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澤瑋

掃一掃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熱歌《萬疆》里有句歌詞“我何其幸生于你懷”,用來形容我對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感情,再恰當不過了。我為能在這所積淀著濃郁紅色基因的學校就讀而感到萬分自豪,更是在這里找到了未來人生的前行方向。
近年來,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持續推進思政課建設,舉辦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理論名家講壇,開展了“我的一堂思政課”大賽、“新青年故事會”大賽等活動。學生們都踴躍融入其中,我也不甘人后、積極參加。我從一節節思政課中汲取養分,在一次次名家講壇中了解祖國的現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一次次大賽中提升自我,從中感受到了激情澎湃的紅色力量。
未來的日子里,我要加倍珍惜在校園的這段時光,汲取足夠的精神養分并學以致用,從而“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中華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堅信“我不負青春,青春定不負我”,讓青春在為黨、國家和人民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作者系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20級博士研究生)

趙靜怡

掃一掃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當年軍工圣殿,今日精英搖籃……”每次聽到《哈爾濱工程大學校歌》,我就仿佛看到了創校之初“哈軍工”人的艱苦奮斗歷程。先輩們用自己的智慧、青春和熱血,為中國高等軍事技術教育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精神就是力量”,去年參加的一次比賽,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上個學期,我以《疫情下的中國力量》為題,參加了哈爾濱工程大學第三屆“我的一堂思政課”大賽。在此次備賽過程中,我深入學習了偉大抗疫精神的豐富內涵,充分認識到“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深刻感受到偉大抗疫精神是無比強大的中國力量,是我們當代青年成長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
經過激烈的比賽,最終我取得了一等獎的佳績。興奮之余,我更堅定了信心,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我一定要努力傳承“哈軍工”榮光,努力成為一名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的馬克思主義傳承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出力量,“揚帆遠航,向前,向前”!
(作者系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2021級碩士研究生)

郭乘志

掃一掃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2021 年,全國范圍內舉行高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烽火實踐團也聞令而動,在4天時間內組織安排了1場革命史專題講座、1場紅色電影、4場成員交流學習,規劃了3個不同主題、涉及11個地點的實踐學習路線,向基層黨員群眾有效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我作為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生,有幸參加了此次社會實踐活動。
那段日子里,我跋涉在基層、奔跑在一線,看到了很多平時沒接觸過的新鮮事物,也看到了基層黨員群眾見我們來宣講時那欣喜的目光,更聽到了他們接受宣講后由衷的贊嘆。我深深感受到,“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真正在校園與社會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通過這座橋梁,我們對社會有了更多的了解,對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大學生長時間生活在“象牙塔”內,難免對國情認識不夠、對政策把握不透。只有沉下身子,到群眾中去,才能真正有所作為。
我想,我未來人生的努力方向就是——在廣闊天地中施展自己所學,為黨多做穩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事,多做謀長遠、打基礎的事。
(作者系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19級本科生)

楊清逸

掃一掃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就是要堅持“馬院姓馬,在馬言馬”的鮮明導向和辦學原則。在我看來,作為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一名學生,“在馬言馬”的真正內涵,既在于發聲和表達,也在于學習和鉆研,更在于探索和踐行。
作為馬院學生,如何在實踐中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呢?正當我苦思之時,堂哥啟發了我——他是一名現役軍人,曾參與過抗洪搶險等重大緊急任務。有一次他偶然說起自己執行任務時充滿驚險的經歷,使我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由此我想到,作為一名當代青年,如何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哪怕一點有益的事情?堂哥的故事也許就是最好的答案。
于是,我主動報名加入了哈爾濱工程大學國旗護衛隊。當我終于穿上軍禮服、手握禮賓槍站在國旗下,聆聽著《義勇軍進行曲》,那一刻,我心中滿是驕傲,由衷懂得了如何踐行“在馬言馬”。
此后,我利用假期去實踐調研,探索運用新媒體技術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去省圖書館搜集并學習馬列原著……我想,我今后的人生道路,將和“在馬言馬”永遠結緣。
(作者系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20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