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謝 瓊
《黃帝內經》稱“肺朝百脈”, 即全身血液通過百脈匯聚于肺,通過肺的呼吸,吐故納新,升清降濁,進行體內外清濁氣體交換,再將富含清氣的血液通過百脈宣發輸布于全身。 肺氣一傷,百病蜂起。 因此,欲治病強身需先強肺。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劉華指出,中醫養肺可從“防、動、食”三字訣入手。
在各種流行病、傳染病多發季節,一定要樹立科學的防控意識,主動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少聚集。 主動避開瘟疫邪氣的傳染,預防各種傳染病。 中醫認為,形寒飲冷則傷肺,因此不可過分貪涼。
“一吸”是指深呼吸。 深呼吸時一呼一吸盡可能達到6.4秒,每天睡前平躺在床上,在肚臍上方放一個1500克的沙袋(小枕頭),用力呼氣把沙袋頂起,然后吸氣把沙袋放下去,剛開始每次練習2~3分鐘,以后可逐漸增加到每次5~10分鐘。

“二笑”是指常笑。 民間有“常笑宣肺”一說。 笑時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可以消除疲勞、驅除抑郁、解除胸悶、恢復體力。
“三拍”是指拍打或按摩肺經。 中醫認為,手太陰肺經主治肺所生疾病。 拍打或按摩疏通肺經有益于增強肺部功能,還可以增加呼吸系統的抵抗力。
劉華介紹,拍打肺經十分簡單易行,用空掌或空拳先拍打太淵穴(仰掌,當掌后第一橫紋上,用手摸有脈搏跳動處), 再按照肺經循行路線從上往下拍打,即從中府穴(位于胸部,橫平第1肋間隙, 鎖骨下窩外側,前正中線旁開6寸)開始,向少商穴(位于手指, 拇指末端橈側, 指甲根角側上方0.1寸)方向拍打。 第一次拍打時力度應較輕,然后逐漸增大,以手臂產生微微震動為宜。 手法不局限于拍打,也可按揉等。 拍打或按摩肺經每次以10~15分鐘為宜。拍打結束后,可用手心相互搓大拇指處3~5分鐘,從魚際穴(位于手外側,第1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搓到列缺穴(以左右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到達之凹陷處), 搓至皮膚微紅發熱效果更佳。
需要注意的是,拍打部位存在重度骨質疏松的不適宜用此法。
中醫認為, 白色入肺,多食白色食物可以補肺,如百合、銀耳、荸薺、山藥、秋梨、 芡實等,可起到滋陰潤肺作用。

掃碼收聽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