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作人



最近看了一部新歌劇,內心受到很大的震動和啟發,這部歌劇的名字叫《唐家灣僑批》,是由珠海演藝集團創作并演出的。
為什么說這部歌劇使我的內心產生了震動和啟發,是因為它的創作意念、創作構思、創作著眼點與以往的歌劇作品不同。面對當今社會,它深挖了一個時代的歷史印記,還原了中華民族誠信誠愛的傳統,以活生生的悲劇事例,“映射”出中華民族偉大的同胞情、民族情和仁愛情,從而使每一個觀眾都能夠通過這部歌劇感受到人性的回歸,人性的表現和人性的升華。
《唐家灣僑批》是由珠海市委宣傳部、珠海高新區管委會出品,珠海演藝集團制作和演出的。該劇集中了國內一批優秀的歌劇工作者。
歌劇《唐家灣僑批》歌頌的是一種民族大愛,劇情從華工梁誠如為阻止女兒被賣南洋,急忙趕赴家鄉卻在途中殞命,臨終前留下的一封“批”開始,串聯起迫不得已賣女的梁董氏和梁彩云母女、久臥病榻的婆母、一諾千金的僑批局主事唐有信夫婦,還有與梁誠如感同身受的眾多華工。劇中既描寫了梁董氏一家命運多舛的悲慘遭遇,也反映了唐有信夫婦及眾多海外華工的善舉和義舉,展現了苦難歲月中義薄云天的同胞情,折射出中華民族根植于骨髓、流淌于血液的大愛。
這部歌劇的內容雖沒有那種波瀾壯闊的斗爭和激情豪邁的沖突,但它從另一個角度挖掘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優良美德,將樸素真摯的民族感情和人性特征盡情歌頌,并以這一點為主題,重塑了一個偉大民族數千年傳世的光輝形象。
誠信誠愛誠摯誠孝
誠信誠愛、誠摯誠孝,是我對《唐家灣僑批》這部歌劇創作立意上的評價。編劇在這部劇中,以貧苦農婦梁董氏為中心,圍繞著從海外輾轉而至的一封僑批,展開了一個人性觀與同胞觀交織在一起的感人故事。在這里,編劇首先推出的是在海外謀生十年的梁誠如,并以他在絕命時的一封僑批及攢下的一百大洋,引出了以僑領為首的眾同胞在危難時,為解救即將被賣為傭的梁誠如女兒慷慨解囊。
接下來,僑批傳到大陸的僑批局,主管事唐有信身為民族資本家,對自己的同胞懷有質樸的深愛。在批資未能兌現之際,為了搶時間救下梁誠如的女兒彩云,毅然變當家資,還搭上夫人陪嫁的首飾,來到運送“豬仔”的碼頭。雖然此刻為時已晚,彩云已被帶上大船離港遠去,但這對夫婦善良無私的舉動,給現場的每一位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他們對待僑批局業務的重視、認真與執著,同樣使人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誠信本能的回歸。
編劇在這里,以人性的角度和平常心的心態,令人信服地塑造了唐有信、唐夫人這對民族資本家夫婦,將他們本性的善良和誠摯的樸實展露無遺。
又從另一條線索上,對屈辱歷史進行尖刻申訴,傾訴了梁董氏一家的悲慘遭遇。無論是病臥在床的婆婆、被賣為傭卻又遭遇海難的孫女彩云,還是遠死他鄉的梁誠如和悲苦交加的梁董氏,他們一家在劇中屢次出現的悲慘遭遇,是作者內心對一個黑暗時代的悲憤控訴和“反襯”鞭撻。而梁董氏多年來伺候因病臥床的婆婆,彩云為了給祖母治病而被迫被賣為傭這樣的劇情安排,也盡情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誠孝美德。
通過這部歌劇,我尤感編劇在人物塑造方面手法的巧妙。他通過戲劇邏輯的發展和情感積累的迸發,很好地樹立了唐有信夫婦、婆婆與彩云,尤其是梁董氏的典型性格(善良、孝順、明理、大度)與典型情感,為全劇的戲劇展開及情節發展做足了鋪墊,也為整部歌劇內涵宗旨的闡述與表現提供了豐滿的積淀。
