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洪娟
2020 年春節前后,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突襲而來,歷時兩年多,疫情仍在持續,是一線醫務人員義無反顧地投身于這場疫情攻堅戰中。如何保障醫務人員的權益,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呢?在此特殊情景下,公立醫院現有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面臨著挑戰,為了適應新情況新要求,需要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革。筆者以某縣級公立醫院的具體工作為例,進行探索剖析。
公立醫院的性質決定了它是為人民群眾提供醫療保障服務的。隨著縣區居民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上升,公立醫院的日常工作任務也在不斷增加,人力資源日趨緊張,導致醫務人員負擔加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公立醫院醫務人員除要做好日常工作以外,還需要以“備戰”狀態投入到突發應急事件中。疫情發生后,醫院一方面要組織人員承擔院內疫情防控工作,抽調與新冠肺炎診療救治密切相關的專科(如感染科、呼吸內科和重癥醫學科等)醫療專家組成疫情防控專治工作組,使人力資源需求增加;另一方面,發熱門診、核酸采樣點、預檢分診、隔離留觀病區、負壓病房等人力資源需求也在增加。此外,醫院還要選派醫務人員支持外院以及馳援湖北、滿洲里、河南抗擊疫情,諸多因素都對本來就緊張的人力資源提出了新的挑戰。
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對醫務人員的體能、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一線醫務人員都是第一次經歷,長時間處于高負荷工作環境中,承受了巨大的生理以及心理壓力,心理問題遠遠高于普通醫務人員。因新冠肺炎的特殊性及醫務工作的高強度性,一線醫務人員情緒緊張,倍感壓力,睡眠受影響。若他們的壓力不能及時緩解,情緒不穩定,將會降低機體技能和工作效率,影響身心健康和醫療質量安全。
疫情防控情勢嚴峻,對醫務人員的知識儲備和業務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醫院可能對醫院感染等方面培訓力度和重視程度不夠,醫務人員,特別是工勤人員,業務能力無法滿足現狀需求。工勤人員是醫院衛生正確性及依從性比較薄弱的群體。除此之外,外包公司的工作人員因流動性強、管理水平一般、學歷層次較低等問題,加上院感操作規程和疫情防控培訓較少,也無法滿足疫情防控緊張形勢的現狀需求。
人力資源管理面臨諸多核心難點,信息化管理要求越來越高,精細化管理水平不高。
第一,職工信息和相關業務分布在不同科室,難以實現信息共享,阻礙人事管理精細化水平的提高。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尚未真正落地,傳統人事業務分散在人事、科教、財務、醫務、護理等各個科室,科室各自維護管理,造成了人事信息的割裂與分散。由于各科室間的信息標準和口徑不統一,信息整合需要大量的二次加工,數據準確性與及時性都不能保證。由于信息的分散,組織人事工作干部無法掌握全面的人事信息,人力資源規劃的制定和執行效果都會大打折扣,難以實現人事管理向人力資源管理的真正轉變。
第二,人事組織工作干部越來越多地面對諸多報表,對其分析的準確性和時效性不夠高。醫院人事報表的歸口單位較多,并且報表的頻次和數量都很大,在報表的填報格式或口徑等方面,每年或多或少都有調整,給填報工作帶來很大負擔。人事部門需要對人事決策進行分析數據,如人才梯隊、工資結構、人員配置、教育培訓、人才發展等各項人事數據,如果沒有一個快速響應、高度智能的人事信息分析平臺,數據的實效性和準確性都很難令人滿意。
第三,醫院人事業務要求多科室工作協同,同時業務處理的規范和高效亟待提高。醫院的人事工作流程涉及從職工應聘、選拔、入職、聘用、考核、調配、晉升、離院、退休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人事業務處理過程中不僅要遵循國家的相關要求,并且涉及多個科室,傳統的紙質處理方式極大地限制了各業務處理的效率及規范性,且不能很好地對審批過程進行監控。
第四,職工滿意度較低。醫務人員具有較強的職業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但日常工作壓力較大,還經常要配合醫院填寫各種紙質信息采集表、考核打分表、意見調查表等等,非常繁瑣且較多信息重復錄入情形,容易對人事工作產生不滿。
人才招聘方式實行多樣化管理。招聘工作流程環節很多,包括網站發布招聘簡章、考生報名、報名資格審查、考生筆試、面試資格審查、面試、體檢、考察等。一是面試不僅可以采用傳統的現場面試方式,還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實行“互聯網+”的線上面試方式。二是考察政審,因疫情影響,建議改變傳統的實地考察方式,可以采用視頻會議、視頻考察談話、提交書面評價材料的方式進行。
第一,為醫務人員提供一線補貼,提高相應待遇。在疫情防控緊張環境下,要為醫務人員提供一線補貼,提高他們的薪酬待遇。提升醫務人員的薪酬待遇是人力資源管理比較不錯的手段之一。對于醫務人員來說,提升其薪酬待遇不僅使他們物質上能夠得到改善,而且還能使他們體會到被重視的感覺,進而產生工作自豪感。
第二,為醫務人員提供人文關懷、心理咨詢,實行人文關懷親情化。在疫情防控緊張環境下,一線醫務人員的身體和心理都承受很大的壓力。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必須要重視他們的心理狀況,醫院心理咨詢專家定期對一線醫務人員進行心理疏導,排解不良情緒。在身體方面,一定要注重他們的營養問題,積極組織營養科為其設置營養套餐,使其滿足身體需求。對醫務人員本人及其家庭提供人文關懷,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切實的關愛與支持,進而能夠更好地、毫無后顧之憂地投入到防疫一線工作中去。
