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華嬋,張小亞,王俊玲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廣東 廣州 510120)
骨質疏松是一種全身性骨代謝疾病。雌激素是調節骨代謝的重要物質,可促進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更年期女性會出現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顯著下降的情況,其體內骨質丟失較快,易發生骨質疏松。腎精的盛衰與女性的月經、生殖、衰老密切相關。女性在進入更年期后會出現腎精虧虛的情況,故易發生骨質疏松。大量的研究表明,補腎中藥聯合西藥治療圍絕經期骨質疏松的臨床療效優于單純西藥治療,這充分體現了中醫藥在治療圍絕經期骨質疏松方面的優勢。本文采用Meta 分析的方法,對通過計算機檢索出的涉及補腎中藥聯合西藥治療圍絕經期骨質疏松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進行系統評價,旨在進一步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圍絕經期骨質疏松的臨床療效,為相關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1.1.1 文獻的納入標準 1)研究類型:公開發表的有關補腎中藥聯合西藥治療圍絕經期骨質疏松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的文獻。2)研究對象:納入研究患者的病情符合《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中關于圍絕經期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3)干預措施與對照措施:觀察組患者進行補腎中藥與西藥結合治療,對照組患者進行單獨西藥治療。4)結局指標:治療的總有效率、癥狀評分、實驗室指標。
1.1.2 文獻的排除標準 1)綜述、系統評價、動物實驗、重復發表的研究。2)研究數據不全。
用計算機檢索CNKI、VIP、CBM 及萬方數據庫,以“補腎”配合“圍絕經期”“更年期”“骨質疏松”進行組合檢索。檢索時間為從建庫起至2022 年3 月。同時手工檢索相關期刊,以防遺漏文獻。
文獻的篩選與資料提取由兩名研究者分別獨立完成,根據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閱讀文獻全文后篩選出符合標準的文獻,并進行交叉核對。最后提取納入文獻的相關基本信息,制作成表格。
采用RevMEN5.3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根據研究間的異質性選擇相應的Meta 分析效應模型。P<0.05 表明觀察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共檢索出相關文獻200 篇,剔除重復的文獻,再通過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層層剔除不符合標準的文獻,最終篩選出納入Meta 分析的文獻14 篇[1-14]。14篇隨機對照試驗研究中有6 篇研究采用了隨機數表法。詳見表1。

表1 文獻納入結果

續表1
2.2.1 總體療效根據臨床研究結果將痊愈、顯效、有效、改善均合并為有效,其余為無效,作為二分類變量進行合并分析。有11 項研究報道了總體療效,各研究間無異質性(P=0.63,I2=0.0%)。進行Meta 分析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4.35,95%CI(2.98,6.35)]。詳見圖1。

圖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Meta 分析森林圖
2.2.2 雌二醇變化有4 項研究報道了雌二醇變化,各研究間有異質性(P=0.0008,I2=82%)。進行Meta 分析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雌二醇提高的幅度大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8.46,95%CI(4.24,12.68),P<0.0001]。詳見圖2。

圖2 兩組患者雌二醇變化的Meta 分析森林圖
2.2.3 黃體生成素變化有3 項研究報道了黃體生成素變化,各研究間有異質性(P<0.0001,I2=95%)。進行Meta 分析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黃體生成素下降的幅度大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20.65,95%CI(-24.46,-18.84),P<0.0001]。詳見圖3。

圖3 兩組患者黃體生成素變化的Meta 分析森林圖
2.2.4 ALP 變化有5 項研究報道了ALP 變化,各研究間有異質性(P<0.00001,I2=88%)。進行Meta分析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ALP 下降的幅度大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11.43,95%CI(-14.27,-1.43),P=0.02]。詳見圖4。

圖4 兩組患者ALP 變化的Meta 分析森林圖
2.2.5 腰椎骨密度變化有5 項研究報道了腰椎骨密度變化,各研究間有異質性(P=0.21,I2=31%)。進行Meta 分析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腰椎骨密度上升的幅度大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0.07,9 5%CI(0.05,0.09),P<0.00001]。詳見圖5。

圖5 兩組患者腰椎骨密度變化的Meta 分析森林圖
2.2.6 BGP 變化有6 項研究報道了BGP 變化,各研 究 間 有 異 質 性(P<0.00001,I2=95%)。 進 行Meta 分析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BGP 的變化情況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MD=0.51,95%CI(1.44,0.42),P=0.28]。詳見圖6。

圖6 兩組患者BGP 變化的Meta 分析森林圖
2.2.7 股骨頸骨密度變化有7 項研究報道了股骨頸骨密度變化,各研究間有異質性(P<0.00001,I2=100%)。進行Meta 分析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股骨頸骨密度的變化情況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MD=0.14,95%CI(-0.08,0.36),P=0.21]。詳見圖7。

圖7 兩組患者股骨頸骨密度變化的Meta 分析森林圖
納入文獻多為樣本數中等的研究,缺少小樣本及大樣本研究,結果陰陽性對稱。詳見圖8。

圖8 發表偏倚的倒漏斗圖
骨質疏松是一種全身性骨代謝疾病。此病的發生與年齡密切相關[15]。罹患此病現已成為影響中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原因。在2016 年,我國老年人(60歲以上)骨質疏松的患病率為36%,也就是說平均每10 個老年人中就有將近4 例骨質疏松患者。其中男性的發病率為23%,女性的發病率為49%。骨折是骨質疏松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在2010 年,我國因骨質疏松導致骨折患者的例數高達233 萬,其中有脊柱椎體骨折患者111 萬,骨盆部位骨折患者36 萬。有學者指出,預計在未來十年,骨質疏松及其所致骨折的發病率會呈逐年上漲的趨勢[16-17]。女性在進入更年期后會出現腎精虧虛的情況,故易發生骨質疏松。有研究指出,圍絕經期骨質疏松主要是由圍絕經期女性體內激素顯著變化,影響骨質代謝,使骨密度、成骨細胞活性降低所致。本研究的結果表明,采用補腎中藥聯合西藥治療圍絕經期骨質疏松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雌二醇、黃體生成素、ALP、腰椎骨密度的水平。此次系統評價共納入14 篇文獻。這14 篇文獻的診斷和辯證標準明確,有較完善而嚴謹的納入和排除標準以及干預措施,結局指標明確,療效評價指標較統一。
綜上所述,用補腎中藥聯合西藥治療圍絕經期骨質疏松的總體療效優于單用西藥,但上述研究結論仍需通過進行更多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來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