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劍峰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
簡支箱梁是高速鐵路橋梁應用最為廣泛的結構形式。為提升經濟性,在原有時速350 km 箱梁的基礎上,對不同設計時速下高速鐵路簡支箱梁采用降低梁高、自重等方式進行優化設計[1]。目前,大部分文獻偏重于箱梁的優化設計,對極限承載力的研究相對較少[2-3]。本文以時速200 km 高速鐵路優化設計后簡支箱梁為對象,采用理論計算分析和破壞試驗相結合的方式,研究其極限承載力。
對時速200 km 箱梁進行整體優化設計:梁高由3.0 m 降低至2.5 m,每孔梁的混凝土用量由316.1 t降低至255.5 t,混凝土用量降低了20%。與以往的部頒通用圖相比,在滿足時速200 km 的行車條件下,優化后的箱梁有效降低了自重,提高了經濟性。該箱梁為單箱單室、等高度簡支箱梁,梁端頂板、底板及腹板局部向內側加厚(圖1)。箱梁全長為32.6 m,計算跨度為31.5 m,橋面寬12.2 m,箱梁截面中心線處高2.584 m,梁頂基準線處梁高2.5 m。支座中心至梁端0.55 m,橫橋向支座中心距為4.0 m。

圖1 箱梁截面示意(單位:mm)
箱梁采用容許應力法設計,列車活載采用ZK 標準活載,其余設計荷載及參數參照TB 10002—2017《鐵路橋涵設計規范》、TB 10621—2014《高速鐵路設計規范》以及TB 10092—2017《鐵路橋涵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進行選取,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箱梁按容許應力法設計計算結果
建立箱梁有限元模型進行彈塑性分析,混凝土箱梁、預應力鋼絞線、普通鋼筋尺寸均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模擬。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材料參數取值見表2[4]。其中,楊氏模量已按實測值進行修正。

表2 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材料參數
為模擬結構塑性損傷與破壞,對3 種材料分別設置鋼筋屈服應力,建立混凝土塑性損傷模型。預應力鋼筋和HRB400 鋼筋屈服應力分別設置為1 860、400 MPa。C50 混凝土塑性損傷模型參數依據GB 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設置。利用等效降溫法施加預應力,并對模型施加自重和預應力,得到未施加外荷載的基準模型。
參照TB/T 2092—2018《簡支梁試驗方法預應力混凝土梁靜載彎曲試驗》計算加載值。加載等級為加載試驗中梁體跨中承受的彎矩與設計彎矩之比。通過加載在5 個截面上的集中力對設計荷載進行等效,分別對1.7、2.0、2.1、2.2、2.3、2.4級加載等級進行計算。橋梁塑性狀態下的計算結果見表3。可知,隨著加載力的增加,梁體各項計算指標增速加快,呈現出較強的非線性,表明模型已經進入塑性狀態。

表3 橋梁塑性狀態下的計算結果
2.4級荷載工況下梁體應力云圖見圖2。可知,普通鋼筋應力已經超過了屈服強度,跨中頂板上緣混凝土抗壓強度接近抗壓極限強度。

圖2 2.4級荷載工況下梁體應力云圖(單位:MPa)
試驗梁加載采用縱向5 排千斤頂加載,每排千斤頂縱向間距4 m。橫向采用梁點加載,加載點位于箱梁腹板中心處頂板,千斤頂橫向間距5.662 m,見圖3。其中,Pk為目標加載值。破壞試驗箱梁各級荷載單點加載力及跨中彎矩見表4,加載值與跨中加載彎矩根據TB/T 2092—2018進行確定。

圖3 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破壞試驗加載圖示(單位:mm)

表4 破壞試驗箱梁各級荷載單點加載力及跨中彎矩
為獲取破壞試驗過程中箱梁的狀態,對應變、撓度、支座位移進行測試。破壞試驗可采集內埋振弦應變計、電阻應變計等傳感器數據,跨中撓度、梁端位移使用全站儀測量。測試項目及設備見表5。