《唐家灣僑批》的人物塑造是成功的,而它的戲劇性發展也是獨特的,它并不像其他歌劇那樣,要通過殊死的搏斗和對立發展來達到戲劇性高潮,而是以感情的遞進和突發事件的強烈刺激來達到戲劇性高潮。劇中,當梁董氏得知女兒彩云遭遇海難身亡時,她心中的一切希望和信念都在瞬間被擊碎,在強烈的刺激下,她以一段高難度的戲劇性詠嘆調《大海,我恨你》,唱出了自己全部的悲哀與憤恨。此時,全劇的戲劇高潮驟然達到了頂點,而觀眾內心中的強烈起伏,亦同樣隨著歌劇感情的升溫而奔涌起來……這種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真的是編劇個人能力與功力的集中體現。
以情為源以戲為本
《唐家灣僑批》最成功的地方是它的音樂,作曲家孟衛東(十余部歌劇的作者)為其傾注了近半年時間的心血。這部歌劇在我看來,可以說是孟衛東歌劇創作中“更上一層樓”的作品。孟衛東以往寫的歌劇,抒情性突出,戲劇性強烈,民族性的升華非常奇妙(如《呦呦鹿鳴》《紅船》《天使日記》《塵埃落定》等)。而此次創作《唐家灣僑批》,孟衛東的音樂寫得更加細致和細膩,其中很多優點都是帶有突破性的。例如宣敘調,孟衛東在寫作時,首先抓住了中國語調語氣的特殊性,確立了宣敘調的風格走向,然后再將宣敘調的音調先在器樂中找順(音型、音調、節奏、移調),再以聲樂加以潤色。由此而形成的宣敘調顯得十分自然,朗朗上口。例如唐有信在打算盤時所唱的宣敘調,臺上的三位演員用宣敘調唱著口訣,下面則輔以三弦的伴奏,聽起來顯得既和諧又順耳,十分恰到好處。
孟衛東的詠嘆調寫作已經達到了流暢而嫻熟的地步,他能夠將角色的復雜情感夾雜著內心的思想一并噴涌而出,以詠嘆調寬泛的結構和復雜的調性變化,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展露無余(如二幕三場中梁董氏唱的詠嘆調《大海,我恨你》)。而這種將人物內在情感和內心感觸用細膩的音樂加以表達的手法,是19世紀偉大的歌劇大師威爾第首創的,他的這種首創將歐洲的歌劇藝術提高到了一個新階段。如今孟衛東在中國歌劇創作中也嫻熟地使用了這種手法,應該說,這在中國歌劇創作中也是一次突破。
《唐家灣僑批》的音樂還有一點寫得好,那就是整體結構的一致性及富有邏輯的抒情連接。這部歌劇的音樂十分交響化,很多動機和主題的進行,都與人物的戲劇內容緊密相連,其發展也非常順暢自然,沒有不符合邏輯及曲式規則的突兀與蠻干。劇中除梁董氏的唱段感人至深外,唐有信夫婦、婆婆、彩云、蘇義天等人,都有出色的詠嘆調及重唱段落,而全部的唱段,都體現出了旋律動聽,音樂感人的特征。例如一幕三場中彩云的詠嘆調《忘不了》、二幕二場中婆婆的詠嘆調《我的彩云在哪里》、二幕三場中梁董氏、梁誠如、彩云的三重唱《想在心里淚汪汪》等,都是該劇中富有特點且感人至深的唱段。
此外,歌劇的配器寫得尤其好。孟衛東的歌劇,其樂隊部分的寫作往往都是亮點,在《唐家灣僑批》中,這一點表現得尤為明顯。我在劇中聽到,孟衛東的配器非常細膩、講究,聲部的運用、旋律的走向、和聲的轉換、節奏的變化等,處處都糅合在了劇情的內涵中。很多器樂的烘托與陪襯,也為詠嘆調、宣敘調及重唱做出了靈活的引導與鋪墊。而交響性的戲劇場面,樂隊的演奏則是有條有理、胸有成竹,并非鋪天蓋地的狂躁,其中銅管組的運用顯得恰到好處,既起到了宣泄震懾的作用,又沒有喧賓奪主的壓唱,其分寸的把握十分精準。
一部歌劇演出的成功,導演所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在導演參與創作工作前,作品的一切都是紙面上“死”的東西,而要真正要把它“立”起來,變成活生生的舞臺呈現,就一定要靠導演的設計、安排和具體實施。
《唐家灣僑批》的導演是廖向紅和鄧一江,二人都有著豐富的歌劇執導經驗。尤其是廖向紅,她曾經執導過《運河謠》《方志敏》《呦呦鹿鳴》《天使日記》《塵埃落定》《一江清水向東流》等歌劇,是目前國內歌劇界中具有特殊影響的人物。廖導此次執導《唐家灣僑批》,除充分發揮了以往的風格外,還格外注重角色心理的體現與表演,對于劇中的各色人物,都賦予了其應該表現的思想內涵和感情個性,對全劇由抒情積累而激發的戲劇性高潮,亦進行了富有邏輯和逐漸提升的爆發式處理,從而使整部歌劇的演出始終處在以情為源、以戲為本的情形之中。
