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巍,斯琴塔娜,邱鳳萍,孟祥龍,苑年軍
(黑龍江省地震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
依蘭地震臺由于受到哈佳高鐵的影響,在依蘭縣松花江北岸煙筒山林場以南一公里新建觀測山洞,重新安裝了洞體應變儀,并行觀測兩年,本文全面梳理和總結新老兩套儀器從觀測環境、觀測資料內在質量、同震效應、降水、氣壓及主要干擾源等方面的異同點,并分析觀測資料質量出現差異的可能原因。
依蘭地震臺北部是小興安嶺余脈,西南部為張廣才嶺余脈,松花江與牡丹江在依蘭縣西北角匯合,倭肯河在縣城東北角與松花江交會。伊舒斷裂帶與勃利神樹斷裂也在依蘭縣交會,地質結構復雜,是黑龍江省中小地震多發地區。
依蘭臺形變觀測老山洞位于依蘭縣城東南郊,倭肯河流域,海拔約102 m,山洞進深約97 m,洞頂覆蓋層厚35~50 m,洞體巖性為黑云母片麻巖(表1)。依蘭臺形變觀測新山洞位于依蘭縣松花江北岸,巴蘭河流域,海拔約120 m,山洞進深約200 m,洞頂被覆厚度約為100 m,洞體巖性為花崗巖(表1)。依蘭臺新觀測山洞總長、密封門數量均比老臺少。依蘭臺新老形變山洞DSQ 儀基線長度不同(表1),其中:老臺NS 分量為21.56 m,EW 分量為21.76 m;新臺NS 分量為25.45 m,EW 分量為25.50 m。依蘭臺老山洞走向為相對簡單的“┐”型,進深短,抗外界干擾能力較弱;依蘭臺新山洞走向相對復雜,因為多加了一個斜邊,水管儀腔體布設像一個“U”型,NS、EW、NW 分量布設于山洞最里側,抗外界干擾能力較強。對比可知,依蘭臺新觀測山洞地質和構筑條件全面優于老臺站。

表1 依蘭地震臺新老形變觀測山洞概況與SSY 洞體應變儀基線長度對比
選取2020 年度依蘭臺新老洞體應變儀觀測數據,統計數據連續率、完整率、年變幅及年零漂等指標,對觀測數據進行一般性評價,并以相對噪聲水平M1 和M2 波潮汐因子相對中誤差作為指標,評價觀測數據內在質量。觀測資料質量評價結果見表2。

表2 依蘭臺2020 年度新老臺站觀測資料質量評價結果
由表2 可知:(1)老臺因受觀測場地和儀器老化情況的共同影響,連續率和完整率均比新臺差很多,年變幅和年零漂均比新臺少;(2)新、老臺洞體應變內在質量的指標中,各個指標參數相差不多,表明新、老臺洞體應變觀測數據觀測質量基本相同。由此可見,新臺洞體應變觀測質量要比老臺好一些。
以相對噪聲水平M1 和M2 波潮汐因子相對中誤差作為資料內在質量評價指標,2020 年每月新、老洞體應變觀測數據,繪制相對噪聲水平M1、M2 波潮汐因子相對中誤差對比曲線,如圖1 所示。因觀測山洞地質特性的差異,新、老臺相對噪聲水平M1、M2 波潮汐因子中誤差均值和均方差存在顯著差異。

圖1 新、老臺洞體應變潮汐因子中誤差曲線圖
新、老臺洞體應變觀測數據均記錄到2020 年1 月29日在古巴南部某海域發生M7.7 地震,震源深度10 km,震中距12 070 km(圖2)。新臺洞體應變北南向最大振幅:182.4×10-8角秒,東西向最大振幅:142.9×10-8角秒,持續時間:50 min;老臺洞體應變北南向最大振幅:111.1×10-8角秒,東西向最大振幅:80.7×10-8角秒,持續時間:83 min。可以看出:老臺記錄的地震波形最大振幅比新臺大將近一倍,持續時間基本相同。可能是由于新臺臺基為花崗巖,老臺臺基為黑云母片麻巖,花崗巖比黑云母片麻巖造成的彈性形變大的原因造成(圖3)。

圖2 依蘭地震臺新、老臺洞體應變記錄到2020 年1 月29 日在古巴南部某海域發生M7.7 地震

圖3 新、老臺洞體應變記錄到2020 年1 月29 日在古巴南部某海域發生M7.7 地震(同軸曲線對比)
地震形變觀測資料包含大量氣象類因素的干擾信息,如氣壓、降雨、溫度、濕度等干擾,給地震形變觀測異常識別帶來困難,而洞體應變觀測氣象干擾因素主要為氣溫和氣壓。
新、老臺洞體應變觀測未受氣溫變化影響,夏季溫度高(圖4),冬季溫度低(圖5),新、老臺洞體應變觀測數據變化正常,未發現異常現象。

圖4 新、老臺洞體應變與氣溫分鐘圖

圖5 新、老臺洞體應變與氣溫分鐘圖
2020 年5 月31 日21 時-22 時氣壓出現劇烈波動變化,造成老臺洞體應變北南向和東西向觀測數據出現固體潮畸變(圖6),北南向最大變化幅度61.8×10-8角秒,東西向最大變化幅度51.8×10-8角秒。新臺洞體應變數據北南向和東西向未發現異常現象。氣象三要素儀器布設在老臺,距離新臺直線距離約30 km,可能新臺周邊的氣壓未發生劇烈波動,因此新臺未受到氣壓干擾影響。

圖6 新、老臺洞體應變與氣壓分鐘圖
2020 年8 月3 日22 時-23 時老臺記錄到降雨量2.9 mm,導致老臺洞體應變北南向和東西向出現固體潮畸變(圖7),北南向最大幅度70.4×10-8角秒,東西向最大幅度48.2×10-8角秒。新臺洞體應變北南向和東西向觀測數據未發現異常現象。此次降雨對老臺洞體應變觀測數據造成的干擾較大,對新臺洞體應變干擾較小。
2020 年05 月02 日老臺洞體應變受東側3 km 哈佳高鐵影響,導致數據出現固體潮畸變,表現為固體潮擾動,北南向最大變化幅度67.9×10-8角秒,東西向最大變化幅度73.4×10-8角秒。哈佳高鐵位于新臺南側30 km,未受到哈佳高鐵干擾,觀測數據記錄到良好的固體潮,未發現異常現象(圖8)。

圖8 新、老臺洞體應變受哈佳高鐵干擾圖
前兆地震臺站防雷工作是一項長期而且重要的任務,在做好避雷地網以及四級避雷防護的同時,要定期檢查防雷系統,做好日常維護工作,做到有問題及時解決,盡量保持儀器系統運行,保證產出的前兆資料真實、連續、可靠。通過對2020 年度依蘭地震臺新、老洞體應變儀觀測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1)觀測山洞進深大,被覆厚,有助于減少外部環境干擾。
(2)洞體應變裝位置應遠離洞口,減少人為干擾和儀器故障,有助于提高觀測資料的連續率、完整率。
(3)哈佳高鐵干擾源對依蘭臺新、老臺址產生的影響存在差異,地處巴蘭河流域地區、巖性為花崗巖的新臺址,對比地處倭肯河為黑云母片麻巖的老臺址,所受影響基本為零。
總之,降水、氣壓因素在不同的地理、地貌、氣候環境下,對伸縮儀觀測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觀測山洞良好的地質條件是伸縮儀觀測的堅實基礎,減少儀器故障,避免人為干擾,降低環境影響,提高儀器運維能力,是保證觀測資料內在質量、長期穩定性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