表5 測試項目及設備
3.3.1 跨中撓度
跨中撓度變化曲線見圖4。可知,跨中撓度隨加載等級增加而逐漸增加,最大撓度發生在2.475級,其值為299 mm。從整體的變化來看,在2.2 級之前撓度呈線性變化,2.25 級之后撓度呈非線性變化。拐點發生在1.30 ~ 1.40 級、2.00 ~ 2.05 級、2.20 級~ 2.25級。在試驗過程中,箱梁的受力狀態可分為4個階段:①加載等級小于1.3級時,箱梁處于線彈性工作狀態,跨中撓度較小。②加載等級達到1.3級后曲線出現拐點,表明梁體發生開裂,裂縫隨著加載等級的增加持續擴展。③加載等級達到2.0 級后,跨中底板普通鋼筋開始進入屈服階段,梁體撓度增速變快,但未呈現明顯的非線性變化。④加載等級達到2.25級后,跨中底板鋼筋已完全進入屈服階段,梁體撓度增速明顯變快,并展現出明顯的非線性變化,證明箱梁整體已進入塑性變形階段。

圖4 跨中撓度變化曲線
3.3.2 跨中底板鋼筋應力
跨中底板鋼筋應變變化曲線見圖5。可知:①在1.3級之前,普通鋼筋處于線彈性工作狀態。1.3級鋼筋應變增速較上一個加載等級有較大增加。說明底板混凝土發生開裂,混凝土退出工作,由鋼筋與混凝土聯合受力轉變為普通鋼筋和預應力鋼筋協同受力。②加載等級達到2.0級,鋼筋應變增速增加,說明部分普通鋼筋逐漸開始進入屈服狀態。當加載等級達到2.25 級后,鋼筋應變已經呈現明顯非線性增加趨勢,表明底板普通鋼筋已經完全進入屈服狀態。

圖5 跨中底板鋼筋應變變化曲線
3.3.3 梁端轉角
梁端轉角變化曲線見圖6。可知,梁端轉角隨加載等級增加而增大,與跨中撓度的變化趨勢一致。梁端最大轉角發生在2.475級,其值為7.7‰rad。

圖6 梁端轉角變化曲線
3.3.4 支座縱向位移
支座縱向位移變化曲線見圖7。可知,支座縱向位移隨荷載等級增加而逐漸增大。在2.475 級下,支座最大縱向位移達到105 mm,超過了支座縱向位移設計限值60 mm,證明支座縱向位移限值有較大富裕度。

圖7 支座縱向位移變化曲線
3.3.5 跨中上緣混凝土應力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可知,跨中上緣混凝土受壓破壞是判斷箱梁發生破壞的重要特征。跨中上緣混凝土壓應力變化曲線見圖8。可見,隨著加載等級的增加,箱梁上緣混凝土壓應力持續增大。當加載等級達到2.475 級時,混凝土壓應力達到了34 MPa,已經超過了軸心抗壓極限強度33.5 MPa。試驗梁上緣混凝土尚未發生受壓破壞,證明試驗梁混凝土強度具有一定安全儲備。

圖8 跨中上緣混凝土壓應力變化曲線
3.3.6 預應力鋼筋應力推算
預應力鋼筋伸長量與鋼筋應力呈線性關系。根據預應力張拉伸長量和張拉力之間的比例關系,利用梁端位移對底板預應力鋼筋應力進行推算。預應力鋼筋應力變化曲線見圖9。可知,當加載等級達到2.475 級時,預應力鋼筋的推算應力達到1 804 MPa,已經接近預應力鋼筋的設計強度1 860 MPa。

圖9 預應力鋼筋應力變化曲線
1)破壞試驗最大加載等級達到2.475 級,單點最大加載值達到2 789.3 kN。在最大加載等級下,箱梁已經接近極限狀態。有限元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吻合較好,驗證了模型的可靠性。
2)根據跨中撓度、底板鋼筋應力、梁端轉角、支座縱向位移、梁端上緣混凝土應力和預應力鋼筋應力計算結果可知,優化設計后箱梁的承載能力仍具有較大的安全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