個人感覺,廖導在執導過程中特別注重對演員舞臺感方面的要求,且對每一個演員的情感釋放、演唱狀態、心理承受度,都有著嚴密的把握。廖導很能理解作曲家的音樂構思,她總是能令歌唱演員在最好的環境中以最好的狀態演唱,使他們得以在演戲的同時唱出自己最完美的聲音。廖導還擅長浪漫的情感處理,在二幕三場中那段虛幻境界的三人相會戲中,廖導以“幾何狀”的舞臺調度與造型,配以“蒙太奇”(電影技法)似的朦朧效果,同時借助舞美和多媒體技法,將那段夢幻般的,帶有神秘色彩和期望感的場面導得惟妙惟肖,使現場觀眾無論在視覺上還是情感上,都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此我認為,執導《唐家灣僑批》,廖導在歌劇導演專業上也是更上了一層樓。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老導演鄧一江的幫助、扶持和把關。
全力以赴展現實力
珠海演藝集團創演這部歌劇是非常艱難的,集團中所有參演的人員,均付出了極大的努力。由于當地黨政領導、宣傳部門及文化部門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在集團董事長鄒建紅的大膽策劃、大膽主持下,最后這部講述一段守信重諾的往事,展現一群華僑愛國愛鄉愛親人的精神面貌的歌劇,終于成功地“立”在了舞臺之上。
參演這部歌劇的主要演員均為珠海歌舞團的演員(除呂薇、李揚、楊熠),這些演員專業能力非常突出,其水平完全超乎我的想象。觀看簡歷后我才發現,他們大多畢業于國內著名的音樂學院,有的還曾經留學國外高等學府。
我此次看了兩場演出(AB組各看一場),總的感覺是實力均衡,各有千秋。
先說A組,飾演梁董氏的呂薇近年來多次在歌劇舞臺上一展風采。她此次演出對我的震動很大,無論是唱還是演,都可以說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梁董氏是一個性格善良、執著堅定的女子,內心的情感豐富而又悲切,作為歌劇角色,它有著很強的戲劇色彩,其舞臺形象和內心世界非常不好塑造和體現。然而呂薇卻以超強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完成了這個角色,這一點是很了不起的。我個人感覺,呂薇在這部劇中除了表演成熟外,在演唱上亦有了相當大的變化。為了達到某種強烈的效果,她甚至改變了自己原有的唱法,并以強有力的戲劇表現力完成了劇中相當艱難的詠嘆調。
呂薇的演唱還有著抒情性突出、表現力寬泛的特點,音樂的承載范圍亦很豐富。而這些優點有些在以前是沒有的,因此可以看出,呂薇這一次的確是大大地進步了,她越來越像一位歌劇表演藝術家而并非單純的歌者了。
飾演唐有信的李揚是一塊極好的男高音材料,我曾經聽過一次他的演唱,當時就對他十分贊賞,這回第一次看他演歌劇,真的是給我帶來了不小的驚喜。李揚的聲音高亢明亮,音色細膩而富有光澤,是那種具有“純正感”的男高音。他在劇中的演唱聲音非常集中,抒情性異常柔美,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具有延綿效果的感染力。李揚的表演也十分到位,劇中一舉一動、一招一式,都能夠讓觀眾信服。
