。
體檢套餐只選貴的,常常見于事業有成的中年人。中年后,體力、精力都開始走下坡路,40~60歲也是心腦血管病、一些常見腫瘤容易找上門的時候。 此時,的確應該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 但是,體檢項目一定不能盲目選最貴的,而是要選適合自己的。 這個“適合”, 指的是要綜合考慮家族史、現病史、近期不適、職業、年齡、性別、壓力等多方面因素, 除常規檢查項目外, 還要適當增加個性化、精準化的項目。 例如,年齡40歲的人,可以做生平第一次胃鏡,50歲應該做一次腸鏡、肺部CT;圍絕經期的女性, 可以測性激素水平,建議做雙能骨密度了解是否有低骨量或骨質疏松,同時,乳腺、甲狀腺、子宮附件的彩超和宮頸癌的篩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一級親屬中有類似疾病,篩查的年齡還可以提前。
中年人, 除身體體檢外,最好還要關注一下心理體檢,增加焦慮、抑郁、睡眠方面的檢查。 而受到一些人盲目追捧的PET-CT 等檢查,依據國家針對健康體檢放射檢查的相關規定,是不允許作為篩查項目的。
每年體檢前,建議您事先和信任的體檢機構醫務人員充分溝通交流,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 體檢中,按照醫護人員的指導準確完成體檢;體檢后,與您的健康管理團隊形成友好的隨訪關系,適時將健康信息動態反饋,及時調整健康管理方案并盡可能提高依從性。您有了“我的健康我負責”的態度, 再加上醫護人員“您的健康我護航”的責任,相信您一定會擁有健康的身心。
只檢不管,是體檢的大忌。 部分受檢者,每次體檢結束后,對體檢報告上的醫生建議視而不見。 例如,醫生建議低鹽、 低脂飲食,中等強度運動,按時服用調脂降壓藥,但受檢者依然多吃少動,藥物治療也隨意增減劑量或任意停服。 健康體檢的目的是篩查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并對其進行干預,從而改善健康狀況, 服管、聽勸是個好習慣。
相反,有一類人,自拿到體檢報告,就惶惶不可終日。 尤其是現今,隨著篩查手段日趨先進和人工智能診斷技術的輔助,很多以前發現不了的微小病灶被檢出,例如肺結節、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 肝腎囊腫等。于是,很多受檢者,身有小結節,心有千千結。 其實,影像診斷往往會對這些結節進行分類,只有部分有較高惡性概率的結節才需要進行穿刺活檢或手術治療,大多數結節按要求定期復查、復診即可, 在結節的大小、密度出現變化時,需要進一步處理。 而囊腫為良性病變,納入復查就好,只有當囊腫出血、蒂扭轉、內部聲像有變化、 長大至6厘米左右, 可能產生壓迫癥狀時,才需要做穿刺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