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 嘉
(廣東省廣州市協和中學,廣東廣州 510160)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強調要注重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培養學生的想象、思辨和批判能力。將項目學習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語言表達、創新和合作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項目學習的概念起源于1918 年美國教育學家克伯屈從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角度創立的“項目教學法”。受杜威“做中學”思想的影響,他提出知識必須經歷實踐才能獲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圍繞具體問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有效獲取知識,這就是項目學習的核心。我國對項目學習的理論及實踐研究還處于不太成熟的階段,研究領域主要涉及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等高等教育,甚少涉及基礎教育領域。
項目學習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具體主要按照設計項目、制訂計劃、自主探究、匯報成果和項目評價五個步驟實施。下面以“三國人物評析專題讀書展示課”為例,說明項目學習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流程。
設計項目需要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礎上詳細分析教材并結合任教班級的具體學情確定項目內容、設定教學目標、做好教學設計,把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融入項目學習過程。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讀好書,讀整本書”的建議,筆者安排學生用一個月的時間自主閱讀《三國演義》,按照項目學習教學模式設計以三國人物評析為專題的讀書展示課。設計項目之前考慮到該班級學生的語文基礎較薄弱,平時課堂參與性也不高,在布置名著閱讀任務之后,全班大多數學生基本能按要求讀完整本書,從學生提交的讀書筆記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對《三國演義》中的人物特別感興趣,讀書筆記大多以三國人物為主,于是筆者將“三國人物形象評析”作為項目學習內容,把教學目標設定為“感受《三國演義》的藝術魅力,激發名著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鑒賞小說人物形象,通過評析人物初步形成個性化認識,培養個性化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然后根據項目內容和目標給學生明確項目任務和要求:(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2)自選一種文學形式評價人物形象。(3)評價人物不能脫離原著。學生可以按照項目任務和要求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三國英雄人物展開評價。
明確項目任務后,學生自由組合為探究小組,由組長根據組員的具體情況按照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創作作品、演示制作、匯報作品等不同任務進行分工,小組成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項目任務。小組合作分工表如表1 所示。
學生根據項目計劃和分工任務開展活動探究,首先利用各種渠道搜集、整理資料,然后創作作品并完成演示制作。學生要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完成作品制作,作品主要形式可以是文本,也可以結合文本、圖片、音頻等制作成成果演示文稿PPT,還可以將作品拍攝成視頻并制作成光盤。教師要指導學生按計劃開展各項任務,給學生提供資源指南,如教師可以建立學習資源庫,為學生提供資源下載、網址導航、在線閱讀等幫助。
各小組按順序上臺匯報學習成果,學生選擇以詩歌、人物評論、散文等多種文學形式評價自己心中的三國英雄形象,其中不乏優秀作品。有組學生創作了詩歌稱頌趙云的忠心仁義、驍勇善戰、文武雙全。
詠趙云
三國虎將趙子龍,一把銀槍稱英雄。
長坂坡上扶幼主,一身正義震鬼神。
最出彩的是有組學生配樂朗誦了自己創作的散文《弦曲有誤周郎顧,刀刃鋒映英雄顏》表達對周瑜的仰慕:公瑾,我心底的英雄,月光下的你,正不斷向我的夢寐里延伸。正思緒紛飛,眼前一古琴似隨流水所攜,停在我的面前。世人常云:曲有誤,周郎顧。我撫撫那纖柔的弦,隨心彈奏一曲。你回顧那樂聲來源處,那眼眸里有萬水千秋。
輪流展示作品時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可以點評他人的作品并提出建議。教師應該由課堂講授者轉變為組織者、觀摩者、傾聽者,為學生搭建交流、展示平臺,組織學生展示交流并適時點評學生作品的優缺點。
成果匯報結束之后,教師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以便學生能夠及時反思。評價之前教師要確定評價量規,為學生自評和互評提供參照標準。如表2 所示。
評價方式要多樣,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提供多種評價方式,如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教師可以在學生自評和互評的基礎上給出綜合評價和改進建議,學生根據評價意見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不斷提升綜合能力。
為了檢驗項目學習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性,筆者除了“三國人物評析專題讀書展示課”外,還陸續開展了“從唐詩宋詞中領悟傳統文化”“我看大秦帝國的崛起與覆滅”等一系列項目學習活動。實踐證明,將項目學習教學模式引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效果。
筆者以學生一學年內開學初的摸底考試及期中、期末四次大考的語文考試成績為樣本進行數據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實施項目學習教學模式之后,該班級學生的語文成績逐步上升,特別是現代文和古詩文閱讀成績上升較快,僅一個學年班級語文總分的平均分就提高了11.37 分。讀和寫相互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果往往通過文學作品、研究報告等形式呈現,所以學生在完成項目式學習閱讀過程中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閱讀能力提升的同時寫作能力也隨之提升。
筆者任教的班級中之前僅有25.3%的學生喜歡語文課,而一個學期后有80.6%的學生喜歡語文課;之前有85.6%的學生不喜歡閱讀,而一個學期后這些學生卻說閱讀已經成了一種習慣。由此可見,學生十分喜愛項目學習這種類型的課堂,將項目學習模式引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以后,學生的閱讀興趣明顯增加,更多學生喜歡上了閱讀和語文課堂。
深度思維往往源于深度閱讀,項目學習模式下的語文閱讀是將讀、寫、思相結合的教學活動。項目式學習的核心之一就是訓練思維,包括辯證、創新、批判思維等。將項目學習模式運用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機,而“思”貫穿整個閱讀過程,反映了學生思維發展和提升的水平。學生在設計項目、制訂和實施項目計劃、結合資料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都需要不斷思考,在撰寫學習成果、研究報告、匯報成果時也需要再次整理和思考項目任務或問題,同時也能訓練邏輯思維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有效提升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學習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間,通過設計項目任務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他們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自主查閱資料、創作作品、展示成果的過程中鍛煉了創新、思辨、閱讀分析、語言表達及寫作能力等,同時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也逐漸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合作,有效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也提升了學生團隊合作及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證明,項目學習教學模式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其閱讀能力與綜合素質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與新課程標準“為了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特別要重視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觀念一致。項目學習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必須放下傳統教學觀念、改變傳統授課方式。教師還要提高綜合素質,有效整合課程資源,在項目學習的不同階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方法,不斷跟進項目進展,適時調整教學策略,通過融入信息技術拓展學習空間和視野,在實踐與反思中不斷提升教學水平。由于項目學習模式需要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學習過程中需要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制作作品、匯報結果,整個學習過程經歷時間較長、耗費精力較多,無疑會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所以每節語文課都采用項目學習模式也不切實際。項目學習教學模式較適用于專題閱讀或整本書閱讀,因此目前還不能成為高中語文閱讀常規教學模式。

表1 項目學習模式小組合作分工表

表2 成果匯報評價量規表

表3 平均分成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