飾演唐夫人的張楨子亦有著很好的聲音和舞臺形象,她的演唱亮澤柔美,有著大家閨秀般的“文質彬彬”(主要詠嘆調《看同胞賣豬仔背井離鄉》)。飾演梁誠如的楊熠聲音厚重,氣息沉穩,演唱起來很有傳播式的“氣場”,而梁誠如這個角色,也被他飾演得成熟質樸,在角色分寸感上,他則很有準確的把握。飾演蘇義天的雷皓程是一個宏亮型的男中音,他的聲音很先進,我非常喜歡。這個小伙子很有歌劇表演潛力,今后應該好好培養。飾演婆婆的劉倪汝不愧為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畢業生,她的聲音溫厚寬泛,氣息平穩堅定,音樂、音樂都很有表現力(主要詠嘆調《叫一聲媳婦苦了你》等)。她飾演的婆婆與角色十分貼近,表演上亦逼真到位,很是值得贊賞。飾演彩云的林青留學于俄羅斯,她是一位輕巧明亮型的女高音(花腔似的),林青的聲音特點是亮澤清晰,穿透力強,劇中彩云的幾段高難詠嘆調及重唱,她都完成得很漂亮,而在舞臺上飾演十幾歲的小姑娘,林青的表現也很貼切,很適度,其忘我的投入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下再說B組,這里實際上就說兩個人,即飾演梁董氏的李步凡和飾演唐有信的董斌。這兩個人都是珠海歌舞團自己的主打演員,他們的表現水準,代表著珠海歌舞團的頂尖實力。
李步凡是畢業于哈爾濱音樂學院的年輕演員,她的歌唱實力不容小覷,當晚她的演唱從聲音上講絲毫不亞于呂薇,尤其是那段戲劇性詠嘆調《大海,我恨你》,簡直唱得如泣如訴。其歌唱技巧的運用、音樂情感的迸發、戲劇張力的擴展,達到了感人至深的地步。但唯有一點,她的舞臺表演缺乏經驗,與呂薇相比,一招一式都有著明顯的差距。再有就是全劇的演唱穩定性不如呂薇,前半場過于緊張,后半場才逐漸放開而達到了正常的狀態。
另一個是飾演唐有信的董斌,董斌也是一位實力超強的男高音,曾經留學意大利。當晚他的演唱聲音非常好,音色上并不輸李揚,然而在整體的連貫與銜接上不如李揚,表演上也略顯拘謹,而這些都是由于實力與經驗上的差距所致的。
最后要說的是兩場演出中飾演僑領的蘭凱,他是沈陽音樂學院畢業的學生,其先天條件和專業功力都不錯,只是到了舞臺上好像只會唱不會演,動作上略為僵硬感和不自然(第二場稍好),衷心希望他今后在更多的演出實踐中加以磨煉和提高。
《唐家灣僑批》是一部大歌劇,藝術上的綜合性十分突出。在這部歌劇中舞美、燈光、服裝、造型、多媒體等,都有著出色的設計與展示。尤其是舞美和多媒體,其動靜的結合、寫實與寫意的結合、虛與實的結合等,都表現出了頗具感染力的效果,特別是海難那場,舞臺上道具的大開大合,多媒體在屏幕上的大海怒濤,演員在黑暗中揮舞著絕望的手臂……真的具有瓦格納《漂泊的荷蘭人》的場面效果,為此我特別要向丁丁、崔厚棟及導演廖向紅表示致意。
此次歌劇演出,合唱團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個合唱團是珠海演藝集團愛樂合唱團,他們在合唱指揮樊潔的帶領下,以刻苦的精神投入排練,最終在舞臺上顯示出良好的聲音和形象。值得一提的是,珠海演藝集團合唱團本非職業歌劇合唱團,并沒有受過歌劇表演的專門訓練。然而這些年輕的歌唱家們不怕艱苦,努力學習和訓練,經過磨煉,最終圓滿地完成了歌劇演出任務。當人們聽到他們在舞臺上聲音融合的合唱段落(《望鄉》),看到那些形象生動的舞臺表演時,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一支準專業的合唱團。
擔任此次歌劇演出的寧波交響樂團亦值得表揚。這個樂團是一支年輕的職業交響樂團,樂團成員很年輕,但技術功底非常扎實,當晚他們在青年指揮家朱曼的指揮下,發揮出了很好的演奏狀態。朱曼是中央歌劇院常任指揮,我國第一個指揮博士,近年來活躍在國內歌劇及交響樂舞臺上,其技術和經驗都是較為突出的。當晚,他們的合作珠聯璧合,卓有成效,為整部歌劇的成功演出助了力、添了彩、立了功。
珠海演藝集團是了不起的,成立僅三年,就以如此突出的成績躍入歌劇藝術的殿堂,這不得不說是一個令人震驚的奇跡。據悉,該集團8月還要上演創作舞劇《水上新娘》,這又將是他們在藝術上的一大奮進。祝賀珠海演藝集團,祝賀珠海演藝集團的全體藝術家。愿他們在今后的藝術前進之路上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