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兵武
鐵道警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3
2017年我國正式啟動建設體育特色小鎮計劃項目,旨在依托當地傳統文化項目、體育休閑運動及體育競賽活動等具有當地特色的資源,并結合當地有利條件,以當地的體育文化為特色區域進行打造,該政策對推動我國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具有積極作用。中華武術文化博大精深,在體育小鎮建設全面推行的背景下,需要將當地傳統武術與地方特色相互交融,形成獨具特色的武術旅游產業一體化的綜合體對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武術特色小鎮的建設,會為未來城鎮的快速發展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該戰略要求逐步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提出,為新時代我國鄉村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同時為鄉村發展明確了基本思路。建設特色小鎮,可以使鄉村得到振興、使城鄉得到融合,而這一過程,就是把鄉村優美環境、人文風俗、歷史文化、特色資源在空間上進行集中和集聚,以特色產業為支撐,以基礎設施為條件,以生態宜居環境為吸引,推進生產、生活、生態融合共生的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升,相應需求也會隨之提升,不再單單滿足于吃穿住行等物質層面的日常基礎需求,而是將這種需求提升到精神層面。生活富足、時間充裕、追求人生意義,人民群眾將目光投向了旅游產業,鍛煉身體、保持健康、追求人類極限,人民群眾將目光聚集在體育活動項目上,致使旅游業、體育產業,得到迅速發展。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第三產業——服務產業崛起,體育旅游產業登上社會舞臺,進入公眾視野之中。在大環境的推動下,政府部門也不斷推出與體育產業、體育旅游業及特色小鎮等方面的政策,為體育特色小鎮的重大飛躍做出了有力的貢獻。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共同打造而形成了體育特色小鎮。體育特色小鎮的出現,使人民群眾在生活上,得到了不同的體驗,同時,也建立了人民群眾一種新的消費觀。“體育+旅游”發展模式加快了各地區城鄉一體化發展道路的進程,拉動了區域經濟、城市環境、就業崗位的增長與改善。

表1 關于體育小鎮建設相關政策統計表
中華武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且連綿數千年而未斷,其文化已深深植入國民心中,其傳承力與發展潛力不可估量。隨著社會發展,把建設武術特色小鎮,作為當地特色的明信片,不僅能振興中國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提升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還能以此為特色亮點,提升小鎮文化內涵,以此建立特色,帶動形成武術特色小鎮。對本地區特色體育資源——武術資源進行深入挖掘提煉,實地考察論證后選擇出該地區具有特色與代表性的旅游景區,使兩者進行結合,如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把二者融為一體,進行總體建設與開發,在特色小鎮的建設中,建設出具有特色的武術文化小鎮,使體育旅游業與武術業的建設符合當地百姓群眾的需求,同時,更適合現今“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我國社會發展的需求。
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城鎮化快速發展,如1982年有236個城市,2664個鎮,2010年增至665個城市,19410個鎮。特別是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達到6.91億,超過50%(51.27%)以后,標志著中國城市社會的來臨。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中,再一次提出了“城鎮化”,并且將城鎮化建設作為未來中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推動力。至2014年全國城鎮化率達54.77%,作為欠發達的中部地區代表安徽省也達49.15%,人口城鎮化是實現“中國夢”之“城市夢”的重要途徑。未來中國的快速城鎮化還將持續20年左右。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現今我國城鎮步入快速發展車道,農村與城市之間的橋梁、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各種出行工具的不斷完善并趨于合理化,交通的便捷能夠使周邊人口快速到達城鎮,因此,旅游路線開發便捷,公共設施的完善也能夠給人民帶來便捷的體驗。
在“鄉村振興”理念下,國家開始建設以武術為特色的小型城鎮。武術特色小鎮的建設,使小城鎮面臨了更多的新的發展機遇。武術特色小鎮的建設,讓小城鎮的經濟實現發展。建設武術特色小鎮,使人們的生活更充滿活力,同時豐富當地的民俗文化,人們對于傳統文化可以得到更多的了解,促進當地鄉村民俗文化振興。在經濟方面,建設武術特色小鎮可以帶來無數的體育愛好者、旅游愛好者進行游玩與參觀,提升了當地的地域特色,促進旅游產業發展,一定程度上增加就業崗位,降低了城鎮居民的失業率,提高了居民的收入,生活水平也隨之得到提升,激發了人民實現鄉村振興的熱情,大大地帶動了城鎮經濟的發展,同時,為“鄉村振興”帶來了物質基礎。
