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蒲蕓茜

登科寺社區就業創業服務中心開展創業培訓。供圖/四川省就業局
“多虧了社區千方百計幫我聯系,我才能順利走上就業創業路。”雅安市雨城區青江街道沙灣路社區居民羅燕在生了孩子后通過在社區登記就業意向,被安置到了公益性崗位。公益性崗位到期后,羅燕在社區的幫助下自主創業,開了一家面館,實現了創業夢。
在建設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中,各社區結合自身實際,精準“出招發力”,不斷完善社區服務能力,提高社區就業創業服務水平,充分發揮社區在促進居民就業創業中的重要作用,做深、做細、做實就業創業工作,為轄區居民在“家門口”鋪就了一條就業創業路。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也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社區工作人員是最貼近群眾、最貼近基層的群體,也最了解群眾就業意愿、創業技能,能提供精準的創業就業服務。所以,社區在“帶就業”“促創業”方面有著巨大潛力。如何將就業創業服務下沉到最基層,讓社區成為居民就業創業服務“第一站”?
走進位于川東北的巴中市恩陽區登科寺社區的就業創業服務中心,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大型LED 顯示屏,屏幕上不斷滾動播放著企業的招聘信息?!巴ㄟ^大屏幕,求職者可及時掌握各企業的用工需求動態?!钡强扑律鐓^黨支部書記馮學菊介紹,登科寺社區位于恩陽區的繁華地段,轄區人口眾多,就業需求量大。為把就業創業服務“端口前移”,2020年初,社區積極與街道辦、人社部門對接,投資20余萬元修建了占地約100 平方米的就業創業服務中心。中心設立了標準化服務大廳、職業培訓室,專門為轄區居民提供就業失業登記、職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申請等全方位服務。
“如今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可真方便。”當順利找到工作的待業人員劉華芳邁出登科寺社區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的大門時,她臉上露出了笑容。據不完全統計,自登科寺社區就業創業服務中心成立以來,已累計幫助500余名社區居民實現了就業和創業。
除了“端口前移”,“下沉摸底”也是精準掌握轄區居民就業創業需求的有效手段。
“在打造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中,我們一直在摸索如何讓社區群眾實現充分就業?!痹跊錾街菸鞑形鞒墙值牢鏖T坡社區黨委書記陶茂紅看來,要實現充分就業,首要條件就是必須有效掌握失業人員信息。
為此,西門坡社區采取了摸底、入戶、做臺賬的方式,通過網格員日巡入戶,設立小區、大型商場、超市固定登記點,建立QQ 群、微信群等多種途徑,在社區后臺實行網格化管理,給每位社區工作人員劃分“責任田”,讓其及時完善社區失業人員基礎檔案?!拔覀優榱颂岣吖ぷ餍?,還與西昌市達達百貨有限責任公司、廣頻物業、華泰公司等企業建立了長期、直接的人才信息互通機制?!辈粌H如此,陶茂紅還表示,西門坡社區還建立了社區QQ 群和網格微信群,工作人員會及時在群里發布有效的招聘信息,讓轄區內失業人員能迅速了解招聘信息,幫助他們就業。
有了服務的保障,還需要平臺的“加持”。搭建什么樣的就業創業平臺,讓社區成為轄區群眾就業創業的“港灣”?各社區因地制宜,在“搭平臺”上做了不少探索和努力。
“一兩鹵肉面,外加一個雞蛋;再加兩碗微辣的二兩鹵肉面……”早上8 點,位于巴中市恩陽區登科寺社區米倉老味道特色街區的“八月雨”鹵面館內人頭攢動,座無虛席,老板娘羅娜一邊忙著收銀,一邊向廚師轉達顧客的需求。2021年春節返鄉后,外出務工多年的羅娜因照顧家庭,選擇了留在老家。當聽說政府對新入駐登科寺社區米倉老味道特色街區的商家在租金、門面裝修等方面能給予最高不超過20萬元的獎補時,她萌發了自主創業的想法。而這條位于登科寺社區的米倉老味道特色街區便是當地為就業創業者實現夢想搭建的平臺。
近年來,登科寺社區以米倉老味道特色街區為主要載體,緊緊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積極打造創業就業商街。社區主動對接轄區內有意愿的創業者,以優質的服務、優惠的就業創業政策,鼓勵其入駐創業。“米倉老味道特色街區的投用,能為登科寺等社區群眾提供更多就業創業機會。”恩陽區就業局副局長李強介紹,該美食街如今有120余家商戶入駐,已有800余人在此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
除了搭建“消費新場景”,架好“供需橋梁”也是搭好就業創業平臺的有力舉措。
成都市錦江區沙河街道匯泉路社區就組織物業公司建立轄區商業聯盟,并以此為載體,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居民求職意向,不定期組織小型就業供需見面會,通過“面對面”交流,提高求職成功率,實現居民就近就業。資陽市雁江區丹山鎮丹山場社區則通過多種舉措掌握轄區內單位、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信息,定期與轄區內重點個體工商戶和企業溝通,了解用人需求,為轄區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愿望的居民提供用工資訊、就業崗位,拓寬居民就業渠道。
當聽說自己所在的登科寺社區要舉辦培訓班后,本是一名汽車修理工人的廖文煜立即報名參加。“這樣和就業無縫銜接的培訓真好!”讓廖文煜點贊的培訓是恩陽區建立的“群眾點單、人社派單、學校接單、全程管單、就業訂單”的“五單”培訓機制。近兩年來,登科寺社區持續開展“五單”培訓,動員組織轄區300名居民參加中式烹調、家政服務等培訓班,幫助200余名培訓人員實現了高質量就業。
“創業培訓老師把經營管理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都分析得很透徹,讓我找到了前進的方向?!闭f起自己的創業歷程,楊元國不忘對樂山市沙灣區觀峨社區創業培訓點贊。58 歲的楊元國是失地農轉非人員,他在玉龍街租了兩間門市開了“眠壩豆花飯”,但經營兩年都不見起色。社區工作人員了解到情況后,安排他參加了社區組織的創業培訓。通過創業培訓,楊元國不僅找到了自己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還開拓了思路,搞起了盒飯外賣?,F在,楊元國的“眠壩豆花飯”生意興隆,每天外送的盒飯就達160余份,月營業額接近10萬元。
每年,樂山市沙灣區觀峨社區都要對接相關培訓學校、培訓機構,為就業困難對象提供1 期免費培訓和3 次以上的就業指導,同時指導符合條件的就業創業人員申請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等。自2021年以來,觀峨社區先后開展了廚師、家政、保安等“訂單式”免費技能培訓7 期,為自主創業人員提供政策幫扶16 人次,申報補貼6萬元、小額貼息貸款200余萬元。
做好就業創業服務、搭建就業創業的平臺、開展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一系列全方位、全鏈條、全過程的舉措,讓社區就業體系更豐富、創業基礎更牢固,也讓有就業創業意愿的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創業夢。

創業培訓講師為居民授課。供圖/四川省就業局

社區工作人員上門宣傳創業培訓。供圖/四川省就業局

社區開展政策咨詢、招工宣傳。供圖/四川省就業局