第三,在職稱晉升和聘任上適當向一線人員傾斜。在職稱晉升方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開通綠色通道,不受推薦名額限制,直接遞交評審材料。在職稱聘任方面,不受數量限制,不占名額,直接聘用。
第四,評先樹優、年度考核中優先推薦疫情防控表現突出的一線醫務人員。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采用多元化院感培訓方式,實行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相結合的模式,提升醫務人員,尤其是工勤人員的院感知識知曉率。第一,對重點崗位人員進行院感培訓。重點崗位包括隔離病區、負壓病房、急診預檢分診、檢驗科以及重癥監護病房等。培訓內容包括消毒方法、防護基本知識、手衛生、防護用品穿脫方法和醫療廢物處理流程。培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第二,實行院、科兩級培訓。醫院層面進行大范圍培訓,科室層面進行小單位培訓。第三,對后勤人員及外包公司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增強其院感防護意識,提升個人防護水平。
面對人才競爭壓力,需要更加有效地開展人才引進、培養、激勵、考核等系列工作。進行人才梯隊建設,實行人才倍增計劃,建立人才培養計劃,努力做到用力引才、用心育才、用情待才。制定職工激勵機制,將根據年度考核、評先樹優、職稱晉升等方面出臺相關激勵、鼓勵政策。對人才工作要有一個定位和明確的指導:打造人才隊伍、提升學科優勢、搭建成長平臺、引領醫院可持續發展。
基于完整、準確的數據分析,輔助管理改進與科學決策,是人事工作的發展方向。因此,需要使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軟件,實行信息化管理,逐步實現辦公審批無紙化,職工從入院至離院的成長軌跡,在管理系統里全部都能呈現出來,實現“數字人力,智能服務”。建立平臺、統一標準,分權維護、動態更新,共享應用、提高速度。
第一,建立人事管理系統,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包括職工基本信息、醫院組織架構和崗位設置等內容,進行全院職工信息的動態化、精準化管理。在共享平臺內,各科室可以分別更新職工個人信息,分工進行,互不影響,提高效率,使信息動態更新、增量積累。職能科室通過系統實現對信息的共享應用,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臨床科室主任通過共享本部門人員信息,提升科室人員管理能力。
第二,按照上級單位的文件通知要求,在平臺內預先設置符合條件的報表格式,并每年及時更新,保障報表填報工作順利完成。實現報表數據的在線填報與匯總,上級單位可下發填報工作,并隨時監控下級單位報表填報情況。可以靈活、便捷地繪制、打印、輸出各種統計報表,并能夠自動取數,隨時可以應對各類要求和變動。可以熟練運用各類質量管理工具,如魚骨圖、柱狀圖等,實時掌握職工動態結構信息;方便查詢各方面職工信息,為精準決策提供指導,體現人事工作價值。
第三,實現在不同科室之間工作的自動銜接與數據共享,并可通過郵件、短信等方式自動通知后續業務辦理,避免管理漏洞。比如人員入職審批結束后,自動觸發試用期工資核定、合同簽訂、制服領取等工作。系統提供靈活的流程設計引擎和基于便捷的業務表單、圖形化的流程設計工具,業務人員根據管理要求靈活進行流程設置,實現在線審批。通過系統的流程監控平臺,隨時監控工作進展,提高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流程中對職工信息所做的變更,在流程結束后,自動歸檔到人員信息子集中,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第四,為醫務人員提供更好的服務,提高職工滿意度,成為人事工作的新要求。在線進行各種業務辦理,如在線辦理各種證明、工資證明、年度考核、職稱申報等,既能提高職工的參與度和滿意度,也可減輕人事部門的工作強度。通過滿意度調查、生日祝福等多種形式的職工關懷,增強職工的歸屬感和凝聚力。
通過系統的建設和應用,聚焦核心流程,固化相應流程,實現規范化管理。
醫院發展的根本保障在于人才,近年來,我國公立醫院迎來了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以及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多重改革任務,對職稱晉升、公開招聘、崗前培訓、年度考核、競爭上崗、繼續教育、合同管理等信息化要求更高。另外,隨著公立醫院的改革,逐步減弱了編制的身份,開始實行人員控制總量的備案制管理,杰出的醫療人才更顯得尤為稀少。所以,從各個方面來講,都對醫院人事管理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將促進醫院人事管理融入更多的人才管理思想,我們要由粗放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經歷過2003 年“非典”,也遭遇了2019 年底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去過衛健系統最講速度的地方——“120”,真正體會到了“一分鐘調度、一分鐘出車、縣區10 分鐘到達現場”的“時間就是生命”的急救文化。
當前,疫情還未結束,抗疫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公立醫院是主力軍,公立醫院的人力資源管理至關重要,我們應該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努力尋求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革,使其能夠更好地為臨床一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