武術特色小鎮的建設,使小城鎮的產業實現轉移。依托“武術產業”,縱向從產業生產到產業應用和產業服務延伸,橫向使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的融合發展。在武術特色小鎮的建設中,小城鎮產業跨界融合成為“武術+”發展的新常態。如“武術+互聯網”等特色發展模式。逐步實現精準定位于武術,以武術特色立鎮,構建武術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形成小城鎮大產業的格局。與此同時,建設武術特色小鎮,可以帶動大量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實現小城鎮的人才振興,不僅可以使小城鎮變得青春活力,更可以緩解就業壓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武術特色小鎮的建設,使“城鎮化”得到了快速轉型。建設武術特色小鎮,在頂層設計的時候就將綠色理念、綠色方案和可行性設計規劃好。武術特色小鎮設計建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鄉村及小鎮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友好關系,與綠色生態環境的共生,大力采用現代化生態技術,優化鄉村及小鎮的宜居等,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城鄉”一體化建設發展進程。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特色小鎮使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以特色小鎮為載體,可加快鄉村振興進程。在“鄉村振興”發展戰略這一背景下,武術特色小鎮的建設,符合了當前政府有關特色小鎮的發展理念,從根本上增強了鄉村的內生發展動力,與此同時,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大夢想鑄造出強有力的基石。
早在“十三五”規劃中就指出,要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推動新型城鎮化,加快特色小鎮建設。武術特色小鎮是體育產業與新型城鎮化相結合的建設成果,因此,在武術特色小鎮設計建設過程中,首先,就要加大對武術特色小鎮的支持,加大對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動快速交通路線建設以及周邊基礎環境設施建設。同時,為特色小鎮提供支持政策,合理規劃建設方案,提供基礎公共服務保障。推動武術產業、小鎮服務一體化進程,形成成熟的武術特色旅游服務小鎮。從而也能夠實現鄉村經濟發展,推動鄉村小鎮特色化發展同時也為武術發展帶來一定空間。
在武術特色小鎮建設中,要以“特色”為核心,突出自身特色優勢,逐步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武術特色小鎮。因此,在武術特色小鎮建設過程當中,應選擇差異化的資源融合,凸顯武術產業的特色。在武術特色小鎮建設中,應該充分結合當地實際,充分發掘武術歷史人物和武術歷史故事等,可為游客展示武術人物傳記、歷史故事等素材,增強特色小鎮吸引力。另外,融合休閑娛樂項目,增加武術特色小鎮的多樣性,充分發揮武術項目多樣性的特點,根據游客群體需求,以休閑娛樂為主,開發武術特色項目。如騎馬、射箭、飛鏢等諸多項目,結合小鎮的自然環境,布置武術影視中的橋段、場景,游客以騎馬體檢馳騁的感覺;設置射箭場地合飛鏢場地,給游客多樣性體檢娛樂。還可結合健康生活體驗,發掘健身養生休閑項目,如太極、八段錦等健身養生項目。多樣性項目的設置,以此可打造以武術為特色的多功能特色小鎮。
生態文明建設是當前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重大課題,它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就指出了生態文明發展的重要性。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較以往更注重生態文明發展,因此在建設武術特色小鎮過程中,應更加注重生態文明發展,推動建設生態文明型與鄉村振興共進模式的武術特色小鎮。在合理有序建設武術特色小鎮的過程當中,應依托當地有利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因地制宜地開發與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以“利用”為主、以“開發”為次,形成新型可持續發展特色小鎮。武術“天人合一”思想與生態文明思想相結合,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相融相生的和諧理念。發展“自然、生活、休閑、健身”相融合理念,開發生態旅游與武術項目相結合資源項目,堅持武術理念與自然相結合、武術理念與社會理念相結合的共生和諧之態。繼承與發展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形成生態文明好、武術文化深、小鎮特色強的生態文明型武術特色小鎮。
武術特色小鎮的建設,以“鄉村振興”發展戰略與“特色小鎮”建設這兩大政策為支撐點。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武術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當中,要加快推進武術特色小鎮建設支持,為特色小鎮提供支持政策,合理規劃建設方案,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推動武術產業、小鎮服務一體化進程,形成成熟武術特色旅游服務小鎮。不斷打造以武術為核心的多功能特色小鎮,突出自身特色優勢,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武術特色小鎮。武術“天人合一”思想與生態文明思想相結合,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相融相生的和諧理念,建設生態文明型與鄉村振興共進模式。實現武術特色小城鎮的振興,推進小鎮振興發展,從而推進武術與小鎮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