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波 魏晨陽 韋雙婕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廣西柳州市 545007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費者對汽車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配置需求也越來越多樣,而電動滑動門是一個明顯提升用戶使用便利性又提升整車品質的功能配置。本文將從滑動門的發展歷程出發,結合新技術的應用,基于個人角度對電動滑動門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近年,國內MPV 市場呈現整體萎縮趨勢,但在這個背景下,我們不得不注意一個趨勢,那就是配置電動滑動門(PSD)的車型越來越多,在MPV 銷量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同時自主品牌在其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具體占比如圖1所示(銷量數據來源于互聯網已公開數據,部分PSD 車型包含有手動版本,但統計時一律按PSD 統計)。

圖1 電動滑動門銷量占比分析
電動滑動門的優點:(1)便利性好:傳統的鉸鏈門在某些場景下,如地下車庫車位較窄時,上下車便利性極差,而電動滑動門可完美解決這個問題,不僅上下車更方便,同時在相同的門尺寸下,能提供更大的進入空間;(2)安全性高:傳統的鉸鏈門在打開門時占用了較寬的車兩側空間(通常>0.7m),而電動滑動門占用的車兩側空間較窄(通?!?.3m);(3)提升整車高級感:由于電動滑動門車型的乘坐空間更舒適,尤其適合商務場景,同時開閉不需人施加過多的力,自動門的屬性無形中提升了整車的高級感;但電動滑動門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經過36 年才開始出現,經過近70 年的發展才慢慢成熟的,如為了美觀出現了中滑軌隱藏的車型(如別克GL8),為了更好的耐久性能出現了非拉索驅動的車型(如豐田埃爾法),為了更好的進入空間發展出了無B 柱滑動門車型(如福特B-MAX),為了減少滑軌數量出現了四連桿驅動的車型(如歐寶trixx 概念車)等,電動滑動門發展歷程見表1。

表1 電動滑動門功能研發情況
從電動滑動門的發展歷程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手動到電動的技術創造路徑,也經歷了從滑軌到四連桿、從有B 柱到無B 柱、從拉索到同步皮帶等多種技術演化路徑,但現有的結構仍然有進步的空間,技術依然需要不斷迭代。
電動滑動門技術在國內的研究及應用年限較短,但依然有很多汽車工程師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應該是電動滑動門技術積淀的佼佼者,產出了很多研究成果,如關鍵技術開發的介紹,驅動系統的設計,鎖系統的解鎖力優化等,這些成果也給后續研究的工程師提供了很好的指導和思路。
通過梳理汽車技術的演化進程,本文將關鍵技術的應用分為3 個大類,并提出對應的3 個不同階段。
通俗上講,滑動門是機械技術的產物,電動滑動門可以看作是機械技術與電氣技術的融合產物,后期一些技術演化(如從滑軌到四連桿、從有B 柱到無B 柱、從拉索到同步皮帶等)可以看作是機械技術的繼續進步。在這個階段,電動滑動門實現了識別機械動作進行開閉的功能,如外開手柄、內開手柄、各種按鍵開關的控制功能。這個階段可以稱為直接控制階段,功能圖示見圖2、圖3。

圖2 駕駛位開關功能控制按鍵示意

圖3 B柱開關功能控制按鍵及內開手柄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通信技術有了巨大的進步,在汽車技術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如短波無線電技術、RFID 射頻識別技術、藍牙技術、NFC 技術、5G 技術、CAN 網絡通信技術、觸控技術、電容技術等,這些技術和滑動門融合后,實現了諸多非接觸控制開閉的功能,如遙控鑰匙控制、手機靠近控制、手機遠程控制、攜帶鑰匙靠近自動開閉、觸控、腳踢等功能。這個階段可以稱為間接控制階段,功能圖示見圖4。

圖4 遙控鑰匙控制示意
近年來,人工智能及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也萌生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當前汽車界最熱門的概念,加上人臉識別、語音識別、UWB 等技術的成熟,這些技術與滑動門融合后,將有望實現滑動門的自動無感控制,雖然目前技術還不成熟,但前景值得期待。這個階段可以稱為智能無感控制階段,功能圖示見圖5。

圖5 UWB無感上下車示意
伴隨著汽車智能化的大潮,電動滑動門技術的也將朝著智能車門的方向不斷進步,未來車型可實現的功能會多種多樣。除了安全功能如防夾、隨停等功能,目前已成熟和在研發中的功能見表2。

表2 電動滑動門功能研發情況
實際上,越多的功能代表更多的成本,同時很多技術也有一定的缺點,如何洞悉用戶的需求提供更實用更有成本優勢的功能組合,將成為主機廠一個值得認真思考和論證的問題。相信在主機廠和供應商的共同努力下,國內的電動滑動門產業鏈會越來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