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 甄雪燕
朝珠是清代官員朝服上佩戴的珠串, 掛在頸項,垂于胸前。 紫禁城里藏有各式各樣各種材質的朝珠。 其中,有一種朝珠帶著微微藥香,那是一串紫金錠朝珠。 紫金錠是一種中成藥的藥名。
古人根據金銀錠的樣式制成模具,再把藥物壓制成金銀錠的形狀。 因此,“錠”指的是藥物的形態。 為了將藥物壓制成型,要先將不同藥物研成極細的粉末,然后加入蜂蜜、糯米粉等黏合劑,將藥料調好后放在模具中壓制,晾干。 錠劑非常堅實,不僅保存持久且便于攜帶。 由于錠劑不易溶化,內服時需要先用開水化開,外用時也是用水、酒、醋等研末外敷。 早期的錠劑主要用于治療外科疔瘡,明清以后錠劑因易于保存和攜帶,逐漸發展成內外兼用的藥劑。
錠子藥質地堅硬的特點,決定了它可以壓制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不僅有防病治病的藥用價值,還可以兼作飾品。 清宮中就有仿植物形態的錠子藥, 形如蒜頭、葫蘆、樹葉、蘿卜等。 更為精致的錠子藥上會雕刻鶴紋、鳳紋等圖案, 并配以翠珠、絲結或絲穗。 清宮中還有把藥錠做成壽字紋的朝珠、念珠等。 有的錠子藥會用中國傳統金銀首飾制作工藝中的“點翠”工藝來加工。 翠,指翠鳥的羽毛。 點翠是先用金或鎦金的金屬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再把翠鳥背部亮麗的藍色羽毛仔細地鑲嵌在座上,制成各種首飾器物,故宮收藏的紫金錠朝珠上就有點翠。 紫金錠朝珠就是把藥錠做成圓珠,打眼后連綴成的朝珠。 圓珠有的呈藥錠本色, 有的做彩畫處理。
紫禁城極其講究的宮廷生活方式,賦予了錠子藥精致的外形。 中醫藥千年積淀的經驗,賦予了錠子藥神奇的療效。 賞賜藥品是朝廷的定例, 既能穩定軍心,又能防病祛災,保存軍力。 從雍正時期開始,清宮就有賞賜紫金錠的定例。
清代名將岳鐘琪在謝御賜紫金錠等物的奏折中寫道:“仰體皇仁廣布圣澤,凡官兵疾痛,謹遵方單配引發藥,隨服立應,三軍之士無不感頌皇恩。 ”雍正十一年(1733)初春,由于當地多雨潮濕,有很多士兵生了瘡疥,用錠子藥貼敷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于是,廣西提督張應宗具折懇請再賜錠子藥,雍正迅速降旨“賞給廣西提督張應宗各種錠子藥、平安丸”,并要求辦理軍需事務的大臣立刻發送。
清宮里的錠子藥,不僅是宮廷特產的中成藥, 也是精雕細刻的藝術珍品。

掃碼收聽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