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特?蔡

美國“精奢商業觀察”網站8月7日文章,原題:中國對漢服的熱愛為何會持續下去一名22歲的“漢服網紅”佩戴著精美的漆藝首飾,編著高高的發髻,身著與之相配的明朝風格漢服,她在抖音向超過53方名粉絲展示自己的最新造型。對她來說,這些具有歷史感服飾背后的創意很大程度上來自“小紅書”等應用程序上其他志同道合的創作者,但也有歷史傳說、文物和繪畫給予的靈感。
自從近些年漢服領域迸發出充滿流行元素的想象力以來,漢服運動就令無數社交媒體和現實生活中的愛好者心馳神往。隨著中國漢服市場有望在今年達到18.5億美元,并在2025年增至28.2億美元,這種服裝風格現在可能已經跨過足夠多的時間(和財務)門檻,從短暫的趨勢變成持久的亞文化。
對許多年輕人來說,文化自信的提升使他們強烈渴望恢復文化自豪感。從以當地傳統為中心的大量活動到全國各地大舉建設博物館,在政府投資國家遺產的政策鼓勵下,“國潮”為漢服的復興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漢服曾只是Z世代中的小眾興趣,但如今其愛好者已成為擁有獨特社交圈的成熟群體。他們對漢服的熱愛還延伸到其他傳統文化活,動,例如茶道、武術等。漢服的吸引力甚至擴展到海外華人群體。或許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存在主義”的推動,海外年輕華人群體正通過漢服重新找回自己的根。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教授葛特立表示,“這(漢服)不是一種快速時尚趨勢,而二種結構性轉變的時尚”。同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任教的葛麗婿教授注意至到,8年前,學生論文傾向于參考西方風格,現在他們在自己的最終作品中越來越多地選用東方的時尚元素。
事實上,幾乎在人們能發現的任何地方,與漢服有關的事物都在增多,比如傳統活動、現代造型技巧乃至《夢華錄》等電視劇等。在一定程度上,社交媒體展現了漢服的強大影響力:迄今為止,微博上的“漢服”標簽已累計吸引69億閱讀。目前,約70%的漢服消費者經常通過在線平臺購買服裝。更多蒿端風艮設計師獲得融資并得到視頻平臺及資本的支持。與此同時,實體店和店內風艮體驗活動正在成都、西安和杭州等中國城市蓬勃發展。(作者夏洛特?蔡[音],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