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瓊
(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超聲科,廣東 深圳 518000)
腘窩囊腫一般不會引起明顯的臨床癥狀,但患者若發生囊腫破裂,則會相應地出現局部疼痛、不適等反應。本文對2017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在我院就診的42 例疑似腘窩囊腫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用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及鑒別診斷腘窩囊腫的效果。
選取2017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在我院就診的42 例疑似腘窩囊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年齡在16歲至65 歲之間,其中有男28 例,女14 例。其臨床表現如下: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膝關節活動受限且有疼痛感;部分患者僅表現為腘窩處的隱隱不適,活動不受影響。
采用邁瑞Resona 7OB 及東芝Aplio500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2 ~l2MHz)對這些患者進行檢查,方法是:患者取俯臥位,膝關節自然放松,充分暴露腫物。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合適頻率的探頭對檢查部位進行多角度的掃查。觀察腫物的形態、大小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重點觀察腫物的周圍回聲、內部回聲、周圍和內部有無血流及血流的特點。
經穿刺檢查和手術病理檢查證實,42 例患者中有40 例患者患有腘窩囊腫( 占95.2%),有1 例患者患有肌間靜脈血栓( 占2.4%),有1 例患者患有腱鞘囊腫( 占2.4%)。用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這些患者病情的準確率為95.2%。這些患者腘窩囊腫的大小為16mm×16mm×12mm 至112mm×59mm×28mm。其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聲像圖表現如下:多數單純原發性囊腫的體積不大,且主要位于腓腸肌內側頭與半膜肌的中間區域。從形態表現來看,這些囊腫整體上較為規則,囊壁光滑,囊液較為清亮(見圖1、圖2),周圍和內部無明顯的血流信號。而繼發性囊腫則有著與前者明顯不同的特點,部分囊腫會出現分隔現象(一般會有細蒂與膝關節腔相通),在囊腔中可觀察到絮狀及星點狀的回聲,囊液透聲差,呈渾濁樣。部分囊腫的囊壁出現明顯的增厚和鈣化現象,囊內有明顯的強回聲,囊壁有少量的血流信號(見圖3)。

圖1 單純原發性腘窩囊腫聲像

圖2 單純原發性腘窩囊腫聲像圖2

圖3 繼發性腘窩囊腫聲像圖
腘窩囊腫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囊腫。此病主要是由膝關節滑膜袋狀疝出所致[1]。有研究指出,腘窩囊腫可分為原發性腘窩囊腫與繼發性腘窩囊腫[2-5]。原發性腘窩囊腫好發于青少年人群,而繼發性腘窩囊腫主要發生于成年人群。繼發性腘窩囊腫主要是由痛風等慢性疾病導致膝關節出現病變,進而使滑膜經膝關節囊薄弱區疝出引起的[6]。借助高頻超聲可觀察腘窩囊腫與關節腔之間的關系[7-12],了解囊壁和囊液的具體情況,并可觀察囊內及囊壁是否有血流信號。分析上述觀察結果可對囊腫的類型加以確認。一般來說,對于那些相對較小的原發性腘窩囊腫可不采取手術的方式進行處理,而是先以觀察為主(部分囊腫可自行吸收消失)。對于繼發性腘窩囊腫,應積極地對患者的原發疾病進行治療。如囊腫較大引起身體不適,應考慮進行介入治療[13-15]或手術治療[16-19]。
通常情況下,腘窩區發現包塊時應運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其進行檢查,以便將其與其他疾病相鑒別。有研究指出,腘窩囊腫主要應與腘動脈瘤、腘動脈外膜囊腫等疾病相鑒別[20-22]。腘動脈瘤患者的超聲聲像圖中可見腘窩區域存在無回聲囊性腫塊,調高增益可見微弱細密點狀回聲流動,且該囊性腫塊的近端與遠端均與正常的腘動脈形成延續,借助彩色多普勒技術可見其內部有色彩鮮明的血流信號,而借助脈沖多普勒技術則能夠明確其內部血流的存在。腘動脈外膜囊腫患者的超聲聲像圖中可見位于腘窩動脈旁的無回聲腫塊(腫塊內部無血流信號),該處腘動脈內有彩色血流信號,脈沖多普勒提示腘動脈血流速度增高。腱鞘囊腫患者的超聲聲像圖中可見位于腓骨頭處、形態不規則的囊腫,囊內可見不規則的強回聲分隔。肌間靜脈血栓患者的超聲聲像圖中可見條狀的低回聲,伴行小動脈且與上下靜脈形成延續,但未與膝關節及腘窩形成明顯的延續[23]。借助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可較為準確地對腘窩囊腫進行鑒別診斷[24-26]。相對于其他檢查而言,超聲檢查具有檢查費用低、簡單易行、無創傷性、可重復進行等優點。研究表明,對腘窩囊腫患者進行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了解其囊腫與關節腔、周圍組織、血管、神經之間的關系,從而可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
綜上所述,用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及鑒別診斷腘窩囊腫的效果較好。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